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戊戌年即将远去,又是一个春节即将到来。
但是近些年,总有人会表示年味已经逐渐淡去了,如今过年已经再也没有从前那般热闹和喜庆,总让人食之无味。
分明在春节这个时间,还会有一家团聚,还会有年夜饭,春节联欢晚会也从未停播,但为什么曾经熟悉的年味却逐渐远去了呢?
要想究其根本,必须要思考以下几点原因:


如果仔细观察身边,实际上“年味越来越淡”更多只是年轻一代的呐喊而已。
因为事实上,新年已经更多是给长辈们过的了。
“团圆”是新年亘古不变的话题,而对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年轻人而言,“团圆”这个概念只是面向“家庭”的,但对于长辈而言却是面向“家族”。
但或许家族团聚对于长辈而言尚是乐事,但对于年轻人而言却未必了。
首先,大部分年轻人对于家族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
家族里的亲戚明明平时只有逢年过节才会见一面,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好聊的。
为了防止过年时不知道该叫亲戚什么,甚至已经出现“亲戚关系计算器”了。
其次,长辈们的团聚方式可能会给年轻人造成压力。
逼婚、比成绩、比工资,成了七大姑八大姨们令年轻人瑟瑟发抖的原因。
还有破坏力惊人的熊孩子,让“春节副本”进入了地狱模式。
当年轻人意识到,明明自己只是想和朝思暮想的父母团聚几天,却无端地卷入了一场极为糟心的家族社交中,新年对于他的意义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春节起源于农耕社会,最早的内涵不过是庆祝农业周期的始末。
农业时代结束后,春节庆祝的意义依旧保留了下来。在还不是很富足的年代,春节是唯一一个可以破例让餐桌奢侈一天的日子。
当人们的生活不再拮据后,人情成了春节更为首要的因素。除夕夜里家族团聚,大年初一后上街走亲访友,人情社会的热闹景象一览无遗。
然而,对于年轻一代而言,所谓“人情”的意义正在逐渐减淡:
首先,带有利益色彩的社交是疲惫的。当为了利益关系给领导、同事、亲戚去拜年时,只会让这个年越过越累。
其次,通信技术让人际交流成本大大降低。平时手机上就把能聊的话都聊完了,哪来那么多话放在过年这一天沟通感情?
而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冲击了人情对于个人所占的比重。学习、工作、娱乐……好多事情等着去做,人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当新年的内涵意义逐渐弱化,新年的色彩也黯淡了许多。


小时候,新年的快乐就是贴窗花门联、挂灯笼、放炮放花、吃大餐、看春晚……
但是当大量的娱乐方式涌现后,这些习俗活动的乐趣已然不再,更何况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已经很难有条件完成那些繁复的习俗。
仪式少了,仪式感自然就淡了。
而相比于春节,更有趣的节日也不在少数。
暂且不提西方节日到底算不算入侵文化,其在形式上对于年轻人而言确实更具吸引力。
万圣节的南瓜、变装、鬼怪故事;圣诞节的圣诞树、赠礼、狂欢;愚人节的玩笑、情人节的浪漫……对于年轻群体而言更具可玩性。
新时代下也涌现出了新的“节日”:光棍节、电商购物节……更为符合新一代的娱乐主义、消费主义……
而且闲暇时间多了,娱乐又何必以一个节日为噱头呢?
自然地,新年在形式上给人的快乐,也变得有限了。


没有了走街串巷,没有了张灯结彩,但也不见得年轻一代在过年时闲下来。
已经不见有谁念着“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但是到处求敬业福的人倒是不少。
抢红包、集五福、吐槽春晚、土味祝福……可能在表现形式上,“年味”确实越来越淡了,但是在过年的玩法上,倒是更加花样百出。
对于年轻一代而言,可能家族聚会的餐桌上一言不发,但微信群聊里却热闹非凡。
可能春晚已经令人乏味,但微博上对于春晚的大型吐槽却欢脱异常。
可能对七大姑八大姨避之不及,但却总黏在父母身边帮忙做年夜饭包饺子。
因为随着生活条件的变更,旧的形式会淡去,内涵意义会更迭,但春节的核心却很难改变
——这世界上,永远有人思念着故乡的亲人,永远有人热爱着自己的生活。
可能从前的那种“年味”已经不在了,但谁说过年只有一种方式呢?
说到过年,阿辩也有一份新年大礼要送给大家~
少女心爆表的蓝牙音箱,让音乐与你的2019一路同行
还在等什么,快进入下方小程序领取你的新年第一份好运吧!
桃李约辩等你来:
网辩报名没成功???看这里
当天约当天打,新的赛制、积分和排名
等你来解锁
长按图片 参与桃李星球活动
更多惊喜等着你哦~

想让厉害的大神带你飞?
想加入我们搞事情?
想随时随地搜到辩论干货?
点击下方图片,我们时欢迎你~
责编:贱贱
审核:平台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