(三)
你好,我是秀才。
从小到大贯穿我学习生涯的,其实是贫穷。父亲不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但是个负责任的父亲。
出门打工十几年,没能存下什么钱,有爱赌和烂喝酒的毛病。在外辛苦打工的钱大部分都在du桌上进了别人的口袋。
房子是在我没出生之前就盖的,在以前是村里数一数二,慢慢的就变成村里最差,十几年也没动过。
父亲能对家庭尽到应有的责任,同时也在责任之外放飞自我。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个标准的月光族。
农村养个大学生并不容易,但在我学习的生涯中父亲从来没少过我一分钱。
尽管他手上的存款通常不会超过一万,但无论我的学费和生活费,一直充足。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我虽然经常穿着亲戚的旧衣服,但我从来没有自卑。
以我现在来看,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有些人的自卑都是取源于年少的原生家庭。
在世界观没有塑造的时候,孩子会模仿成人的行为,如果行为是不好的,孩子自然养成了坏习惯。
让人遗憾的是,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人,一辈子活在了父母的阴影下。
是否生活在**里,我们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进入高中后,我仍然沉默,话语很少,开始走向内向,没什么朋友。
我忍受不了在学校住宿的生活。学校是个大笼子,在学校里面,呼吸好像被凝固,内心压抑,放佛被困在了这个狭窄的地方。
我开始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兴趣,脸上长时间没有笑容,也没有和其他人交流的欲望,我像一具行尸走肉在校园里游荡。
我从学校搬了出来。
虽然租房也要一笔开销,但好在是个小县城,房租不高,而且父亲也表示支持。
搬离学校之后,我的状态好了很多。一方面的原因是广泛的生活空间让我有了更多的自由,另外一方面是我有了独立空间,内心不再那么慌张。
生活不可能像我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我想象得那么糟。
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
有时,在被孤独和自卑环绕的青春时光里,我也咬牙走了很长的路。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我开始大量的阅读,多是小说,有武侠,也有名著,最喜欢的莫过于村上的挪威的森林,这些阅读给了我精神莫大的鼓舞。
一年的时间,我的状态明显更好。我们县城旁边有座小山,山不高,县里很久以前就修建了给人锻炼。
听人说有共有999个台阶,是县城里面为数不多的景点。
这个地方,让我兴奋极了,我每个周六的早上都会去爬山,去的早的时候,我还能看到日出,这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我偶尔也会和其他的攀爬者交流,让我感觉有趣的是,无论我多早爬到山顶,总有些大爷大妈已经从山顶归来。
从山顶俯视小城,看着人们逐渐苏醒,从宁静到喧嚣,这是生活的气息,在以后的生活中,我甚少有过这样宁静的时刻。
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我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走动,居住和生活,那不是我的,我不会留下脚印。
离开故乡的日子里,我颠沛流离,像极了一只丧家之犬。有时候想,我才是这座小城的背叛者,故乡养育了我,长大后我又彻底背叛了我身后的大山。
高二时候,感觉状态良好的我重新搬回了学校,以前那种压抑感消失了,经过一年的调整,我能感到心里很平静,就像流水在心里流淌,这段时间是快乐的。
由于专注,我的学习突飞猛进,入学是勉强卡着分数线来的,但从第一次考试开始,我就一直是全班第一。
每天晚自习过后,我会到操场跑一会步,这段生活,对于我来说,平静且有趣。
开朗后的我也交了不少的朋友,和室友相处良好,我很难熬的一段时间已然过去。
分科的时候选择了理科,这是我一直挺遗憾的事情。其实我非常讨厌这些公式和无尽的习题,相反我更喜欢文科一些 ,有趣。
但我本来就被分在理科班,文科的科目不是教学的重点,所以考虑之后选择了理科。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选择,选择一个择代表放弃另外一个,这是选择所要付出的机会成本。
这种选择交替在我们的人生**现,有些时候我们并不清楚,在某个平凡的日子里,我们轻而易举的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
我的高三和别人的没啥区别,千篇一律 ,每天听课,做习题,考试,在枯燥中时光岁月静好。
这段时间从现在回头看是幸福的,也是大多数人离开学校后所念念不忘的。
这种极致的简单,从高中后就鲜有人能做到,不知道是学习能力的退化,还是我们受到的诱惑太多。
梦回高中,这么多么美丽的四个字。
普通的高三,普通的高考,普通的成绩,成绩出来后,超过一本线54分,我选择离开云南,专业选择计算机,去到武汉。
放在大城市里,这是个倒数的成绩。但放在一个贫困的县城里,这成绩其实还行,高中学校一共60个一本,35个文科,25个理科,还算是比较前列的成绩。
经济的差距注定会拉开教育的差距,而教育的差距最终又会回到经济差距上面。
在教育资源缺乏的地方,走出大山并没有那么容易,村里的小孩,大多初中毕业就到外面从事餐饮。
打杂两年,配菜两年,然后才能上灶,从早忙到晚,拿着三千多的工资。在城市的角度里努力拼搏,最大的梦想是以后有一家自己的小吃店。
如果他们上了大学,是否会过上截然不同的生活?在一个英语老师口语都蹩脚周围人都随波逐流的环境中,大多数人没能把握住高校的入场卷。
我的学校现在发展的比以前好很多了,听说前年还出了个北大学子,是真正深山丛林里的,车都开进不去的地方,在这种环境下取得好成绩,非常了不起。
高考成绩出来后,父亲好好的摆了几桌酒席,说来惭愧,小生不才,是本村第一个本科。
高考假期,在工地上做了二个月,拿到4500元,刚好够第一年学费。
分数出来,父亲没有干涉我的志愿,我选择了计算机,去武汉。
虽然我对云南这块地方满心欢喜,但是我还是毅然选择离开,这块地,太穷了。
(四)
走进大学,生活仿佛一下子精彩了起来,学生会,社团,班级活动,各种聚会。
但其实,这些和我都没啥关系,热闹是他们的,我需要自己养活自己。
虽然家里并没有穷到给不起生活费的地步,但我并不想因为自己上学而拖累家庭。
一个大学生四年的开销,在5-10万左右,在几年前,这其实并不是个轻松的数字。
父亲逐渐老去,头上已然出现白头发,而母亲由于生病,也不能做重活,在家里种点果蔬出售。
开学的二周军训结束后,当一群稚嫩的同学还在对大学新生活感到新奇。
我已然在食堂找到一份兼职,中午和晚上用餐时候帮助盛饭,食堂提供2餐,10元一天的兼职费用。
这个兼职解决了我的大部分生活问题,老板是个很好的人,来自东北,为人豪爽大气。
在空余的时间里,我经常在武汉的大街小巷闲逛。
武汉是个有趣的城市,这里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尤其喜欢长江大桥,在某个不炎热的傍晚,懒洋洋的走在大桥上,偶尔还有风吹来,这是个极佳的体验。
读万卷不如行万里路,我开始逐渐明白这个道理了。世界观一定得和这个世界接轨,我以前的生活是只死读书,但读中的东西和真实的世界是有所偏差的。
有句话说的好,尽信书不如无书,大学的我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大一的到处闲逛对我的见识增长有极大的帮助。
大一就这样缓缓过去,班上评助学金,我报名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助学金的申请竟然需要学生上台阐释自己申请理由。
助学金的申请活生生成了一场卖惨大会,将坚强的面具给摘掉,将苦难的生活展现给别人,在台上,我丢掉了自尊。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深深的羞辱。也许是我过于敏感,毕竟喜欢阅读的人心思总有些细腻,也许安排的老师只是无意,但无法否认的是,这事必定能伤到一部分人。
从那一次开始,我再也没有报名过助学金。
我开始意识到了金钱在成人社会的重要性。成年人的底气,90%都来源于包里有钱。
暑假在工地打工的时候,一直没想明白个道理。
为什么包工头只敢喷我这种年幼的和四十多岁年长的,现在才明白。
年幼的胆小,年长的面对家庭与生活的压力,早已无力反抗。
这真TM是个操蛋的社会啊。
大一结束那个暑假,跟学长到东莞工厂,流水线工作,不是很累,但极为枯燥。
对未来开始走向迷茫,说实话我并不很喜欢程序员的职业,专业的选择只是觉得以后的工资会比较高,仅此而已。
用暑假打工的钱和维修店老板购买了一台二手笔记本。
大二开学的时候和人一起到校外兼职兼职了几次,做快递分挑,上夜班,十二小时,120元。
与其他学校的兼职同学交流,发现带我们出来兼职的人是有吃差价的 ,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新世界。
面对机会的时候,很多人都选择了视而不见,害怕失败,害怕困难,也害怕丢了面子,但对我来说,我本来就一无所有,给我一根稻草,我也弥足珍惜。
虽然有操作的想法,但并没有具体的执行方案,主要难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批量联系到这些兼职的地方,手上没有资源。
几次兼职之后,认识了邻校的张涛,是比我大一级的学长,从大二开始操作中介这一角色。
我们学校的兼职人员都是跟着他一起做兼职的,人多的情况就安排大班车来接,人少的兼职就发地址自己去,回头结算兼职费用。
跟他详聊之后,他愿意分享信息渠道,但我带去的人他要分一半的提成,细细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事情可以搞,于是成交。
觉得自己一个人搞不定这事,而且如果人多了自己忙不过来,决定找人合作。
班上的马哥是这一届的社交达人,认识很多本届的同学,把马哥拉做了合作伙伴,由他拓展第一批兼职人员。
愿意兼职的人都被拉到了QQ群,2天之内马哥找到了70个人。
而我则印刷了传单,挨门宿舍发,有时遇到脾气差的,我就默默关上门,继续下一个,五天的时间,QQ群增长到了300人。
我们接到的第一个兼职单子是餐馆抬菜,10元一个小时,包午餐,需要2个人,工作六小时,对面给30的介绍费。
第一个单子我分到8元,这是我们做兼职中介的第一份收入。
往后的收入越来越多,张涛那边链接着不少的商家,基本每天都有20多个兼职发布,大多数是工厂的单子,每个人一天给20介绍费。
第一个月下来,我分到了3500元,我们QQ群的兼职人数也在不断增多,QQ群人数增长到1000人,虽然这些人大部分只偶尔兼职,我们每天兼职任务仍然完全不够。
为了拓展兼职资源,我收集了学校附近很多贴墙上的传单,本来以为能联系到工厂负责人,没想到全部都是兼职中介。
偶然在电脑看到58广告,意识到从哪里找到兼职任务。
下载之后挨个私信招聘方,有一个有合作意向,但需要先缴纳保证金,缴纳了500,被骗。
有时事情并不总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一帆风顺,但没办法,毕竟我们还是得前行不是?
后在58认识了熊哥,熊哥是专门做学生中介这一块的,本地人,认识很多工厂负责人,手上掌握着大量的兼职资源,有不少学校的兼职团队都是和他合作的。
熊哥抽成不高,比张涛要厚道许多。我这时候才意识到兼职资源才是这个项目的核心。
一手的资源我们是拿不到,工厂不会和我这种小团队对接,我们需要熊哥这样的关系人。
认识了熊哥之后,我们手上的兼职任务大大增多,和张涛的合作到此为止,同时我和马哥的收入也大大提升。
一直到大三结束时候,我手上有了25万的存款。
限制我们收入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这块只有我和马哥在安排,基本占据了我们所有的空余时间,好多兼职都得跟车去做对接。另外一方面兼职人数的限制导致我们无力扩展更多的业务。
能赚到这么多,得多亏熊哥有富士康的渠道,每年寒暑假都能赚一大笔。
由于忙于这个项目,考试成绩一片飘红,挂了很多科。
不过没有关系,我在最需要成长的时候,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不要什么,这就是大学教给我的。
大四时候,熊哥拓展新业务,逐渐准备放弃中介项目,手上的兼职任务也少了很多。
马哥想进行双向收费,既向工厂那边要介绍费,也想跟同学收部分提成,我不同意,意见争持不下。
然后马哥直接找了几个新的中介对接人,并提出让女友来负责统计账单。
其实是马哥不信任我了,因为之前一直是我这边在管钱的。
约了马哥在餐厅吃饭,准备好好聊聊,又吵了一架。
第二天,马哥说给我3万的补贴费,意思是他来接手项目,我退出。
我心灰意冷,没有争夺的欲望,直接散伙。
(五)未完待续……
“赞”和“在看”,记得点一个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