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关注本怪盗团毫无人气的微博加V账号)

(李大霄老师的视频大部分是这种风格,你服不服?)
-
别人家的分析师,二十多岁就累出了颈椎病,三十多岁又累出了心**,四十多就等着被裁员了。
-
李大霄老师都五十多岁了,精神饱满、身体健康,毫无过气之虞。
-
别人家的分析师,每天绞尽脑汁预测GDP和CPI,看到大洋彼岸的非农数据又要熬夜写点评,写得头发掉光了,好像刚刚从看守所放出来。
-
李大霄老师也会预测GDP和CPI,但是不用做任何模型,预测错了也不会有人埋怨,所以他的发际线一直非常健康,配得上桃木梳子和象牙梳子。
-
别人家的分析师,出去路演经常被机构客户骑脸羞辱,错过客户电话就是十恶不赦,每天还要在上百个微信群里回答专业问题;一听到手机提示音就吓得魂不附体,堪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绝佳例证。
-
李大霄老师根本不伺候机构客户,他跟李子柒、李雪琴、PAPI酱这些顶级网红混的是一个场子;微博粉丝也会骂他,不过骂归骂,对他毫无影响,他可以乐呵呵地一边喝茶一边看别人骂,反正都是跟他带流量。

(服务金融街的机构客户是没有前途的,但是在金融街自拍、发微博、吸粉丝,是有前途的)
-
国内的企业客户,特别不愿意为专业解决方案付费;买个License各种不情愿,买个数据恨不得白嫖,买个咨询服务更是像铁公鸡拔毛一样。
-
企业客户的抠门是不受行业属性限制的:无论是苦逼的传统制造业,还是高大上的金融业,反正企业就是不乐意为专业服务付费,勉强付费了也不会给你任何好脸色看。
-
海外/跨国客户倒是很乐意为专业服务付费,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问题在于他们的钱主要被海外供应商赚走了;而且他们在国内的数量太少,总需求盘子有限。
-
个人客户的消费盘子则是无穷无尽的——从普通人的少量消费到土豪的巨额消费,只要你找到了合适的产品定位,这个钱就很好赚。
-
十年前我研究软件行业的时候,做企业端的专业软件及服务的人,就是没有做消费软件及娱乐内容的人赚钱。现在还是如此,甚至变本加厉。
-
十年前我做券商分析师的时候,服务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意见的人,就是没有忽悠散户、掀起集体情绪的人赚钱。现在还是如此,而且变本加厉十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