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叫“漏斗”
点击首页上某个商品广告页
进去商品详情页,看了觉得还不错,点购物车
进入购物车页面,填快递信息,点支付
进入支付页面,完成支付,商家发货
有的人不喜欢商品的广告,连广告页都不进去。
有的人发现实物不咋好看,在详情页就走掉了。
有的人觉得价格实在太贵,在购物车页走掉了。
总之,很多人最后没有完成支付。
二、如何制作“漏斗”
制作漏斗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条件一:流程上,有前后关联的N个步
条件二:数据上,每个步骤得有数据记录。
比如传统门店的:进店→选货→试穿→谈价→成交;
比如传统会议的:签到→听讲→互动→谈价→成交;
互联网企业也是类似,如果没有做好埋点的话,也会缺失过程数据,所以千万小心哦。
条件三:统计上,从完成第一个环节开始统计。
这一点也很重要,涉及统计准确性。还以电商APP举例,实际上用户行为不会首页→广告页→详情页→购物车→支付一竿子捅到底,而是相当随性的。比如先点击广告页以后退出去看看别的,回头想想还是这个商品好,于是又搜索了商品名称,转回来商品详情页……中间发生很多操作。


三、“漏斗”如何进行分析


四、“漏斗”分析的不足之处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