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梗,是许多年轻人非常热衷的一种娱乐方式,2021年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十大网络用语,其中“破防”“YYDS”“绝绝子”等年轻人常用的梗入选。
但是,伴随着梗越来越多,也催生出了焦虑。为了不被时代落下,“年轻人”们每看到一个陌生的词都要搜一下这是什么意思,不过不是总能搜索到答案,久而久之衍生出了一些做梗百科类型的短视频达人。
担心跟不上时代,就关注了许多梗百科达人
在一些比较热门的自媒体平台上,时常可以看到部分年轻人的一些吐槽,作为一个年轻人,几乎没接触过狼人杀、剧本杀,但是又怕与时代脱轨,所以关注了不少梗百科之类的账号。
通过观察抖音上的此类账号发现,有许多创作者通过制作此类视频增粉,其中一个名为梗姐姐抖音账号拥有了1220.7万粉丝,其创作内容便是围绕着时下流行的梗,通过虚拟人物以及相关的视频素材进行展现。
这位达人目前共发布了近7600则作品,从近段时间的更新频率来看,几乎是30分钟左右更新一则作品。其夸张的更新速度被网友调侃称“生产队的驴都比不上梗姐姐的更新速度”,由于其虚拟主播形象,也曾一度被网友们称为“抖音最勤奋的UP主”。
从她的粉丝画像来看,男性比例较高,占比75.78%。值得注意的是,其短视频观众用户画像显示,18-23岁的观众占比高达56.55%,24-30岁的用户占比17.65%,这两个年龄群体作为玩梗的主力军,也成为了梗百科类达人的忠实受众。
当然,除了梗姐姐这位千万粉丝的达人之外,该类型下许多百万粉丝达人也是同样的情况,例如十万个梗百科,啥都懂点等,他们的粉丝也都是以00后为主,90后占比次于前者。
科普类账号升温
根据《抖音2021年度直播生态报告》和《抖音泛知识内容数据报告》显示,科普类直播的观看人次增长283%。
科普类内容增速在泛知识分类中仅次于生活技能类,2021年增长207%,新增609位万粉以上自然科普创作者,相关内容播放量达258.39亿次。通过各种方式的加工,原本关注度较低的科普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观众的关注度提升。
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科学旅行号、李永乐老师、这不科学啊等都是该品类下的优秀创作者。其中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有着2210.9万粉丝,1.2亿点赞,其创作的“网络热门生物鉴定”系列视频为他带来了不少流量。
从他的粉丝画像来看,00后、90后依然是主力军,18-23岁的粉丝占比接近一半,24-30岁的粉丝占了37.12%,两者综合占比近80%,男女比例几乎持平,男性占比略高。
通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一份网民科普使用行为研究报告可以了解到,人们关注科普的首要原因是兴趣,其次就是为了获取知识。
依靠制造焦虑引导的变现终究是泡沫
如今产生信息焦虑或是知识焦虑的人不在少数,简单来说就是当下优质信息过少,在网络上流传着的大多是一些无意义的劣质信息,这些信息发布门槛低,往往可以通过流水线化的生产方式大量传播。有研究显示,人类近30年来发布的信息比以往5000年加起来还要多。
这也就使得许多人感受到焦虑,他们迫切地想要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但同时也为这些内容工厂提供了变现的可能。有官媒曾曝光过一种套路,XXX被某类内容工厂的故事“打动”,想要变成故事的“主角”,花费数万元报名各种网课,结果就是课程堆积,焦虑加重。
众所周知抖音作为目前直播短视频行业的头部平台,平台内有大量掘金的机会,许多人想要通过抖音实现财务自由。结果被短视频如何运营、如何变现等类型的课程收割了一波又一波的韭菜,有些人通过卖课实现了月入百万。
除此之外,还有各类机构下场割韭菜,通过各种新奇的专业名词吸引受众的目光,就其本质还是碎片化的信息堆砌。
不过,这种方式注定走不长远,曾经红极一时的知识类主播大蓝就是前车之鉴。
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下时代的各种焦虑确实催生出了无数个流量池,例如身材焦虑衍生出的健身课程、短视频、直播。这些流量池就像是荒漠中的绿洲,其核心要义当是缓解焦虑。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