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话语和话语分析的文章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为了讨论的方便,本人从自身经验和汉语文化出发,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话语含义进行溯源,提出了自己对话语的认识,其内容是:

话语就是现实存在或曾经现实存在的个人,说出来的能够表达他的思想的声音,或者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

而思想就是现实的个人对世界的认知,现实的个人对人和事物本身性质及其关系的认知。

因为这是讨论的起点和逻辑几点,所以再次加以明确。有关内容参看本人的相关文章,不再细说。

关于认知问题,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已经对此进行具体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认知中有关感知的内容进行讨论。

1.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某种具体特征的直接反映,是一个人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觉察和获取刺激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人们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重要源泉。(《当代认知心理学》,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感知是什么意思(话语分析说认知:感知的含义)

话语分析:

这里的人是指在或曾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个人,不是存在于语篇或幻想中的“人”。人脑也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个人的大脑,不是抽象的“人”的大脑。

客观事物是指客观世界实际存在的事物,相对应的非客观事物就是主观事物,是存在人脑里的主观世界里的事物。在人的话语里表达出来的意义世界里的事物,自然是属于主观事物。

这里的外界信息,应是指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某种具体特征。感觉是一个人觉察和获取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某种具体特征的重要渠道,也就是说,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某种具体特征不是直接进入人脑,而是需要借助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形成刺激信息,才能传入人脑。

感觉也是人们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重要源泉。以现实的个人为割裂点,世界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人们关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一切知识的重要源泉都是人的感觉,但是人的主观世界的事物与客观世界中相对应的事物并不是完全统一的,他们之间存在着距离,他们之间关系的验证具有相当的困难,却又不是不可验证,不是通过人们的言语 ,而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来进行证实。这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不然就会漂进语言的海洋里,在那里进行无边际的漂流,难以找到归途。对于这点以后还要讨论到。

2. 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它通过感觉器官,把从环境中得到的各种信息,如光、声音、味道等转化为对物体、事件等经验的过程。(《当代认知心理学》,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感知是什么意思(话语分析说认知:感知的含义)

话语分析: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的对象是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特点是综合的、整体的反映。与感觉直接的反映不同,是从综合性、整体性上反映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人脑的知觉具有识别性。

从环境中得到的各种信息,如光、声音、味道等,在知觉中,是以事物、事件的样貌出现在人脑的主观世界里,并与人脑中以前对物体、事件等经验相结合,来识别事物。

3.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是对来自现实物理世界的能的初始检测,是初级认识活动。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解读,是高一级的认知活动,是给感觉信息赋予意义,是进行事物上的解读与识别。

感知是什么意思(话语分析说认知:感知的含义)

感觉和知觉的区分,只是理论上的抽象分离。由于长期的自然进化的作用,人的感觉和知觉是截然难分的。感觉中伴随着知觉,在感觉信息时,已经伴有对信息的识别;知觉中含有感觉,为了更好地识别,人脑会主动对来自现实物理世界的感觉信息加强检测,为了强调这一点,人们把感觉和知觉合在一起,称为感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