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思数据》(ID:caasdata6)与EyeOpener主理人温智凡的部分对话整理如下:
卡思:为什么取名EyeOpener?
温智凡:是根据“大开眼界”来取的,因为中文记忆点不深,就叫了EyeOpener,eye眼睛,opener开启者。然后用熊猫作为自己的头像、logo,眼睛较大,还有中国特色。
起初我比较抗拒镜头,这也是一开始做混剪,汇编类内容的原因。然后从15年然后到19年,四年多时间,我也经历了包括出镜一系列的成长过程,尝试更多的内容,拍了vlog什么的。
 
卡思:之后会做更多个人相关的内容吗?
温智凡:会尝试,因为我本质上是一个很保守的人。老实说,觉得国内的vlog创作者出色的特别少,你看vlog鼻祖Casey的每一期都在呈现、解决有一个问题,没有仅记录生活那么简单。当前咱国内对vlog内容上的认知有点太浅显了。
卡思:Casey的每期vlog都在讲一个事,这是video log 视频博客的玩法,科普视频也是这样的功能,有没有想过往这个方向走

温智凡:有,目前也在尝试推进。但因为我们目前还是觉得在房间里更自然一些,很多人在旁边的时候,还无法拿着相机很自如地讲话,我觉得不自然的状态做出来的内容反而让人不舒服。这是目前我在室内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在室外放不开了,但这点会不断优化和突破。
 
卡思:没有签MCN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自己的公司有在做自媒体吗?

温智凡:起初做EyeOpener纯粹是兴趣驱动。我现在是知识类短视频创作者,原来是知识类短视频消费者。
没有签约MCN公司,是因为我一开始就有自己的公司。19年以前,公司做的更多的是视频制作,本质上是视频广告制作公司,接了不少58、字节跳动等大公司的单子。19年后,才正式全职来做短视频。
 
其实不断地有MCN找上门来,这些公司大多数手上是没有内容孵化的,就不是做内容起来的,他们多是觉得MCN是一个风口,想签一些半成熟的作者直接变现什么的。在跟他们接触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无法从内容上面获得更多学习。
 
更希望MCN在内容上提供帮助,在变现上还好。因为觉得要先把事情做好,好事会自然来,我人生的经历就这样告诉我。不合适的广告会耗损内容。我觉得,账号本身做个4、5年后才能够真正沉淀下来,那个时候不管是粉丝年纪、商业变现可能性,都不晚。
 
一些小众品牌,对你的那种销售转化是很有要求的,他会要求挂购物车,用各种形式引导粉丝购买,甚至谈分成。但知识类账号商品橱窗除非卖书,卖知识类课程,不然3C类产品、日用品、小零食的带货能力其实比搞笑类博主等差很多。然后我也更倾向于去接触广告需求,包括我过去两三个月尝试接了三、四单商单,都很不错。对粉丝一点伤害都没有,粉丝反而看到接到广告了觉得很高兴。
 
卡思:所以对抖音知识号来说,电商转化是一个好选择吗?
 
温智凡:如果是卖自己的东西,知识类的东西,小周边,还可以,但是它跟其他的盈利模式没有可比性。不能说这个功能不好,只是觉得,目前来看,观众在视频电商上面的消费能力还没有达到一个水平(市场需要教育)。
 
我觉得这个功能,可能在明年或者后年能够实现很好的转化,目前的转化率还是比较低的。我看到,可能1万个点赞的,才能有一、两个销售。同样,如果卖书,匹配的话转化率可能会不错。我试过卖《围城》,两个平台的购物车,卖到五六百本,这就是为什么要与适合自己的品牌合作,也有这方面原因。
 
卡思:公司盈利了吗?

温智凡:现在基本实现平衡了。
 
养活团队是OK的,我们现在的项目收入主要就是广告分成和商单。分成可以覆盖团队的支出,商单就是收入了,只不过是我目前拒掉了很多商单,所以没有一个很好的流水。明年我们会去尝试更多,接下来也在找成熟的商务人员。
 
卡思:EyeOpener最受欢迎的内容题材是什么?
 
温智凡:早期的时候是猎奇,比如世界上最高的几个人,没有人的几个村庄,玛雅文明。但是一步步往后走,发现目前最受欢迎的题材是心理学的内容。
 
虽然播放不会总是那么高,这跟题材是有关系的。但至少看到这条视频的人,反馈都是特别好的,赞播比特别高。在抖音上面也达到将近10%,我们一般的内容赞播比6%就已经算还不错的了。
 
早期到现在粉丝经历了成长,我们从抖音、快手上都可以感知,以前猎奇的,子虚乌有的,很难去验证信息准确性的内容很受欢迎。目前看到这些内容的流量也下来了,我们现在会花更多时间去做一些相对硬核的内容,比如讲习得性无助,讲日用品(马桶、眼镜、红绿灯等)的发展史。
 
说实话,起初我们在内容制作的过程中也会觉得有点干。但粉丝、用户确实也成长了,更愿意去看这些内容。我就发现,之前觉得内容有点干的预判,好像也不太准确。粉丝的观看、点赞等数据没有太大影响,他们其实也很喜欢这样的转变。
 
卡思:有没有选题枯竭的时候?
 
温智凡:不会,我们有大量的选题没有做完。我们的内容产出是流程化的,定期会有选题会,每两周开一次,每次会从60-70个选题里选择20个。所以大量的选题是还没有做完的,此外,世界在变化,对知识类账号来说,不断有新的东西出现,旧的东西失去。
 
卡思:在平台普遍争取下沉用户的背景下,“猎奇”的需求会发生逆转吗?
 
温智凡:现在短视频用户有五、六亿了,我觉得这么大的池子里头,肯定已经有很多下沉用户在里头了。然后我不觉得猎奇的需求可逆,我看到(EyeOpener的)猎奇内容偶尔还是会火一下的,也有账号在这样做,但它的表现特别不稳定。整体来说,下沉用户也会越来越聪明。
 
卡思:用户画像与年龄层的联系。
 
温智凡:我感觉到,当17、18年猎奇向内容比较多的时候,我们10-18岁的粉丝超过50%。然后接近一半的粉丝是今年涨起来的,包括B站、抖音。我们看到,B站年初的时候,18-25岁的粉丝比例只有百分之十几,但现在已经增到了40%。
 
内容越硬,越成熟,你吸引到的人也会越来越成熟。用户成熟,思考能力强,带动账号的价值也会越来越高,因为有些客户会要看你的粉丝架构,看你粉丝的购买力,或者说接下来几年的购买力。包括平台运营也会不断地提醒我们,如果粉丝全都是低龄用户的话,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价值。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在做内容的标准,只是运营上的发现。
 
卡思:规避素材版权问题上,有没有要跟跟大家分享的技巧?
 
温智凡:我们的画面内容都会用一些公共版权的镜头,我也在尝试更多的出镜,用自己的小动画去表达内容。
 
版权会越来越严谨,但现在包括那些电影镜头到底合不合规,好像没有很明确条文规定。平台也模糊,我们也模糊,版权持有者也模糊。我看到一些很有意思的音乐,我想去买,但不知道去哪买,这就是一个很多创作者头疼的问题。
 
在我们能够把控的范围之内,我们已经做得还相当可以了。我们在用的每一条背景音乐都是有版权的,字体也用开源的,尽管说不是特别好看,但对于日常使用来说还是OK的。现在的大多数都太贵了,一张照片卖10-50美元,一个小段的视频可以卖到500美元。希望更多的版权企业看到这样一个市场,能有相对便宜的版权给到我们,如果可以提供相对丰富和完整的版权素材库,一年收费五位数以内的我是绝对愿意去买的。版权问题其实是一个行业性,要多方共同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卡思:一支视频的成本如何?
 
温智凡:人力成本(团队6-8个人)、版权成本,买平台会员(一年的费用大概在2万,音乐版权年度会员几百美元,素材年度六七百美元)什么的。更多的成本在人力上面。我们现在从选题、策划、文案、配音、后期、运营都是责任到人。
 
目前是七个全职在做EyeOpener,能保持日更的频率。在现在我们对内容要求越来越高后,生产效率上确实会变低一些些,但勉强日更还是能够保证。算下来一条视频的成本大概在几千块到1万块钱不等。
 
卡思:您在团队里面承担哪一部分更多?
 
温智凡:我其实在慢慢地脱离出来,策划肯定是我来的,大多数时候我会收集选题,粉丝想了解什么,我们会往那方面去做。
 
我们的选题,20-30%的选题是来自粉丝,40-50%的选题是来自我。还有20-30%是别的小伙伴提的。文案上,一个小伙伴写,一个来校对,看每个环节的数据有没有出错,完了我最后再审,看一下数据、素材等。
 
输出后的运营,像抖音、快手,手机端上传的基本都是我自己来运营,粉丝运营等全部都是我自己来。然后爱奇艺、百家号这类平台是策划在帮我承担,自己出镜的文案必须我自己写,因为别人写的我念不来,包括心理学的知识基本都是自己来弄的,配音,我可能占的比重比较多。我在这个过程中比重最大的是选题策划。人力充盈后,我有一部分时间是来拓展商务的。
 
卡思:EyeOpener的主要运营阵地在哪里?
 
温智凡:没有主阵地一说。基本上是全网分发运营。早期B站的粉丝会问为什么会放快手,一些粉丝是比较有偏见。我会跟他们说,我们尊重任何一个平台的用户,如果你认可我的内容,也希望这个内容能够让更多人看到。内容方面,我希望是一视同仁的,尊重每个平台的粉丝和用户。
 
但是IP和团队之所以能够到今天,必须要感谢字节跳动,因为我先是在头条上有了很好的粉丝基础,才能够在很多平台上冷启动。
 
卡思:获DOU知大使的身份后,会在抖音投入更多精力吗?
 
温智凡:近3个月来,我发觉数据特别好,至少我从曝光的角度来说,内容数据越来越稳定了,粉丝越来越多了,粉丝从200万到280万的速度很快。我们也确实会在这上面花更多时间。我们是做横屏内容的,会针对抖音做竖屏包装,运营上也会花更多时间跟粉丝互动。
 
也不是说给了DOU知大使这个身份后,才在抖音投入更多时间。一方面,我自己去做用户运营,所以接触抖音粉丝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另外一方面,粉丝运营越来越重要了,因为这个平台有这么多流量,所以我还挺珍惜的,也会去做更多的回复,包括内容上面的设计。当然还有B站,粉丝会经常跟我们互动,人家粉丝这么支持我的话,我们也需要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专门做一批只发抖音、西瓜视频或者是只发B站的内容,这些我们都有做过尝试。
 
卡思:DOU知2.0邀请的4位大使,是否透露着哪些信号?
 
温智凡:我平日也看着三位老师的作品,他们都很优秀。是出于兴趣的看,而不是出于调研同行的目的去看。所以当抖音选到我的时候,我确实是惊喜的,因为他们的粉丝量比我高一个等级。我觉得这也是对我的肯定。如果抖音确实考虑了分类这个选项的话,我猜测可能是去鼓励各个领域的知识科普类的创作者都加入进来,百花齐放,形成包容、多样性的环境。
 
卡思:行业专家等有背书的玩家是否会挤压草根科普作者的生存空间?
 
温智凡:我觉得还好,这次dou知2.0发布会上,我跟在座的各位科普老师交流。我们都比较认同,对于我们这样的草根科普作者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权威背书不够,即便内容已经做到很严格的筛选和验证,信源审查也是层层把关,但还是因为权威背书不够而被一些粉丝质疑。我们不是什么社会名流,也不是在某个专业的科普机构工作。但如说我的名头上面就挂了一个科普研究所工作人员什么的,观众就会觉得你说的话靠谱很多。
 
对于科班人士来说,他们的难题是镜头感、表达能力、视频敏锐度不佳。面对话筒要去表达一个信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要让大家觉得你讲得很舒服,并且会想继续关注你,是需要一些功夫。而搞科普的人,日常确实没有那么多需要去沟通互动的场景,所以他们的这些能力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还不够。
 
我觉得未来可能会产生一种模式,是专职人士和权威机构人士进行通力合作,去创造更多内容。这次也接到了中国科普所老师的橄榄枝,说希望达成这样的合作,比如他们的人来做最后一步筛选。
 
卡思:抖音有针对您做内容指导吗?
 
温智凡:没有。不过每个平台的运营都会给我一定的反馈,比如西瓜视频是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他们不断地告诉我们,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做,应该尝试什么,比如出镜的时候眼镜里面不要露太多的光,这样的细节建议。其实我觉得只要内容足够优质,平台没有特殊关照,你也是照样能火起来的。
 
卡思:收到合集功能的内测邀请了吗?
 
温智凡:收到了,在9月初的时候,我们应该是第一批收到邀请的用户。8.1之后的版本才能够看到它的呈现形式。抖音开发这个功能对我们来说特别有帮助,我们正好梳理了下哪个方向的内容流量最好。帮助我们做数据分析,让我们对既往内容的认知,未来内容的策划有更明确的方向。此外,内容做成栏目话,更利于粉丝沉淀,创作者有条件去完整、系统地传播一个事情。
 
卡思:前天更新了8.1,现在数据如何?
 
温智凡:(现场查看)200个人收藏,48个小时内。作为一个新的功能来说,我觉得已经可以了。
 
卡思:知识类账号如何选择时长?
 
温智凡:我们不同的时长有不同的反馈。EyeOpener的叙事节奏是比较慢的,所以我们观察到,当时长太短的时候我们是没有优势的。抖音早期的时候,只能15-60秒,那时互动数据都少很多。
 
但开通了长视频后,数据有明显提升。我发现我们大量的粉丝是开通长视频之后过去的。数据上有好几次飞跃,从5分钟、15分钟,我最近做了一条十分钟以上的视频,反馈特别好,点赞量特别高。所以我觉得抖音每次开放调整时长的时候,对我们来说都是福音。包括他们现在星图的功能,现在也开放更多时长的了。
 
我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这是一个文艺复兴的状态。短视频后,小视频特别火,然后短视频现在又在产出十分钟以上的视频。特别是当用户沉淀下来之后,其实粉丝更愿意去看你这个人到底能讲些什么东西,他们意犹未尽。
 
卡思:在抖音做知识类内容有哪些优势和挑战?
 
温智凡:优势在于,①抖音的用户基础很大。我们的视频在抖音上面有时候能达到八百万—三千万的播放量,这在任何一个平台都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②平台的推荐机制是相对公平的,他有办法鉴别你是否是好内容,不像门户的编辑推荐,对编辑的依赖非常严重。
 
挑战在于,①如何持续地输出稳定优质的内容,尤其是开通长视频后,对自身要求越来越高的创作者。②当越来越优秀的人进来后,我们如何去做到与时俱进,如何不断地将自身风格与各阶段平台的侧重点做结合。我们一点都没觉得越来越轻松,相反,挑战反而越来越多。
 
卡思:EyeOpener的下一站是什么?
 

温智凡:希望团队能扩充三、四个的成员,达到一个十三人的规模。内容上,想往更专业的方向做。尝试找更多专业的人来合作。也不是炒什么私域流量,就是想在全内容行业里开拓出一个共同的流量池,在这其中去创造更多有意思的内容。到20年想尝试一下,在商业化上面能够做得更成熟、优质一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