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道德经》里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要想成就事业,首先应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但一遇到事,就常常忘记。
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专门提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他对儿子说:“人一定要有远见,只有长时间地吃苦,才能长时间地收获。”
他的儿子到公司上班,洛克菲勒并不会给儿子交代多么重要的事情去做,目的就是希望儿子能把每件小事做好。
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一定要能洞察人心,而这个本领,不是一日练成的。
如果一上来,就摆着高高在上的心态,最后很容易变得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清代丹道家黄元吉说:“急成者非大器,躁进者无大功。”
做好每一件小事,其实也是磨炼心性的一个过程。
大部分人做事,最容易急功近利。
比如过马路,走个几十步就有天桥,偏偏喜欢冒着危险横穿马路。
如果没事,就会觉得自己很聪明,省了不少时间。
然而,一旦出事,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点却很少人去想。
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训练自己慢下来,更谨慎地对待每件事。
与人说话,谨慎言辞;与人来往,注意分寸;对待工作,认真细致;对待生活,努力向上。
每一个当下,都值得珍惜。因为我们的人生,就是由看似不起眼的每个瞬间构成的。
02
通常,一个人做小事马马虎虎,粗心大意,那么,在遇见大事的时候也会惊慌失措。
《菜根谭》中有段话是这样说的:
“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弛;处明庭检饬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则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做通衢。”
如果一个人,遇到大事局促小心,那么在做小事的时候,一定松弛懈怠;在众人面前过分约束自己的人,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必然会放纵。
真正的君子,只会坚持一个念头,始终如一。做每件小事,就像做大事一样慎重,在暗处做事,与在明处是一样的。
一大一小,一明一暗,这里却深藏着做人的根本。
平时不注意小事的积累,遇到大事,必然慌乱;在没人的时候,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在人前的时候,必然矫揉造作。
大事小事,明处暗处,都是相辅相成,无法单一存在。
因而,对待小事要细致,遇到大事才能有静气。
《格言联璧》中写道:
“及变故之来,处大事宜以处小事之心处之。盖人事虽大,自天理观之,只有一个是非,不可惊惶失措,但凭理之是非以处之便得。”
处理小事,要细致,等遇到大事,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
事情虽大,但从道理来讲,只有一个正确和错误的区别,因而无需慌张,只要按照事物的道理来处理即可。
如果说,处理小事,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耐心,那么,处理大事,则是对一个人认知和勇气的考验。
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曾写过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静,是在日复一日的小事积累中,养成的一种临危不乱的定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事事无小事,必当认真对待。
由小到大,由易到难,万事皆可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