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策略产品经理夏唬人。


在训练营直播上,有同学问我:作为一个策略产品新人如何快速学习和成长。

训练营问题集同样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训练营问题集是收集训练营同学所有关于专业、职业相关的问题,进行直播答疑。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策略产品经理会遇到,每个职场人进入一个新业务、新环境或者刚转行都会遇到。无论是工作几年的老油条,还是刚入职场的小萌新。

无独有偶,最近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她又要离职了。为什么说又呢,因为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已经换了三份工作了。离职的原因基本都是刚入职几个月,发现自己并不能在新公司获得如期的成长,进入正常的工作节奏。

你看,一个工作五年的人也会面临一样的问题:刚入职一家新的公司,怎么判断能够在工作期间获得期望的成长?

今天简单聊聊,尤其是针对策略产品经理新人。

有的人可能觉得成长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很难在短时间内下定论。但是在我看来,对于策略产品经理新人来说,你大概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快速的融入团队,并且获得成长。

01

很多人刚入职新公司,都急于想着做出一些什么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显然是没有必要,且无法做到的。
我也有过几次跳槽的经历,大抵也能够了解这些人的感受,谁也想进入新公司后能够快速适应团队文化,输出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且获得一定的工作成绩,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
但是明显是不科学的,原因不多说了。作为一个新人,首先要做的事是熟悉业务以及协作团队的职能结构。
对于策略产品经理来说,我建议你至少需要理清如下几个组织的关键角色和关键职责。

1. 数据部门

数据能力:埋点体系;报表体系;看板体系。

协作流程:数据需求的对接流程以及关键角色;需求的范围边界。

数据细节:常用基础表、关键指标、关键业务数据。

2. 研发部门

策略产品当中,研发一般会分为三拨人:工程、测试和算法。

工程/测试:一般是前后端开发以及测试。明确一下关键对接人就行。

算法:一般是指算法工程师。这个你需要详细了解当前算法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具体比如哪些场景是用算法来做的,具体用了哪些特征数据,目标是什么;哪些场景是用规则逻辑来做的,具体背景是什么。

3. 业务/运营部门

策略产品可以说是和业务、运营绑定最紧密的一个方向,尤其搜索推荐这种做流量分发的场景,免不了对接运营、业务方的需求,所以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明确你负责的场景的业务/运营接口人和关键决策人。

通过以上步骤,基本能够达到熟悉业务和团队的目的。

02

然后聊聊策略产品经理新人如何快速学习和成长?
这个问题我觉得方法挺简单的,要想在某个方向快速学习成长,无非是首先要明白这个方向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哪些?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查漏补缺。

03

产品经理是一门实践学科,同样策略产品经理也需要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的在这个领域成为专家。

对于策略产品新人来讲,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准备:

1. 通过阅读具备入门条件

作为新人首先通过阅读来具备该领域相关的基础知识,这永远是一条入门某个行业的不二之选。

2. 数据,最接近策略的环节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在做策略产品之前做了快半年的数据工作,具体就是数据埋点。

通过数据埋点你能够把数据从产生、处理、应用每个环节都走一遍,这样自然能培养起来用数据解决问题的感觉。

3. 研究典型,学习成熟思路

优秀的产品是值得被学习的,这不是抄袭,这是对好产品的尊重。

对于搜索和推荐策略产品领域来讲,给大家几个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典型:淘宝的搜索和亚马逊的推荐。

大家去研究就行了。

4. 摘取低垂的果实

当我们具备了基础知识,也看了业界做的好产品的案例,这个时候就到了实干的时候。

此时最怕就是“你飘了”。

我要立刻做个淘宝的搜索。

我要立刻做个亚马逊的推荐。

你真飘了…

人家十年,甚至更久摸出来的一把利剑,岂能是你一时半会就造出来的,所以从先拿到低垂的果实开始。

大家都知道搜索和推荐是和模型、算法打交道最多的产品,那么在你刚开始做搜索、做推荐必须要上高大上的算法,牛逼的模型么?

非也。

正如我在正规军与野路子的较量中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是硬道理。

04 

最后再说点别的,其实也和职场新人有点关系。

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愉悦”工作。

如果你顺风顺水,那么一直保持下去,往自己期望的方向去进阶发展即可;

如果你这个时候才碰到了一些不愉快的状况,一句话:

猥琐发育,别浪!

这个时候你大概明白了为什么我要给“愉悦”的工作打个双引号,因为一般意义上的愉悦是不存在的。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生活中的烦恼不可能消灭,除非你脱离了生产烦恼的那个圈。

让自己变得更强,貌似是这个问题的最优解。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