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目运营是指类目经理负责电子商务网站的类目结构,通过倾听类目用户的声音,跟踪类目的所有相关数据,发现阻碍类目发展的问题,并且和质量,市场,产品等部门配合解决问题,建立更加活跃和有效的市场,服务电子商务网站的千万用户
百度百科
结合以上的类目岗位的招聘信息以及我们理解的类目运营岗位的解析,可以大致明白,类目运营的主要工作是:
-
商家管理:商家分层管理运营 -
商品维护:品类优化整理、商品更新、商品信息呈现 -
商品销售:商品推广、营销活动 -
数据分析:商品数据、产品流程数据、用户行为数据 -
需求收集:用户需求、产品需求、商家需求
一、商家管理
1、头部商家: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平台GMV核心贡献者
2、腰部商家:平台的中坚力量
3、尾部商家:挖掘培养激励商家
二、商品维护
1、我们需要对商品进行分门别类,以方便用户能够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层次分类法,对于商品分类分丰富度要求较高,必须具备大量品类的商品才能发挥层次分类法层次好、逻辑性强、符合用户习惯的特点
2、商品信息的呈现
-
首页、栏目入口、banner:用户具有一定的购物欲望,告知用户活动卖场优惠信息,主打商品信息;例如下方京东首页,红框banner展示活动信息,蓝框展示栏目信息
-
活动卖场/栏目专题:用户具有一定的购物欲望,通过层次分类法,将商品根据栏目定位或活动卖场目标进行板块分类划分
例如活动卖场板块分类:头图(利益点、主打商品信息)——主推爆款商品(品牌、商品名称、商品图、价格、利益点)——满减专区(利益点、商品名称、商品图、价格)——品牌专区(品牌图、品牌利益点、品牌名)
-
搜索:目标明确的主动用户,通过直接搜索关键词直接进入搜索结果列表页;
-
搜索结果列表页:是用户主动行为的结果匹配,也是平台展示商品最重要的环节,一般会展示商品的图片、价格、名称、活动、品牌等信息
-
商详页:用户购买决策的战略要地,商详页决定着用户是否愿意将商品加入购物车,以及在多长时间内做出加车购买决策,所以商详页重点展示的信息包含:商品价格、活动信息、商品卖点介绍、售后服务、加车、购买等重要信息
三、商品销售
根据“进”、“销”、“存”三板斧,商品的铺设完成之后,核心就是要把商品卖出去,并且管理好商品的库存,保持动销率在一个良性值范围内
1、商品的推广
2、营销活动
四、数据分析
1、商品数据分析
-
商品款量:同一品类的商品数量决定了你的盈利能力,一般是一个三级类目下的商品SKU数量; -
售罄率:检验商品畅销或滞销的指标,一定时间段某种货品的销售占总进货的比例,计算公式为:实际销售货品成本/总进货成本; -
动销率:是平台有销量的商品占全平台商品总数的比值,一般电商的动销率至少要在50%以上算正常,70%是可以作为一个指标进行参考,当然不同的品类不一样 -
毛利率:毛利率是商品收入能力的直接体现,并不是一味的毛利率高就是好的商品,也不是说毛利率低就是坏的商品,毛利率很高,商品可能销量很低,整体的收入能力也会降低,毛利率低的商品,但销量高,带来的整体收入也可能会比较可观,毛利率和市场运作、品类选择有相当大的关系,不同的市场和品类需要单独来看 -
库存周转率:是在某一时间段内库存货物周转的次数,是反映库存周转快慢程度的指标,假设你的月库存周转率为3,那么你的库存每月能周转三次,周转率越大表明销售情况越好 -
退货率:退货率是指产品售出后由于各种原因被退回的数量与同期售出的产品总数量之间的比率,退回率反应了商品售出后用户的满意程度,退货率越低可以间接说明商品用户认可度高,因为还有用户评价等因素反应商品的用户认可度
2、产品流程数据分析
-
PV、UV:UV相当于用户量,PV相当用户流量的页面数量,是平台数据分析的基础数据,根据场景、栏目、活动的不同可以进行场景细分 -
跳转率:指用户进入页面后点击页面内容进行跳转的量级与用户产生的总访问量的比值,反应了当前页面盘点的内容对于用户的吸引程度,跳转率越高,说明吸引程度越高 -
跳失率:指用户点击页面内容跳转后,未等到跳转页面加载完毕就关闭页面的比例,反应了产品的体验,主要是页面加载速度影响 -
点击率:内容被点击的次数与被显示次数之比,反映了网页上某一内容的受关注程度 -
点击次数/点击人数:内容被点击的次数/被点击的次数去重,反映了网页上某一内容的受关注程度,一般也会用热力图的方式来展示页面的点击情况 -
下单转化率:用户来到平台后,产生的订单数,转化率越高,说明运营水平越高,是运营的主要考核指标 -
支付成功率:用户下单并不意味这笔订单真的成交,用户最终支付成功才能说明这笔订单交易成功,因此延伸出支付成功率,反应了最终用户的支付情况
3、用户行为数据
五、需求跟进
在商家管理、商品管理、日常运营、竞品调研、以及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都会收集到各类产品需求,类目运营需要收集需求,分析需求,提出需求,最终跟进需求落地,提升效率,这里分享一个卡诺模型(KANO模型)
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百度百科
1、基本需求:也称为必备型需求、理所当然需求,是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因素的基本要求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