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公司附近的咖啡厅看书写东西,阳光甚好,于是发了一条朋友圈,带上了定位。 碰巧有本科的校友也在这里,于是一起聊了聊。关于各自的发展,关于职业规划,关于手上在做的一些事情,关于对工作和创业的一些看法。 正聊着,对方忽然冒出一句:大力哥,我怎么觉得你变了呢。 “我知道你很早就在写公众号了,从一开始在交大读书,到创业公司,到毕业之后去美团,到回成都,到公众号定位改版,总觉得你跟刚开始那时候不一样了” 我说,“是不一样了,你觉得是更现实了么?”对方笑了笑。 聊天结束之后,我一直在思考:陈力,你变了么? 一 刚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我正好在创业。说是创业,其实就是去一家初创企业工作,去的早,顶一个联合创始人的title,做一线的工作。 这无所谓,关键的是,我休学了1年。 那时候在公众号喜欢写周围人的小事,写同事的故事,写鸡汤,写能激励大家的文章。因为休学行为本身,就足够特殊,足够激起许多人心里的共鸣。而我也需要这样的方式去打消对自己的质疑。 大家都说我勇敢,一些在犹豫要不要休学的交大人也来找我交流。毫无疑问,我的行为成了他们想要的那种潇洒,甚至因此上过电视,做过节目。 我还记得那时候写休学申请书的时候都是一股热血,我在文字里对导师说,“我们在做一个影响大家生活方式的事情,我们也很可能将是中国第一批把这件事做成的人,而我是第一批中的第一批。” 那年我23岁,正青春,正有冲劲。大概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坚持轮班,早上6点起来赶最早的班车,因为7点30要到公司,晚上会守到12点再打车回去。 如果现在要我这样长达半年,我肯定就跳槽了。但那会儿不会,晚上打车回去看见徐家汇的港汇恒隆,看见沪闵高架上繁华的车流,觉得自己在干事业。 但1年很快就过去了,休学期限到,我还是决定回学校读书,拿到学位。 二 回学校之后没有闲下来,也会在文章里写关于创业的一些文章和故事。因为有过在公司全职创业的一年经历,所以会接触到很多学生创业群体,会跟他们聊。那时候,我喜欢指点江山,造概念,出方法论,自诩学生创业指导顾问。 那时候在文章里,喜欢说创业,喜欢分析行业。 后来校招来了,因为觉得自己有一段创业的经历,找个大厂的产品经理应该不难吧。于是满怀希望开始秋招,一边战斗一边怀疑人生。最后只拿到了两个offer。 秋招的时候会看到很多平台在推出一些优秀案例,流行着“offer收割机”这个词儿。我那时候对这样的人很不屑,看不上眼。 “创过业么,就在那嘚瑟” 可又如何,你没有正儿八经的产品实习经验,没有真正做过产品(创业的时候做的活比较杂,基本功没打扎实),竞争力就是打折扣。 那时候的文章,多以面经分享为主,一部分是干货,在干货中还抒发着自己不被赏识的苦闷。记得因为京东管培生终面失败,还为此写了一篇,得到了很多转载的机会。 那时候的内容里还是带着情绪的。有人提醒过我,说陈力,你的文字越来越浮躁了。我没当回事,看见大家的留言,看见自己的故事戳中了那么多人,挺好的。 三 毕业后去了美团点评。 刚工作的时候,加班很厉害,公众号停更了很久,偶尔出一篇产品干货,但现在看来质量一般。后来所幸就不写了,因为实在太累了。 但工作越久,越觉得像失去了嗅觉,对成就感的嗅觉。做产品越多,越知道该如何解决一个痛点,完成一个任务,做的事情真正影响到了大家么,怎么样影响的呢,反馈是什么呢?很难知道了。 没做产品经理前,很多人梦想着改变世界,做了几年之后才发现,已经改变的是你对这个世界的期待。 我的成就感开始来自老板的肯定,来自同事的肯定,来自协作团队的肯定,唯独没有用户。于是我开始恢复了求职咨询。既能获得帮助到人的成就感,又能带来额外收入,为什么不呢。 我恢复了公众号的更新并改了名,从“大力哥”到“大力哥求职”。渐渐地我发现,要想做出影响力,你得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可以输出,于是我开始写产品、写运营、写“如何做复盘”之类的干货。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公众号就基本只有干货了。 这时候我发现,阅读量没有了。干货类的文章,阅读量基本腰斩,但我也能理解。我把文章投放到产品社区平台,也很受欢迎。就这样,我继续在写着。 四 写故事写鸡汤的时候,内心带着情绪,以身边的故事为例,容易引起共鸣。大家也愿意分享传播,我是那个自带正能量的大力哥。23岁。 写干货顺便为自己的求职业务做推广的时候,内心带着焦虑,需要用严谨和清晰的逻辑将做工作中的思考讲清楚。老实说,你如果不在互联网这行,你也许会觉得无聊。这时候,我是那个斜杠青年大力哥。28岁。 到今天终于有人说:大力哥,我怎么觉得你变了呢? “是不一样了,你觉得是更现实了么?”对方笑了笑。 我继续说,“是因为我需要一步一步地走踏实了。” 五 做学生的时候,我们喜欢讲梦想,讲理想,我们的天花板无限高。虽然我可能还在地上,但我相信自己终究能到达那个高度。 那怎么过去呢?我不知道,我只相信自己总可以的。“我多牛逼啊” 工作之后开始发现,第一步就很难。落差带来的失落和焦虑,基本没有人跟你讲理想了,只会跟你讲KPI、最近的热剧和昨天的八卦。 等你踩稳了第一步,你可能觉得河水刺骨,只想早点上岸。于是开始研究跳槽、升职、加薪,做管理,年薪百万,成为脉脉里大家羡慕的样子。 这样不是不好,真的。能做到这一步的人,已经是凤毛菱角,人中精华了。如果我知道7、8年之后我也可以这样,我也许还会很满足,我觉得这样一步一步地挺好,我会对自己说:我不是没有理想,我的理想是攒到首付,是还贷无压力,是财务自由。 有什么不好呢,我只是变了变理想,它从天上到了岸边,但依旧给我带来了成就感和很好的生活。 但我知道,如果这真的成了我,“大力哥求职”的公众号便不会再更新。我会计算自己的时间分配,我知道要多加班,多想想自己的业务,多琢磨,多提升自己在公司的影响力,多抱大腿,这才是我应该去做的事情。 我知道我应该把所有生活之外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我才能到达对岸。 可是我没有做,我还是相信自己给自己画的饼,在天上飘着的饼,尽管后来就没有提过了,但还是相信我可以到那一步的,我踩稳了第一步,也迈开了第二步。一边工作,一边做求职咨询,写产品运营和职场,不停地写,不停的给自己做推广。 无论是付费咨询也好,是产品课程也罢,是小打小闹也好,是经验证的商业模式也罢。我想成为那个对更多人有价值有帮助,能够帮助到他们,并一起成长的人。这能给我带来最大的成就感。 虽然我知道理想主义者很可能过得不是那么得好。 六 大力哥,你变了么? 变了,28岁的我更加务实,专注于走好眼前的每一步。以前只想着目的地在哪里,但没有想好怎么过去,现在在探索每一步怎么走。以前的文字里带着情绪带着热血,现在更会推敲整体的逻辑,在意输出内容的合理性,因此也没有那么受大家喜欢了。 似乎也没有变,坚持着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找成就感,坚持着影响到更多的人,坚持在写。 从上海搬到成都来的时候,有一个文件夹装着最重要的物品,没有邮寄,自己带过来的。里面有毕业证书,奖学金证书,护照,驾驶证和那张休学申请表。 上面写着—— “我们在做一个影响大家生活方式的事情,我们也很可能将是中国第一批把这件事做成的人,而我是第一批中的第一批。” 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