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坐在电脑前,突然脑子里蹦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人要吃肉?并且这个问题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决定弄懂它。然而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无法再次回到数万年前去见证这些历史性的选择时刻,而目前我搜索了大量资料,却也没有对此有明确的答案。

于是我整理了相关的资料,试着写出我自己的猜想。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肉?

注:必须说明,本文的猜想是基于达尔文进化理论为基础进行的假设,如果否认达尔文的进化论,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毫无疑问人类是杂食性动物,人类的消化系统分**的消化酶,能将肉类与植物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且被人体所吸收,这一过程也被称为酶解过程,但这仍然不能解释人为什么要吃肉,毕竟有此功能不代表就要使用,况且进化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根据生存的环境来改变自身的状态适应环境,这意味着人是杂食性动物,但很久以前是吗?

从哪个阶段开始是杂食性动物还没有明确定论,但根据出土的远古人类的牙齿来分辨,人的齿共有32颗(上下各16颗),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从前向后分别是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左右对称),以16颗上牙为例(上牙犬齿比较突出),所占的颗数分别是:门牙4颗、犬齿2颗、前臼齿4颗、臼齿6颗。

在这些齿中,大体可把犬齿看做是百分之百“加工”肉食的,门齿、前臼齿加工肉食和素食的功能各半;而臼齿加工素食起码占60%的功能。这样概算后,大概人的牙齿有60%是吃素食的,40%是吃肉的。

这代表着自我们能发现的人类化石,在那个年代,人类就已经是杂食性动物了。

根据达尔文理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而猿也是杂食性动物,因此我们暂且推断,人自古以来就是杂食性动物。

吃肉有什么好处?

1

肉类是古代生产力低,身体所需能量不足的补充。从牙齿我们可以看出人是杂食性动物,但古代的生产力低下,并不能像现在一样,今天吃着进口的水果,明天吃着自家果园里种植的蔬菜,在古代洞穴之外有野兽的进攻,并且没有交通工具,捕食范围至多几公里,而植物即便满地都是,但能提供能量的植物也有限,即便全是可食用植物,也还会受制于天气,气候等因素,冬天是没有什么植物的,并且植物无法提供大量的蛋白质的,总不可能附近长满大豆吧,如果需要不断的保持体能,并且对抗可能会有意外的野兽进攻,则需要不断的进食植物,可以参考其他植食性的哺乳动物,牛羊等,一天要食用大量的植物,如此,因为进食,则人类不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后续可能也不会出现智人,而肉类则正好可以提供大量的蛋白质,在短时间内给予身体充沛的能量,性价比是极高的,但因为需要捕猎和屠宰,风险性较高,却不能作为主要补充能量的途径,只能作为次要的补充。

2

肉类有助于大脑的成长和身体更好的发育。(此项研究还有待证明)

3

古代合作狩猎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类的语言和社会化的发展; 而旧社会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动物的驯化; 物以稀为贵,肉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在古代生产力较低的时代,一般是阶级较高的人才能吃到,同理,在不存在社会结构的时候,一般是强壮的雄性才能进行狩猎和屠宰,这有助于凸显个人魅力,容易繁衍后代。

人为什么要吃肉?

所以,人为什么要吃肉?根据以上的假设基本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只是因为可以让人类更好的活下去。一方面是因为对身体所需的元素进行补充,例如蛋白质等。而另一方面吃肉也是一种单位密度很高的食物,使人类脱离不断的进食的重复率很高的生活方式,这在古代是极具性价比的。

这只是我最近感兴趣的一个小问题,还有很多有趣又奇怪的问题,之后再分享吧。

参考资料:

1.Should Humans Eat Meat? [Excerpt]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should-humans-eat-meat-excerpt/)

图片来源:

1.pixabay.com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