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故事:
7年前,我闺女出生了。在同一个产科病房里,我媳妇认识了一位在东方购物工作的模特儿。生完孩子没多久,这模特就离开了东方购物,和一些朋友一起,开始做淘宝直播,自然而然的,我媳妇就成了他们的种子用户,模特所在的公司也很有办法,总能在一些大品牌那里拿到一些尾货,而且由于一起生过孩子的交情,她总会和我媳妇说,哪些货值得买,哪些货可以不浪费钱。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我要说一个关于私域流量的故事呢?
确实,模特有心无心的,运营着一个或几个好友群,有心无心的,把不同的好友分了档,有心无心的,让其中很多人成为了她的忠实用户。
但,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么一个故事。
去年年底,模特和她的团队,在直播间宣布,将离开淘宝直播,转战抖音,理由是:实在拿不到流量。
除了这位模特主播之外,我媳妇儿还关注了一些小主播,其中有一个主播特别有意思,我对她印象深刻,她是卖童装的,她可以在直播的时候和观众开玩笑,甚至在直播的时候对她老公呼来喝去,特别不在乎「形象」,她还会为了卖衣服去cue观众,「xxx,我觉得你家孩子特别适合这件衣服耶」「xxx,我给你找到尺码了!xxx,哎?你是不是睡着了?!」
每次听她直播,我都觉得很有趣。当然,也正是如此,她显得很真实。
前天晚上,我洗完澡,就听见她说「11点我就睡觉了,不播了不播了」我就很好奇,问我媳妇:「今天结束的这么早?什么情况?」
我媳妇说:「她说淘宝不给流量,播了也卖不出货,不如早点休息算了。可能过阵子她就去抖音了,不在淘宝播了。」
其实这个主播已经不是第一次说类似的话了,我还记得去年双11的时候,她一边直播卖货,一边吐槽淘宝:「哎呀,生意难做呀。双11流量都给李佳琦他们了,我们这些小主播,没有流量啊。你看,不过双11,我这边几千人在线,过个双11,你看看,今天到现在才1000人,搞毛啊,卖不掉的,不卖了。」
这才是我要说的故事,背后有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平台,流量只肯给大V,它还有没有前途?
我的答案是:短期可能死不了,长期可能活不久。
我可不是说淘宝活不久了,我说的是以这种方法去做平台,是非常短视的行为,尤其是交易平台,更是如此,切割了长尾,仅保留头部的话,说难听点就是在「资敌」。
我是做运营的,我很清楚,为了GMV,为了KPI,抓住头部使劲弄,业务指标分分钟就可以完成;但是,如果这件事儿成了常态——至少从双11至今已经快半年了——那么很有可能最后就只能剩下头部。
2013年我加入某车厂做互联网的时候,就很好奇,一个车企,为啥要做互联网?熟知内情的车厂同事告诉我,这都来自大老板的战略判断,他说,传统车厂面临三层压力:
仅此而已。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