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可以3分钟快速看掉
虽然热度过了,本来也没打算写这个话题,但最近看了几篇稿子后,突然想聊下叶茂中。(希望别掉粉 ̄▽ ̄)
我对叶茂中的印象全部且仅来自于他的一些访谈、文章和广告作品,所以本文也可能是误读,看看就好。
叶茂中是个对自己特狠的人,颇有些硬汉风格,这不仅从他的红五星的帽子中看出来,而且他早年间给自己的公司搞了几句口号:“没有好创意就去死吧!”“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就是玩命”(后来叶茂中好像也承认后面这句话说得有点过了,好身体还是重要的……)
记得他的公司还有个奇葩的规定:开创意会如果想不到好的创意就不准上厕所,憋不出好创意就尿裤子。以至于他说许多好创意都是被尿憋出来的。另外,如果想不出好创意,员工(包括他自己)要抽自己耳光……
叶茂中写过许多硬汉风的文案,最有名的应该是李连杰的柒牌男装广告词:“生活就像一场战斗,谁都可能暂时的失去勇气,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自己,男人应该对自己狠一点。”
还说叶茂中在找李连杰拍广告的时候,因为想帮客户多拍一点,被李连杰半开玩笑地打了后背一掌……话说叶茂中还是挺对客户负责的……
也正是对自己死磕的劲,叶茂中在电视媒体的天下连连创造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地球人都知道”“谁用谁知道”“30岁的身体,60岁的心脏”……
虽然广告总是缺少些国际范的美感,但确实在当时的媒体环境下是极其有效的。
对自己这么狠的源头可能在于他个人的自尊心,据说他小时候因家庭条件艰苦,靠一个南瓜过了十多天,而实际上他其实可以向邻居借米,但强烈的自尊心让他觉得借米很丢人。
而叶茂中的成名之路似乎是在写书之后,据他说他出《广告人手记》的时候在正文中到处留电话号码,但当时出版社不允许留作者号码,出版社编辑一下没留意没删完,结果各种合作电话就打给了叶茂中。
叶茂中不仅是个画作的收藏者,似乎有时候还挺任性。
他公司/家中搜藏了很多百年以来的画作真迹,**、张大千、蔡国强等,他说当他心情烦乱的时候,看一看这些画作就会平静下来,似乎在公司里还有一间全白的房间,里面就放着一副**的画作。
叶茂中说他不收藏百年以上的艺术品,并非不喜欢,而是因为搞不懂,鉴赏能力还没达到,所以就只买近百年的画。
而他身上颇有艺术家性格的是,他非常喜欢下雨天,觉得下雨能够触发好的创意灵感,他为了创意下的最重的成本就是查全球有哪个地方下雨,然后飞到那个城市去想创意……
叶茂中让我敬佩的一点是,他的价值观还挺正的。
(我并不觉得世界杯的蚂蜂窝和知乎广告有什么明显价值观问题,就是简单粗暴少了美感,不过对整个行业传播环境的建设还是不太好的,具体见《为什么要在世界杯期间,做一个“招黑”的烂广告?》)
在一个节目中,有观众说如果他给雅客V9(就是周迅代言的那个维生素糖果,创意是叶茂中策划的)做一个广告创意会是这样的:很多糖从天上落下,正好落在人们的**。
但叶茂中说虽然这个创意不错,但他依然不会采用,因为这个创意有非常错误的价值观导向,它会让人觉得糖是天上掉下来的,不用通过个人努力就能吃到,那这绝不是好的广告。
听完这个理由,我真心对叶茂中是敬佩的。
虽然近些年我对叶茂中没怎么关注了,同样也总觉得他的作品有种说不出来的不高级,但那应该都是审美层面上的个人喜恶而已。事实上,天天回家对着**画作看的叶茂中,相信审美比绝大多数吐槽他的人要好得多……
有人说他做的是生意,而不是创意,事实上很遗憾,创意就是一门生意,若说创意无价,到头来还是免不了在商业世界里用月费来仔细核算。
对于一个商业公司而言,商业逻辑与创意逻辑无法统一时,该如何抉择其实显而易见。
只能说很多人,就算是同行,也完全处于两个不同世界中,互相不屑。毕竟,文人相轻嘛,见怪不怪。
文章中许多素材来源于央视《奋斗》访谈,有兴趣其实可以看一看,没坏处。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