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要过年了,
没对象?没升职?不要担心,不要难过,
要担心和难过的还有亲戚们的关心呢:
“有对象了吗?”
“现在工资多少啊?”
“什么时候结婚啊?”
“听说你打辩论啊,这个爱好啊,玩儿玩儿就好,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
.……….

正所谓:
待你长发及腰,切莫放弃治疗。
假期把家一回,亲戚排队唠叨。
问你男友在哪 ? 劳资还没找到。
问你有啥爱好 ? 爱看本命互搞。
再问有啥特长 ? 脑洞方向奇妙。
基友纷纷婚配,可怜空了钱包。
写文浏览太少,画画技能不高。
生存三大要素,电脑网线鼠标。
平生不会撒娇,对着手机傻笑~
该怎么回应这群“烦人”的亲戚呢?
主要讲两点:一、不要倔;二、让ta讲。
不要倔
小编在写文的同时翻了翻知乎,无奈的发现知乎点赞多得大多是所谓“抢占先机”的呛人:
在阿姨问你“有没有对象”之前抢先问:“阿姨,您家孩子有对象了吗?”
在叔叔问你“月薪多少”前抢先问:“叔叔,之前看到个和你同岁得叔叔已经月薪……了,您呢?”
豆瓣上有个故事很有趣:
亲戚:“要不要在工作地买房啊?”
我:“买啊。”
亲戚:“你家里都这样了你还买房?”
我:“哦,我不用家里的,男朋友家里会帮衬买个小户型。
亲戚:“怎么这么不孝顺?买个小的怎么把我爸妈接过去?你姐就孝顺带父母走。”
我:“当然啦,家里房子都卖了可不得和我姐住一起吗?我怎么不孝顺了我现在能让我妈不工作,又不像某些人,退休了还要再去上班,不累哦。”屋子一下子安静了…
这些抖机灵“抢占先机”和怼回去的人里面搞不好也有不少辩手。你是怼开心了,是不在意自己在亲戚那里的名声,因为反正一年见这些人也没几面,但爸妈还要和这些人接触不是吗?
二
让ta说
让我们再回头看一下豆瓣上的小故事:
要买房吗?买。
家里不容易怎么还买?我不麻烦家里,买小户型。
怎么不买大户把父母接过去……
你这么优秀,亲戚们要和你讲什么呢?他们又不懂年轻人们在意的东西。
孟子曾有云:“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可有谁不喜欢为师的喜悦呢?
小编想起了国外做过的一个很简单的有关自我判断的小调查:
调查者问在座受调查人员“你觉得你的批判思考能力在你的同龄人当中,是高于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值还是低于?”
“结果没有太大的意外,有75%的人均认为自己强于50%”。
听起来调查离我们有些远,来点离我们近的:
少爷曾问过学弟妹问题:“你觉得你会不会被广告误导?”
“怎么会?广告都是骗人的,我才不会被它误导呢!”
可是问题一换就有趣了:“你觉得要不要对广告予以管制?”
“要,因为一般人很容易被骗!”
我们都是一般人,但又不愿承认自己是一般人。
所以亲戚们身为长辈和孩子们搭讪的时候,一方面是想破除略显尴尬的安静场面,另一方面自然也期待着自己能够在孩子们面前不一般的做下老师装个X,就像我们想“陈独秀”一样,只不过他们还没有我们那么会“秀”,而且也很难学会“秀”了。
所以正确的回答,应该是:
“有对象了吗?”
“诶呀,阿姨我现在也对这情况头疼着呢?”
“您作为过来人当年是怎么和叔叔谈得啊?”
“现在工资多少啊?”
“诶,苦没少吃工资却不见涨,叔叔您当年是怎么做得呢?”
“什么时候结婚啊?”
“这个问题我们还真没想过,您和叔叔是在什么时候结得呢?”
“听说你打辩论啊,这个爱好啊,玩儿玩儿就好,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
“阿姨您说得有道理,您是怎么平衡爱好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得呢?”
这种回应方式不仅能巧妙回应亲戚问题,更能在更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在亲戚们、乃至“好为人师”的亲戚们身上学到点什么。
所以回顾一下:一、不要倔;二、让ta讲。
最后,祝愿所有关注阿辩的朋友们,可以得体的回应亲戚们的各种问题。
每一次的diss,最后都会变成love and peace。
今日话题
你是怎么回复亲戚们的关心呢,
快在评论区告诉阿辩吧~

想让厉害的大神带你飞?
想加入我们搞事情?
想随时随地搜到辩论干货?
点击下方图片,我们随时欢迎你~



END
责编:Yoki
审核:平台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