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了,过完年回来大家都春心荡漾,想想新的一年,现在互联网各个风口风力轮番强劲,是不是换个新的工作平台,给自己职场洗一次牌重新出发。

由于各自定位的不同,对职场的规划不同,记者转行做了PR,PR调岗做了品牌合作,总监去创业公司做CMO,副总监去了BAT做高级经理,BAT高级经理也许就去创业公司做总监了,过了个年,朋友圈微信群,估计一大批都要修改公司备注了。

春节之时,和百度一位出来创业的元老的同乡L兄一起在足浴房里深度讨论了这个问题,我自己也进行了一些思考,相信身边很多人也在犹豫。其实在不同阶段,每个人的理解都会是不一样的。

前面刷到一篇文章蓝鲸TMT的杜明远说了句话:你要记住,在这个社会上,所有事情都是假的,只有2件事情是真的,1是你给公司做了多少贡献;2是公司给你发了多少钱。

就我而言,我觉得一个好的岗位,它应该具备以下一些优势得以吸引你:
1、一份体面的收入
2、公司所属的领域是否是上升通道
3、部门身边有一些牛人能让你学到东西。
4、这个公司的品牌与资源拿出去,不管大小,能让你方面对圈子资源的积累。
5、如果能做点尽职调查,看看leader是不是一个刮三的人

当然如果你只看收入不看其他几点的话,我觉得你可能得到的会比失去的多。

很多人对于互联网公司的大平台还是十分向往的,就这点上,百度出来的L兄是这么说的,现在BAT里面的人都是一波波辞职出来,千万不要再去了。L兄从百度出来后,由于主导百度投资了爱奇艺,在爱奇艺分工了董秘与品牌版块,“爱奇艺也太大了,也许这个时候进去,你能学到的并不多。更别说这个时候还去百度”

对于跳到了大的平台做市场品牌的同学而言,有巨头的品牌背书,方便积累资源,也给自己的职业旅程镀一层金,但是也有自己的苦恼,由于企业已经成熟规范,你在里面只能做一个小螺丝钉。比如在上海,像携程这样的巨头,其PR、市场、品牌团队,单一只拉出来也许就是一家初创公司的人数,也许你工作三个月了,人还认不全。

大公司里面,市场pr的工种细分程度非常高,pr这个工种,分策划、文案、媒介、危机处理等等,单是媒介这个岗位,能细致到省级都市、微信新媒体、传统报纸杂志、电视媒体等等,如果你是文案,你就天天埋头写稿,其他事情一般也轮不到你头上了。

相反而言,其实B轮、C轮、D轮的公司也十分适合一位成长中的市场人。越是初创状态,你的负责的领域越多跨度越大,或许上午你在编公司公众号、下午见媒体、晚上见缝插针谈品牌BD。关键还有,没有人告诉你这些事情应该怎么做,更没有人给你推荐资源。还有,老板更不知道怎么做,更不懂给你设什么KPI。

究竟是去初创公司里做更多探索,还是去一家巨头公司去镀金,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也就真就去体验了你才知道,什么样的岗位是适合你自己的。但是L兄认为,不用太浮躁,把自己的潜能都逼出来,聚焦去做几件传播大案子,让行业记住这件事情是你做的,不管拿到哪个台面上大家提起这个case都是赞许认可的,这事儿就牛逼了。

总体说来,创业公司不一定有足够的预算给你玩这东西,但应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你去探索。如果是成熟的平台,犹豫成熟的行业前辈相对多一些,规范的做法与经验比较多,但是挡在你前面的障碍也会多一点。
还有一点在于,大公司派系之间的内耗比较大,一些成熟的部门岗位最后pk的并不是业绩,而是一些人事、办公室政治的东西。对于想在业务上学习突破的你而言,或许不是更好的选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