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管理的八大怪象。一些采购部门领导采用三压政策挤压供应商,压下属,压自我。他们认为采购业绩是压出来的。然而光靠压是压不出一个未来的,如果缺乏专业精神和适度的管理技巧,反而会容易弄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情况来,高分低配的供应商。
企业选择供应商时,一般都会拜访并审核供应商,很多企业会选用一张白富美的供应商审核表。这张审核表涵盖质量体系:组织架构、技术能力、硬件设施、人员状况精益改善,六个西格马等可谓门类齐全,无所不包。这样做看似无可厚非,甚至让人敬佩。这样的表进行审核的高分的,自然是那些高大上的供应商。
在实际合作中,这些供应商面对你并不具足够吸引力的采购量配合度往往都很差。当你提出一些要求时,他们往往回应:我们公司有自己的流程,不可能按照你的要求来,这就是高分低配的怪现象,价高的供应商才专业,企业找供应商会找报价低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有时问题也出在这里,当你将技术参数图纸发给供应商时,低水平的供应商也不仔细分析,认为很简单,so easy. 于是报出了一个很低的价格。
而专业的供应商考虑到产品的严格要求,需配置的工艺及测试,诚惶诚恐爆出了一个仅微利的价格。然而专业供应商的报价还是比低水平供应商的报价要高出一大截。当你想当然的选择了低水平供应商,后面的苦头随即接踵而来。那样的低价格供应商根本做不下来,而且低水平的供应商技术能力常常无法满足产品的要求。浪费有理,你来节约。
供应商管理人员对供应商习惯说的一句话,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一定要节约靠你们了,拜托。然而,这些供应商管理人员在办公室稍有无聊就订机票往供应商那边跑,喝点小酒,在会议室聊几句天,就赶紧往五星级酒店赶了,还美其名曰还有电话会议要参加,隔三差五的往供应商那边跑,有时一去还一大堆人,常常供应商还没弄清楚这些人的来访目的,这些人就已经到了工厂。
我做精益,你为库存不少企业推行精益生产,追求零库存。可是企业又害怕万一原材料短缺影响生产,于是只能让供应商准备充足库存,亦有指令供应商即可送货。这样的行为无疑是种库存转移的行为,而不是真正消除库存的行为,从供应链的角度看,这不是增值的,某种意义上是种浪费。因为供应商的库存产品不能及时上线,验证增大了报废的可能,让大饼飞得更慢一些。
这主要指供应商管理采购人员初次拜访供应商,满嘴跑火车到处画大饼,供应商听下来认定只要合作就是抱到财神爷了。合作一段时间后,供应商就感觉不对了,采购量根本不像之前缺失的那样大,于是供应商慢慢变脸了,不再那么热情了,但这能怨人家供应商吗?霸王硬上弓,供应商管理人员自视是大客户,对供应商工厂内的规定视而不见。
比如供应商工厂规定要戴安全帽,他却不戴,规定会议室内不许吸烟,他却非要例外。更典型的是到了年终给供应商发一张一年来的不良品扣款清单,供应商满心委屈,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些不良从未见过或通知过。年底了,却发来这么一张扣款清单,请问这是不是属于霸王硬上弓的行为呢?降龙三招压、逼、换,供应商降价不行,就逼迫说这是领导的指令,不降不行,逼迫不起效果,于是就开始寻找新供应商,准备换供应商了。换了之后发现,还不如之前的供应商人员的车水马龙,供应商管理人员在供应商面前怎么说也是客户。
长期以往,不免变得有些娇气,稍有不开心就甩膀子跳槽了。因而,不少企业采购部的人员变动犹如车水马龙一般。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