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传的一波互联网裁人浪潮,又引得一些职场人的心中恐慌。

一些企业,绩效不过关直接被PASS。

例如快手,网传裁员30%。

一方面,据说快手这次裁员是减少薪资水平较高的员工,大量裁员为100万元以上的员工。

另一方面,则是从绩效切入——在快手裁员30%消息曝出来之前,微博网友爆料称,快手12月将会开始劝退低绩效员工。因此先从绩效打C开始。

据悉,快手将绩效分为SABC四个标准,C为最低绩效。

很多人被职场淘汰时,常说一句话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可惜职场不看苦劳,只看功劳。职场是一个很典型的市场,市场的本质就是交换。我们每个人的薪酬水平不是老板来定,而是由你自身的价值而定。薪酬的本质就是用自己所创造的价值与老板做交换,价值高就能换取更多的回报。

三十岁的尴尬、三十五岁的坎、不惑之年的焦虑、知命之际的无所适从。

这些都是职场人士躲不过的劫,谁能顺利渡劫既不能等待上天恩赐,更不能等老板做慈善,唯有靠自己。

01/职场透视镜——你是谁

职场人士大多分如下三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在职场中的周期会大相径庭。我们自己人自省,我们是哪一类型的人。

第一种自驱型的人,自己目标感超强,自己对自己要求很高,自律自控能力强,有主见比较坚持自己的观点,掌控欲比较强,同时还善于学习。很快成为职场中的“白骨精”。人只要内驱力强,要达成一个小目标还是不难。

第二种被带型的人,需要有一位或几位好的师傅或老师带领他们成长,要给压力带领一起学习,否则他们会六神无主,迷茫不知所处。这是职场中普遍的一种类型,基本能适应职场的发展。

第三种被推型的人,自身没有啥目标和想法,也不愿意学习,有人推一下就动一下,有的甚至遇到愿意帮助的人自己还懒得伸手。这类型的人迟早是被职场抛弃的人。

躺平的人、不学习的人、职场巨婴是被推型的典型代表。这三类人都有共同特点,都需要有人在背后使劲地推。关键是职场之中没有人愿意在背后推。

一个真实的案例。

2019年我认识的一位朋友,他说最近两年工作、创业、爱情、家庭关系皆都不顺。谈到这些问题,他都在找外部原因。我们深入的交流过一次,他说要拜我为师。我也和他探讨了未来的工作学习、人生该如何规划,并列出了计划。

但最后发现他根本没有动力行动,共同制定的计划没有任何进展。催促好几次都没有行动。几个月过去了还是老样子。最后我把他微信删除了。

他经常通过不同的微信名添加,每次都声称做出了改变,我一直都拒绝。加好多次微信我都拒绝了,但他从来没有打过一次电话。其实真是有改变可以有很多种办法都能联系上我,为何从来没有一次电话呢?

老师无论如何厉害,也无法叫醒一个沉睡的人。

02/职场助力器——三板斧

近期,三星电子时隔5年再次大举改革人事制度。

三星主要改革重点是:

合并岗位减少职级;废除职业等级的升级年限;公司高层年轻化;打破内部老员工因工龄而带来的优越感;打破固定晋升的制度,改为能力水平达到标准破格提拔。

其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解决人效问题,提升企业利润空间。以价值创造和绩效结果导向淘汰人效差的人,淘汰依赖工龄在高层或关键岗位躺平的人。

从员工层面警告大家不要依赖工龄升职而要以价值创造作为升值加薪的筹码,同时警醒每一位员工时刻保持战斗力和**,保持学习力和竞争力。

企业和组织每个阶段都会有新的管理模式和动态,人力资源会经常革新和创新,其实都是一轮洗牌,淘汰一批不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同时吸引新鲜血液,保持组织的最佳战斗力。

其实职场的生存不二法则只有让自己值钱才是硬道理。

学习力、拒绝力和驱动力是我认为的闯荡职场需要的三板斧。

学习力

爱学习、会学习、会领悟、会转换的一种习惯和能力,能把碎片化的知识形成系统性逻辑,能把整体宏观的政策趋势挖掘出关键价值点。

在互联网电子产品化时代,知识来源非常广泛,但最大的弊端是不成体系,都是碎片化的信息点。只有把碎片化的知识信息点形成系统逻辑才有价值。

具体操作可以分为几步。

第一步是收集,我们有很多微信群或者关注很多公众号,这些群里或公众号都会有很多碎片化的信息点分享出来。我们把有质量的都先保存下来。

第二步是归类,把这些保存下来的信息点归类,比如管理类,营销类,财务类、精益生产类,人力资源类。

第三步是搭桥,分类过后的信息点之间如何搭个桥或者找到关联主线,让他们能紧密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框架。

第四步是填充,串联起来的信息点形成一个框架后,再不断的填充一些重要知识点进去,再进一步提炼总结,加入自己领悟的观点和见解。

第五步是检验,形成自己的知识逻辑后,要进一步论证,跟对应的专业书籍或者名人语录是不是相矛盾或者有冲突,同时也分享给同事和行业领域高手,让他们拍砖,最后再修订输出。

整体宏观政策趋势中挖掘关键价值点,这就要靠平时下功夫,找到政策背后的落脚点。多听新闻,多听政策解读,多看报纸。

与众多学习力强的人交流,我总结出了学习力培养的三大路径:

1)读书:专业书籍、边界书籍;2)阅览:常读报纸、频阅书刊;3)导师:职业导师、专家能手。

拒绝力

拒绝力是排除一切干扰,集中时间和精力干重要的事,专注于某领域并能取得非凡成就的能力。

纵观某些领域的高手和专家,无一不是拒绝力特强的人,从他们身上总结出拒绝力修炼三大方法:

1、聚焦专注:找准自己的的目标和方向,做好一个长远的计划,并在某个领域苦下功夫,培育兴趣,找到某领域的专家高手学习交流。

2、移魂大法:找到更有意义的事去做,涉足新的领域,发现新的兴趣点,结交有正能量的朋友。

3. 练习说NO:很对人对自己特别狠,但遇到别人就心**。我们要对影响自己专业事业的人和事要狠心,要敢于说NO,更要能接受大家的误会和不理解。

正如一位职场达人和我分享说最近几年朋友都说他越来越抠门了,把自己的时间看的越来越紧——她取消了陪朋友逛街的计划,取消了和朋友们聚餐闲聊的时间,取消了发朋友圈刷抖音视频的时间。她把这些偷来的时间专注在家写书、精进课件、做直播、做管理、拍视频,聚焦于自己的专业和职业。

驱动力

与身俱来的内在力量,能真正调动和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源动力。

驱动力分内因和外因。内因非常强大的人需要找到爆发点,方法工具会自然生成。很多人内因不强,因此借助外因弥补。

在此分享五大修炼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管理者也可用来激励团队。

1、找到对手:人的惰性很多时候来源于满足或缺乏对手,没有对手就会自满,自满就是一种倒退。激发一个人的内驱力需要不断有对手出现,超越一个对手后又有新的对手出现。每个人要不断去找对手和标杆,持续激发内驱力和斗志。

2、激发欲望: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激励方式,需要用多元化的刺激点激发每个人的爆发点,引爆每个人的燃烧点。

急需钱的人就用钱来激励,需要事业激励的人就给孵化事业平台。餐饮业一直有一种经典营销手法,用经典产品吸引新顾客,用新品留住老顾客。其实就是这个原理。

3、反向激励:人们常说“请将不如激将”。知道这个人能做成某件事,我们偏偏要说他干不成。

反向激励法又称逆向激励法,就是指通过个人心理施加反向的负刺激,来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的方法。

其通常做法是针对争强好胜的心理状态,有意识地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诸如怀疑、否定之类的信息或者言语,来适度地刺激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从内心产生一种保持自尊的强烈意念,驱动他们用自己的富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行动来证明自己。

4、发扬长板:补短板其实费时又费力,往往事倍功半。之前管理界常说短板理论,现在管理界流行长板效应,每个人被揭短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鼓励一个人就是要看长板,善于利用长板去补别人的短板,这就是团队协同互补的道理。

5、制造恐惧:俗话常说:“人拉着不走,鬼追过来跑得飞快。”有些人就需要玩刺激,不给制造点恐惧那会动呢。

企业管理过程中常用末位淘汰其实就是典型的制造恐慌。一家企业老板安排人力资源的人每个月放一批岗位到各大招聘网站,轮流来,半年下来所有岗位从高层到基层都轮招了一遍。很多员工时刻都有危机感,从来都不敢懈怠。

03/职场是一次永不停歇的旅途

职场就是人生一次永不停歇的旅途,想停也不敢停,一旦停下脚步就如断崖雪崩,我们的希望和未来就戛然而止。

职场中我们不要羡慕他人的成功,也不要只看到别人成功后的光环,却忽略了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躺平安逸固然很好,但是千万别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就过早的选择了安逸,过早的停止前进的步伐,过早磨灭奋斗的火星。

在职场中:

有权不可任性。

年轻不可任性。

有颜值不可任性。

有功劳不可任性。

有靠山不可任性。

唯有勤奋努力可以任性。

唯有学习和拼搏可以任性。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