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价值5000元,你是不是得进来看看?其实我想告诉你,这个思路不止5000,只要认真学习,并把它内化为你自己的东西。对你的帮助绝对不止5000。

聊到短视频和直播行业,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是不陌生的,不论是抖音,快手,还是淘宝,京东,拼多多,都会在你的手机里占据几个位置。

而很多互联网企业,对于短视频和直播的运营岗更是非常重视,给大家看看那些猎头公司以及一些大厂开出的价码你就知道了。

图片 1.png

对于运营岗来说有非常多的选择,什么用户运营,数据运营,商家运营,产品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等。而其中的每一项都是需要花时间去学习的,那如果对于一个小白,如何从0到1的学习呢?对于一个在产品运营岗多年的老员工怎么突破呢?与其这么问,不如我们换一种方式:

我为什么要学运营思路?我怎么学?我具体要做点什么才能做好运营?

图片 2.png

关于此图是黄金圈原理,这里讲到了两个模式:大众模式和非凡模式。

那我们为什么要学运营思路?

答案很简单:把思路理清楚了,学习其他技能就是顺手的事,就像张无忌学了九阳神功后,学习其他武功就事半功倍一样的道理。

那我们怎么学习?以及具体要做点什么?来看一个公式:

收益=(客单价-成本)*用户数*复购

那客单价和成本是产品和市场比较关注的,作为运营,我们更关心的是用户数和复购。

那用户怎么来?我们又可以看第二个子公式:

用户=流量*转化率

那流量怎么来呢?一般流量分为三种:自然流量,裂变流量,购买流量

先说自然流量,一般获取自然流量的方法也比较多

第一种:举个例子,一家做餐饮的店,基本到了饭点就会有大量的人涌入,那么作为这个店的老板,如果他懂一点运营思维,就应该要想办法把客户的联系方式都加上,然后做一个社群,方便后面营销,可是大部分的餐饮店就不太会做这事。

作为商家更多做的可能是去印刷店做传单,开业的时候发发单子,发个朋友圈啥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一个区别点:传统企业合作一次生意之后,用户和企业的联系就断开了,而互联网企业和用户之前合作之后,那连接才刚刚开始,举个例子,如果你买了小米的手机,那后面就会给你推送相关的其他产品,你还会买它的充电宝,手机壳,耳线,手环等等。

第二种:就是一些相关培训,像我本人,就会不时的有一些企业和商会邀请我去分享一些关于短视频产品,运营等方面的一些专题培训。这也是获得用户的一些方法

第三种:参加一些行业性的会议,一般一场会议会有1000人左右就算比较可以了,在会议上做分享,也是可以获得种子用户的方法。

第四种:SEO,那说到SEO就离不开百度,知乎,360等一些行业性的网站,对于很多来说,百度只是个搜索引擎,但其实能用好百度的SEO是一件非常牛逼的事。而且会持续不断的给你带来客户。

举个例子,我在2010年的时候,有做过百度的竞价推广销售,当时,我们发现,会有很多商家主动咨询百度总部,然后总部在分配到各个地区的百度代理商,于是当时我就想:那我也做一个网站,把关键词做成:XX(地区名)百度推广,网站做的官方一点,肯定会有老板来咨询。当时就上网一看,发现已经有人做了网站,结果一查,原来就是当时公司销冠做的。但是人家却从来没有分享过。

话又说回来,这只是一个例子,我们在做很多事的时候,其实都是可以借用这个方法。

再给大家举个真实的案例:有一次,我一个朋友要学车,那又没有认识的教练和驾校,那怎么办呢?他就打开百度搜:XXX区驾校报名,结果出来一堆的链接,其中一条知乎上的链接立马吸引住了我朋友:XX区驾校金牌教练,梅梅教练首次免费带你上车。点进去看了知乎的介绍后,果断的联系了梅梅教练,后来就去报名了,后面朋友在和梅梅教练聊天的时候了解到,就这个百度上的优化,每年都给她带来将近50w的业绩。

所以巧用百度和知乎等行业网站然后调整百度关键词搜索权重,是很好的一个获客的渠道。

说完自然流量,再来了解一下裂变流量,对于裂变流量,其实也很好理解,看看拼多多怎么起来的就知道了么,对吧!裂变流量一般有分为关键字流量和关键人流量。

关键字流量的获取方式有很多,例如百度,知乎,淘宝,天猫,美团,大众,抖音,快手等各种平台的流量都可以裂变,还是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我去开一家餐馆,我上个大众点评,只要我的菜没问题,那就请好多朋友来吃饭就行了,吃完了在大众点评上发个照片,发一段好评,在转发个朋友圈啥的,坚持做,口碑和流量不就慢慢做起来么。

关键人流量就是基于像微信,微博这样的私域社群,而做裂变流量的基础就是种子用户,没有种子用户是做不了裂变的,那么裂变流量的方法有哪些?6字决:拼,砍,帮,送,换,比。

第一个字是“拼”,拼单的拼,用户可以呼朋引伴,一起拼一件更低价格的商品。

第二个字是“帮”。帮忙的帮,帮助的帮,用户在体验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帮助随时向好友求助。“帮”这个字背后是互惠,也可以增进双方的友谊。在小程序的很多产品中,同样对这一点有着大量的应用。

第三个字是“砍”。砍价的砍。这个字细琢磨和“帮”有些类似,常见场景是大家帮我砍个价格。

这个字用得好的也是拼多多,砍价这个动作天生有很强的利益驱动,并且更易在好友间形成扩散。前段时间流传着一个笑话,说一对情侣分手了,男孩放狠话说我下次来找你的时候,一定是出人头地、让你后悔的;结果三天不到,男孩就给女孩发来消息说:“亲你在吗?帮我砍一刀”。

第四个字是“送”。送礼的送。用户送给好友一些继续或者利益。

刚刚提到连咖啡,最近一直两杯咖啡很火,另一杯就是瑞幸咖啡,他们将“送”这个字用到了极致。用户进来之后,只要邀请一个朋友进来就会得到一杯咖啡,而如果送新人一杯咖啡,用户自己也会免费得到一杯——买一赠一,赠一得一。这个字背后另一个有名的产品是微信读书,读书市场非常难做,微信读书能够在高端人群中迅速拉升,凭借的就是“送”这个字。一本书用户可以送给某个好友,对方免费得一本,自己也可以免费得一本,依旧是买一赠一,赠一得一。

第五个字是“比”,比较的比,比拼的比。

腾讯大部分产品都有排行榜功能,或者引导用户之间进行PK,如曾经风靡微信的打飞机,和刚提到的微信读书,还有微信运动,都有比较和PK功能,引起小程序高潮的跳一跳也是如此。

第六个字是“换”。交换的换,互换的换。

今年二手市场的崛起非常快,见实之前也连续报道了很多做二手换物的公司,“换”的需求非常强烈。现在估值最贵的小程序团队享物说,实际上就是“换”,名片类小程序同样是在用“换”的力量,人与人之间互换名片、互换信息等,能够很快将人们关系向前推进一步。因此名片这条赛道,曾有一千多家团队竞争,有一家拿到了高达1.68亿的投资,就是加推。

说完了裂变6字决,我们再来说一个模型:行为=欲望-摩擦,以上说的都是具体的方法,那在这些个方法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就是这个模式。你要别人帮你裂变,总要一个理由吧。这个理由就是一个行为,那既然是行为,就需要有欲望和摩擦。那么怎么去扩大欲望,减少摩擦,那就是我们要对用户的心理有足够的了解,足够的研究的深。

最后来说说购买流量,对于购买流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愿意花钱,就想靠实力比拼,其实对于这种想法,我觉得完全是不认同的,目前来说,短视频流量的红利爆发期已经过去了,没有那么大的红利了,所以以后的流量会越来越贵,在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下,一定要去购买流量,但是要计算好ROI,土豪随意。关于抖音的豆荚投放,我根据很多行业实战的大神结合我自身投放豆荚的经验,总结一套投放方法,非要说一下价值的话,价值1w元。

图片 3.png 

用户=流量*转化率,接下去讲一下转化率

那转化率等于什么呢?

转化率其实就是两个模型【AIDA,AARRR

图片 4.png

首先关于AIDA模型,很多做运营的小伙伴应该不会陌生。

【AIDA】模型,其实是从:勾起用户兴趣→激发购买欲望→解决用户顾虑→触发行动的过程,如何从第一步让顾客放心,相信你的描述。这就是文案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这里必须提到一个关于品牌打造从传统到互联网的一个区别,传统的品牌塑造是消费场景和认知场景分离的,举个例子:怕上火喝什么?今年过节不收礼,下一句是什么?肯定不用我来说,你脑子里一定是那个品牌,但是这是无法直接消费变现的,只能是等用户到达消费场景的时候,做一个唤醒的作用,这个叫场景唤醒。

但是到了现在的直播电商环节,这个形式就变了,是可以直接消费的,所以这个模式非常的适合直播带货,可以说目前绝大部分网红直播所用的模式都是基于【AIDA】模型上做出的叠加和创新。

关于文案,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你做演讲培训,以“同事嘲笑我的笨方法帮我获得了一次加薪5000的机会”开始(A),吸引注意,告诉学员其实他也可以,演讲不是某些特定人的专长,正确练习,也可以站在台中央,洒脱的讲上两三个小时(I),女孩子爱和你讲话,老板看你的眼光也不一样(D),所以你一定要给自己一次机会,证明演讲你也不赖,先报名,不合适,再申请退款(A)。

这个就是用了AIDA模型的话术。

然而到这里,我又要把上面的公式再说一遍,行为=欲望-摩擦,AIDA只是过程,底层的东西就是这个公式。

接着我们再来说一下【AARRR】,这个模型最初是由肖恩在增长黑客中提出的,分别是拉新,激活,留存,变现,传播。今天我们就简单的来说说,下次有机会把AARRR的每一个步骤都做个深入的解析。

图片 5.png

拉新:对我有用,和我有关,替我说话,好奇心

激活:点赞,评论,下载转发,完播,在抖音上对于这几个推荐机制的权重是:下载转发>评论>完播>点赞。至于理由,也很简单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抛开抖音,我们从底层逻辑上分析:

1.    为什么要下载转发?因为怕失去!只有下载,就算别人删,你也不怕。所以权重高(而且还费流量),转发属于一键操作,但是属于分享给别人,那就代表着更多的认可,也代表着流量的裂变,更符合因为裂变而带来的总停留时长的增加。而且你什么时候会转发?在什么因素下你才转发?你品一下!

2.    评论从精神层面上来说是观点的发表,是想法的表达;从操作层面上来说,比一键操作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多操作,而且评论容易引起共鸣和交互,这正是抖音所喜欢的你在平台上停留的时间加长了。

3.    完播也符合停留时长增加,也说明对视频感兴趣程度。

4.    然后才是点赞。

到这里肯定有人会有疑问,怎么让别人下载评论呢?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两个思维模型,.创造者思维,二.小强思维,大多数人想一步到位,直接解决最终问题,但是我想说,小白做短视频,一定是从解决最基础的问题开始,明白了吗?

说到这里,有没有人要喷我?有的话,我上数据。

图片 6.png图片 7.png

最后来说播放量为什么不高?

首先你的作品发出去是有曝光量的,但是曝光量≠播放量

别人把你的作品看完,那才叫播放量,所以完播率=播放量÷曝光量

完播率和作品的涨粉数量转发决定是否会进入下一个流量池

评论和点赞的数量决定你作品的播放速度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一个小时的播放是1000,有的人是10万了

留存:最本质的核心是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并优化用户体验。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给你的用户不断的提供价值,你是让她变的更美?变得更好?你帮他赚钱?还是帮他省钱?你帮他省时间还是帮他杀时间?

 变现:要变现就必须要研究用户的心理,要足够的深,要比用户更了解用户自己。要对人性的痛点,爽点,愤怒点研究很透彻,而透彻的程度决定了你能多好的去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研究用户的心理就必须要讨论3个问题:

1.    我真的需要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让人产生欲望,在文案上就要下功夫,这是需要刻意练习的。

下面分享一个刻意练习的具体操作步骤方法:首先去抖音,快手,或者小红书之类平台,看到一个吸引你的文案的产品,买它!其次记录到货后拆包的每一个步骤,就像感觉朝圣一样:先看看外包装然后拆开前后左右看看产品(视觉),拿起来感受一下(触觉),闻闻味道(嗅觉),如果是吃的就尝一下(味觉),轻轻拍打一下听听声音(听觉),完事后再把刚刚的感受写下来,但是不写产品名称,然后就发到朋友圈,看看有没有人回你问你,这是啥?如果有不少人问,好!说明可以了。如果无人问津,那还得在练习,看看人家原来的文案是怎么写的。多次刻意练习后,对于文案这块,就会有勾起让人产生欲望的效果。

2.    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吗?

这个是一个“信任”问题。那要解决信任问题

一般方法有三个:

1.找大V背书,那如果没有大V背书怎么办?找用户背书!方法在裂变流量有讲到,可以套用。

2.当场亲自实验。举个例子:你是卖菜刀的,直接拿刀砍猪肉或者大骨,一刀一块,削铁如泥,到面不占肉,刀锋还完好无损。再加点好的扣条,卖东西没问题。

3.长期稳定的输出价值。这个就需要长期做了,我始终相信一句话,这句话是股神巴菲特的名言:你给别人想要的价值,别人就会给你交付价格。

3.    我是现在就买吗?

一些商家在最后这个问题上没有处理好,导致用户最后跑别家买去了。这个就像是在足球场上最后的临门一脚,前面踢的挺好,但是就是踢不进球。这让人捉急。那要最后让客户购买需要做到3点,第一:产品的稀缺性,第二:给对方承诺,降低对方的摩擦,第三:限时特价,卡时间,卡名额,让用户觉得不买就亏了。

传播:传播在激活一栏里也大概提过,需要用户帮你传播,本质上还是回到:行为=欲望摩擦大致分为3点:

1.真正的帮他提升价值

2.让他表达他的情绪和想法

3.提升他的交际逼格

这是关于【AIDA,AARRR】的模型简析,到此,我们讲了几个公式:

收益=(客单价-成本)*用户数*复购

用户数=流量*转化率

流量=自然+裂变+购买流量

转化率=AIDA,AARRR】两个模型

还说了一个:行为=欲望-摩擦

当然我觉得这是不完整,也只是个人简析,如果需要深挖,就单独一个模型中的一点,就可以挖出很多东西来。

关于复购,就要提到社群营销方法了。下次有机会再做分享。

另外需要豆荚投放黄金秘诀的小伙伴可以联系我。

-END-

微推客,用户运营,卡卡的产品札记,促活,激活,增长,拉新,拉新,留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