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处都是坏消息。
可能你和我一样,心情糟透了,现在只想快点看到“疫情已完全消失,没有新增病例”,看到“我们已经找到治愈新冠状病毒肺炎的方法”。
很可惜,我这里没有这样的消息。
有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叫做“替代性创伤”,指的是普通人突然暴露在大量负面消息下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人们在这些消息中会无所适从、悲伤、沮丧、痛苦万分。而现在,说到底没什么好消息,所以很多人主动的或被动的一直泡在这样消息中,越来越焦虑烦躁,越来越希望听到一些好消息。

如果你也是这样,可能会需要看这篇推送。

虽然坏消息很多,但我还是试图从很多坏消息中,找到比较好的那些,希望大家看了能宽慰一点。
这不是粉饰。
认清现实后依然选择相信未来,是一种温柔。
01

今天,我微博关注了一段时间的一个武汉小姑娘,微博叫@naJenny,昨天发微博说她痊愈了。

她在武汉医院工作,因为工作原因,会接触到不少病患。1月23日,因为她有同事也在医院感染了,所以去照了CT,发现病毒性肺炎待排。1月24日大年三十凌晨,医生告诉她检测结果出来了,新冠病毒呈阳性。

因为症状比较轻,而且她又在医院工作,有一定知识,所以为了照顾医疗资源紧张没有床位的问题,她被安排在家自行隔离。

检测结果出来以后,她丧了很久,也想过自己会死,时常发一些微博为自己打气:

所幸没有大碍。

在昨天,她病毒核酸检测复查显示阴性,照CT也显示肺部正常,按照我们的标准,如果她明天再去检测病毒核酸,依然是阴性,就是彻底痊愈了。

让我们恭喜她。

这里有一份她写的自愈记录,非常宝贵:

划重点:
1,病毒没那么可怕,得了也不一定就会很严重,比如她的症状就不严重,主要是喉咙干,乏力,还有更多人出现的发烧。
所以没得病是最好的,要做好防护措施,但如果你不幸确诊了,也不要恐慌,好好休息,会好的。
2,保持营养。
3,注意卫生习惯。
4,吃的药以及不良反应:奥司他韦(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拜复乐(恶心,腹泻,头痛等)、阿比多尔(恶心,腹泻,头晕等)、莲花清瘟胶囊。
02
上面那姑娘说的“病毒并不可怕,可怕的在它的传染性”,并不只是她一个人的感受,也是有数据支撑的。
首先,昨天钟南山测算出这次的病死率大概在2.3%左右。

这也不是拍脑袋得出的,而是算出来的。

回形针的视频给了我们一个比较合理的测算思路。

根据之前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的论文《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China,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这次的病,从就诊到入院是4.5天,而严重病例,从入院ICU平均是8天。

再根据这条新闻,我们可以得出,从就诊到确诊的时间,曾经是3-4天:

所以,假设危重病人进入ICU之后2-3天会去世,那我们可以得出从确诊到死亡,大概平均是7天左右的时间。

截止2020年2月4日晚24点,全国累计死亡病例为490人,而7天前,也就是1月28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为5974例,这样算出死亡率为8%。

但当时,武汉因为医疗资源不足,大量疑似病例无法得到确诊,一直到1月28日才开始大量增加确诊病例,这是官方确认的:

而且还有很多人看了新闻,说武汉因为医疗资源不足,有些人一直到病死,都没给确诊是新冠肺炎,这些人是不是不算数字。

在这个基础上,武汉的统计数字就意义不大了。

如果我们把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武汉剔除,得到2月4日0点,全国除武汉地区,死亡人数共128人,而1月28日,除武汉地区确诊人数一共4069例,用128/4069,可以得到一个粗略的死亡率3%,这和钟南山的估算接近。

(这里既剔除了没有确诊的病人,也剔除了所谓的没确诊就病死的病例,应该是相对准确的数字。)

当然,我们还看到更多新闻,说整个湖北的医疗资源都不够,如果把整个湖北都从我们的算式中剔除的话,得到的数字甚至小于1%。

2.3%左右的死亡率并不算高,再加上这次疫情,多篇论文估计的R0都在1.5到3.5之间,所以我们可以把新冠肺炎和其他传染病,放在同一张表格中做对比:

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的死亡率远低于SARS、禽流感、MERS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而且新闻通告说,这次治疗没有用大量激素,不会造成非典治疗那样的副作用,所以前面那位自愈的姑娘说的“这次病毒没有那么可怕。”并不是空口无凭,是有道理的。

我们最恐惧的,从来都是未知。

现在对新冠肺炎的研究越来越多,我们对它掌握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也就不要太恐慌了。

03


我们再分析最近通报的这几张数据图,也能看到支撑上述论点的数据,都是不错的消息。

其中一个是,治愈人数越来越多了。

根据国家卫建委,今天新增治愈出院人数262人,昨天新增治愈出院人数157人,前天新增治愈出院人数147人…

如果把这些绘成一张图表,那累计治愈出院人数是以一个指数的状态在增长的:

这是天大的好消息,从图中还能看到,自从1月31日新增治愈出院人数超过死亡人数后,就把死亡人数甩开越来越远——虽然这个比较没啥意义,但也算一个好消息。

还有一个数据是,新增的疑似病例越来越少了。

这有两个层面的意义。

一个层面是,字面意义上的,新发现的疑似病例,一天比一天少。比如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昨天新增疑似病例为3971例,前天新增疑似病例5072例,而大前天这个数字则是5173例,可以看出虽然少得不多,但这个数字是一天比一天少的。

另一个层面,疑似病例既会有新增的,也会有排除或者确诊减少的,所以不能这么算,我们如果把昨天的总疑似病例,减去前天的总疑似病例,才能得到真正新增的疑似病例。

这个数字大幅降低,一方面说明随着流程的优化和试剂的发展,确诊速度越来越快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潜在病人越来越少,未来是光明的。

再加上,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对新冠病毒有效的药。

比如本来用来治疗埃博拉、MERS等病毒的“瑞德西韦”.

在“First Case of 2019-COV IN USA”这篇论文中提到,给高烧、头晕、乏力并有多种症状的病人注射后,第二天他就退烧、咳嗽减轻,病情大幅好转。

制作瑞德西韦的制药公司GILEAD确实也算业内大名鼎鼎的公司了.

现在这一药物已经进入三期临床,开始在中国进行双盲实验,希望真的有效。

同时,泰国也表示他们通过把抗艾滋的药和抗流感的药联合使用,成功治愈了患者。

泰国现在一共确诊25例,治愈了8例,应该是各国家地区里治愈比例最高的一个地方。

同时,昨天,李兰娟院士团队发布重大重大科研成果,显示阿比朵儿、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

其中,阿比多尔是广谱抗病**物,前面提到的武汉小姑娘就有在吃它,价格非常便宜。达芦那韦则是之前提到过的抗HIV药物,也比较常见。

如果这两种药有效,相信我们很快就能战胜疫情。

04

今天,我们家族群里有长辈抱怨,说一天一天的看到感染人数还在增长,看到各地管控越来越严,已经在家闷了半个多月了,心态很差,心情很差。

昨天,有朋友给我发微信,说她虽然是个死宅,但这一天一天望不到头的,也要崩溃了。

之前看新闻,说武汉已经有受不了现在的状态,抑郁甚至自杀的现象了。

是啊,太苦了,过去这些天太苦了,可能未来半个月乃至更长时间,我们还会这么苦下去。

很多人,可能长时间不出门,可能长时间沉浸在各种坏消息中,心理已经出现问题了,我心理曾经出过问题,我深知这种状态,只靠自己是好不起来的,得有外界的一些干预。

我建议,中国、乃至全球做心理工作的朋友,可以在线上帮帮那些沮丧、抑郁的人——首先从医护工作者开始,我看到很多医护工作者崩溃大哭的视频,不敢想他们到底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

身体健康重要,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啊。

帮帮他们吧,不要到时候战胜疫情,许多人却出现了心理问题。

最后还是说一下,疫情的死亡率不高,虽然传染没有控制住,但也有好转的迹象。

现在虽然每天感染人数都还在快速增长,但请大家把它当成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

最基层的动员起来了,最高层的也重视起来了,加上全世界的种种支援,现在等于是集小半个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在和病毒做斗争。

我相信,我们最后一定能战胜疫情,战胜病毒的。

所以,不要太恐慌也不需要太恐慌,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如果说一个月前我们的敌人是轻慢的话,现在我们的敌人确实是谣言弥漫确实是恐慌了。

也不是说事情不严重不值得恐惧,而是说已经重视到现在这个地步了,已经采取这么多措施了,再多恐惧也无济于事了。

适当的恐惧是好的,适当的恐惧可以让人行动起来,采取理性的行动。但过分恐惧,只会让人惊慌失措——而混乱成一团的人群,是最脆弱的。

抗击疫情,做好我们每个人该做的,不要有害人之心,不要没有防备。

尽人事。

然后相信我们的努力是有用的!

最后,让我们重温一下当年非典疫情结束时的新闻总结吧:
2003年6月1日,卫生部宣布北京市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撤销。
2003年6月10日,北京连续三天保持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既往确诊病例转为疑似病例数均为零的“四零”纪录。
2003年6月14日,WHO解除对河北、内蒙古、山西、天津的旅游警告。
2003年6月15日,中国内地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数均为零的“三零”纪录。
2003年6月20日,小汤山医院最后18名患者出院。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这座全国最大的非典定点收治医院完成了从组建、运转到关闭的全过程,共有672名非典患者在这里获得救治,治愈率超过98.8%。
2003年7月13日,全球非典患者人数、疑似病例人数均不再增长,本次非典过程基本结束。
相信我们这次,一样也是可以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