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到啦,很多公司在制定2022年度任务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数据分析师们会或多或少地参与。
这又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差事,常常辛辛苦苦做完一版,领导一句:“你再想想”或者“我看得这样“,就给推翻了。还经常被要求,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论证领导拍脑袋的决定是正确的……搞得新人们苦不堪言。
今天,我们系统讲解下,年度任务目标到底得咋做。
01 做年度目标的难点
年度目标之所以难做,核心在于上下级利益冲突。常常是:
1、领导们想定高指标,下边觉得完不成,就各种找理由推脱。
2、下边部门想立功,可劲树牌坊,领导们不同意,就各种打压。
3、新来的领导不熟悉局面,于是把定目标的锅先甩出去,看看风头。
总之,凡是屁股决定脑袋的时候,都很麻烦。当脑袋起作用的时候,大家都很希望有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能够指明方向。当屁股起作用的时候,大家就开始对分析结果群起而攻之,不达自己的目的誓不罢休。而数据分析恰好很容易被夹在部门之间。所以才难做。
02 做年度目标的基本思路
作为专业的数据人,肯定不能直接放弃抵抗,否则不但专业性全失,而且会给后边拆解任务留下巨坑。当你被迫用科学方法论证领导们拍脑袋的目标时,还得褪一层皮。

具体怎么操作?马上看一下
03 做年度目标的示例
首先,年度目标时一定要和领导,各部门同事共识,之后才能被确认的。所以不要想着用算法模型来做了,过程太复杂且无法和业务动作挂钩,铁定被喷死。这时候可以用假设推演法,在过去业务走势基础上,加入内部外部影响因素。
第一步:做出过往业务走势,判断明年基调
比如:
● 如下图情况1,业务本身处于生命周期
● 如下图情况3,业务本身受投入影响,爆发式增长

有了基础走势以后,就能定下明年的基调:预期上升、平稳、下降。并且这一步有过去的数据做支撑,不会被人攻击。
第二步:加入内部控制因素,修改基本走势
考察内部因素的时候,也有优先级:
● 第一级:考虑领导们对业务发展的定位:扩张、保守、收缩。
● 第二级:考虑业务资金、人力投入:增加,持平,不变。
● 第三级:考虑业务部门的技术、方案、能力变化。
首先考虑定位,是因为这是最大的风向标。

其次考虑投入产出,是因为这是年度目标制定的焦点问题。
业务怕的不是高目标,而是怕既要求高目标,又不给资源。光喊着上战场杀敌,不给枪不给**,这可咋整。因此这里是制定目标的关键。
如果要求的目标与计划给的投入是同比例增长的,则制定目标的难度小很多,只要按增长幅度,在过往走势的基础上等比例加倍(或略有ROI略有增长)即可。如果领导们要求数据分析师给明年目标预判,也可以在投入产出比不变的基础上给预判,然后等大家来挑刺(如下图)。

这么做,只要没出现ROI下降,或者边际效益递减的迹象,都是成立的。如果出现该迹象,则需提醒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注意:大力不见得出奇迹,需要考虑技术升级/方法更新。

至于业务能不能逆天改命,能不能放大优势,就是他们自己要思考的问题了。这时候就成功地把数据预计的准不准的问题,转化成了业务有没有本事做得好的问题。数据只能考核客观情况,无法提前衡量人的主观能动性。数据分析师们此时可以静观业务部门之间争吵,等着听结论修订数据即可。
有了前两步,第三步的讨论就是水到渠成的。实际上业务部门也很少接受:“老板不给投入,我自己想出超牛逼技术扭转乾坤”的做法。所以在第二步的讨论才是重点。

第三步:考虑外部因素,调整业绩走势线。
比如:
1、行业增长乏力:需收集市场容量数据
2、对手有重大动作:需小道消息+对手业绩走势

总之,以上因素很难直接量化,因此更多看是否真的有数据支撑,是否要为其准备额外的应变方案,在常规做任务目标的时候,还是以内部因素为主。
04 小结
如果领导们要求:抛开业务考虑,先预测未来可能自然增长,这时候可以做个模型进行预测,作为基准值。总之方法是跟着目的来的,适合当前业务场景的,才是好方法。
除了制定目标,分配目标也是个常见问题。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