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人C位出道,最特别的人无需替补。
大概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就在试着去做一些模拟面试的工作。其实模拟面试的目的比较简单,就是拿着面试者的简历,拿着他们想要申请的岗位的JD,跟他聊一聊,帮助他更好地准备。
就这样一直到现在,差不多也有10个月了。
在今年3月毕业之前,我的身份还是一个在校生。在这之前做辅导面试,更多的是一种工具思维。怎么说呢,就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流程走下来,帮助面试者多方面完善自己。
一般来说流程是这样的:
1、让面试者做一个自我介绍。
2、针对简历上的内容提一些问题。
3、针对岗位JD提一些问题。
4、就前面三点去进行一些交流和答疑。
按照这样的流程,我辅导面试了接近30个求职者,总的来说,流程是很完备的,能够系统地挖掘一些求职者身上不足的点。
但慢慢地,总觉得这样的方式缺少了一些深层次的影响,似乎一切都在为找工作而应对,但具体的是什么,那时候,我说不出来。
后来四月份入职了,加班比较多,工作压力也很大,慢慢也就放弃了辅导面试这个项目。
直到最近,又接了一个case,也是面试辅导的需求。当我从已经工作的职场人的角度去辅导时,我慢慢开始明白,那时候一直在找的深层次的影响到底是什么。
这个case的求职者是一个已经工作了小半年的人,最近接到了滴滴产品运营的面试通知,因为觉得自身没有太多相关的工作实习经验,心里很没有底,所以过来求助我。
看到她的简历之后,我其实也很担心,从经历上来说,确实没有太多相关可以说的内容——
1、从教育背景上说,非985和211.
2、从之前的工作经历上说,一家资本公司的产品运营,与互联网差距很大。
3、从实习经历上说,一家数码公司的数据分析师和新东方的辅导员,确实相关度也很低。
再看了一眼岗位JD,所要求的互联网相关的活动策划经验、产品运营经验和数据分析经验,确实都很难在她的经历中找到。
按照以往的经验,我可能会这么做——
1、先让求职者进行一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告诉她如何展示一个良好的自我介绍。
2、然后按照简历上列出来的内容去进行挖掘,找到每一段经历中遗漏的点,让整个的简历变得更加完整。
3、之后针对JD中的内容去提一些面试官可能提的问题,根据求职者的回答去优化她的答案,然后告诉她如果真的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回答。
4、最后针对她的问题去进行回答。
这样够么?按照以往的经验,应该是够的。至少应该能够将她包装成一个还不错的求职者,保证她可以顺利应对面试。
但现在,我觉得不够了。
因为我发现,这种固定的流程还是没能解决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对她来说,如何展现自己的独特优势。
在竞争激烈的求职过程中,求职者就是销售,想方设法把自己卖给心仪的公司,就是我们的目标。
从简历开始,从笔试开始,从面试的第一面开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展现最好的自己。但有时候也会苦恼,我都这样了,为什么他们还是看不上我。
“我已经很好,或者我展现出来的已经还不错,为什么他们还是不喜欢我”?
在我看来,答案也许就是:80%的不错,不如80%的特别。
回到这个case,在浏览这个求职者的简历过程中,我发现了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她有一个微博个人营销号,6万粉丝。
于是我大胆地建议她:
1、用大篇幅的文字去说明,你的6万粉丝的微博号是如何养成的。
2、除了你的工作经历,其余所有的没什么关系的实习经历,能删就删。哪怕那些你做的很好的实习,只要不相关,删。
微博号的养成过程如何写?按照JD中对应的要求来写:
1、关于市场调研:就写一写在运营这个号之前,是如何通过竞品分析确定了要做的微博号的方向。
2、关于活动运营:写一写在微博上如何通过抽奖活动进行涨粉的。
3、关于推广:写一写如何与大号之间进行活动,或者选择在哪些大号下面进行留言,吸引回复,最终吸引大号的粉丝关注。
4、关于数据分析:写一写通过初期每一类微博的点赞数、留言数、留言点赞比等数据去把控之后这个微博号的热点选取方向,如何有针对性的蹭热点。
当我说完这些之后,求职者有些惊讶,可能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之前简历上简单的一句话,现在可以扩充到这么多。
可是,这就是OK的啊。尽管她没有相关的实习或者工作经历,可是她在运营这个微博号的过程中,就已经在不断地用着相关的方法做着正确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不会有第二个像她一样拥有6万粉丝微博号的人去应聘这个岗位。即便应聘不成功,我相信,面试官都是会记住她的。
“80%的不错,不如80%的特别。”
我不知道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这好像就是一场社会学实验:一个求职者用她的一次面试的机会,成就了这场实验的所有内容。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表现得很特别与一个人表现得还不错相比,是不是更容易在职场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虽然我知道,在我们身边——
还是有很多人在将自己模板化;
还是有很多人在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备;
还是有很多人觉得:“不错”才能带来心安,“特别”不行。
但我还是相信,那些我们身上有而大多数人没有的特质,是我们不可取代的理由。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在生活中。
最好的人C位出道,最特别的人无需替补。看你愿意选择哪种活法,我喜欢后者。
很期待这场实验的结果,如果彻彻底底的错了,我想说声抱歉。
但我期待,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吧。
(欢迎关注,不定期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