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万物皆可刺客,从雪糕刺客拉开大幕,各路刺客前来报到:
话梅刺客、编制刺客、荔枝刺客……
现在又出现了一个版权刺客,版权刺客不陌生,它的真面目就是版权流氓。
这两天霸屏的《谭谈交通》事件听说了吗?
就是一个叫谭乔的普通人,遭遇了一出“我侵权我自己”的笑话:因为自己主持的作品,而成为被告。
来自微博热搜
简单来说,成都电视台把自家节目《谭谈交通》的版权,授权给成都游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后来成都游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告谭乔侵权。
这个热搜可把网友看怒了:小镇做题家连普法都不配?





谭乔前几天在微博上发牢骚,《谭谈交通》遭全网下架,面临千万元索赔,还可能要吃牢饭。
来自@谭乔 微博
仔细一品这句熟悉的“资本好手段”,猛然让我想起了李子柒。


来自@谭乔 微博
谭Sir账号本来有300多个视频,现在已经消失不少。除了他自己的被清空,B站网友二次创作的作品,也躲不过下架和赔偿的命运。
现在谭Sir一脸懵逼,在对方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就要面临被索赔。
但仔细想想,也是不是没有先兆。
出于普法传播,谭Sir一开始跟视频记录方,并没有太在意版权的问题,这埋下了后患。
来自@谭乔 微博
谭乔自己寻思着,估计是去年做了些访谈节目和专题,曝光多了,把节目又给带火了一把。
所以估计有人开始盯上了节目的商业价值。
来自@谭乔 微博
都怪当时没留个心眼,现在谭还得想办法证明“我是我自己”,才可能躲过侵权。
舆论压力给到了成都电视台,它的发声也耐人寻味:
1、授权给成都游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没有针对个人,暗示谭Sir不当获利。
3、“索赔千万”是不存在的。
来自@中国新闻网 微博
原来电视台把卖版权卖给第三方,他们只是进行“代维权”。
只不过“不当获利”这个锅,谭乔不背。
2021年才玩自媒体的谭乔,自称是个新人,刚开始压根儿不知道B站流量激励收益这事。知道了以后,除了保留必要开支,也把这部分钱挪出来做公益。
来自@谭乔 微博
为什么一个节目出道多年,现在才来维权?
没有协议的情况下,节目版权应该归谁?
电视台为什么会把版权授予给游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这些问题一时半会儿很难说清,只能说谭Sir遇到了强对手。
不过更可怕的细节在后面。
有人扒到成都游术文化,公司不大,但背景不简单。
公司2018年才注册,而且公司就两个人,后来一查发现注册地是服装店。
来自 企查查截图
不可思议的是,从今年6月开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成都游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口气起诉60多次:
几乎把互联网大厂们都告了个遍,包括我们熟悉的腾讯、抖音等,罪名几乎是“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
来自 企查查截图
敢情是个碰瓷的千年老手。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起诉《谭谈交通》,会不会也是一起耍流氓事件:一个空壳公司想要钻法律空子捞钱。
和之前方正字体、潼关肉夹馍协会到处讹诈,果然有得一比。
就连谭乔自己都讽刺:
当初天天吃李子柒的瓜,没想到今天吃瓜吃到自己身上。
来自@谭乔 微博
一夜之间,
一个无偿公益的普法节目,变成了一门碰瓷捞钱生意。
一个交通法的顶流,变成了侵权的顶流。
网友们之所以愤怒,也是因为《谭谈交通》不是个普通的交通普法栏目,是曾经每天放学回家的下饭节目。
都说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谭谈交通》就是一部现实中的荒诞喜剧,拍下普通人最普通的一面。
在节目中,谭Sir和违反交规的驾驶者打交道,进行无厘头的教育,笑点密集,笑点的背后也藏着普通人的心酸。
最经典的桥段莫过于“二仙桥”。
谭乔逮到走错车道、违规拉货的电瓶车,让开车大爷靠边接受检查。
来自《谭谈交通》桥段
还有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富贵大爷。
谭警官遇到拉破旧三轮的男人,车上堆满木柴,还坐着一个男人和一条狗。
来自《谭谈交通》桥段
像这样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谭谈交通》2005年在成都电视台播出,2018年停播,前后录制了3000多期。
虽然节目停更,但灵魂一直都在。
脱离体制后的谭乔,后来改行当B站UP主,上传以前的节目片段,回访福贵大爷,气球哥等。
而节目的各种名场面,带火了“只能拉一点点”“腰马合一”经典梗,更是成了UP主剪辑的鬼畜素材。
来自 B站截图
现在想想,节目桥段的病毒式传播,也吻合谭Sir做节目的初衷,寓教于乐做普法。
只是没想到如今,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就像一个网友说的:
到二仙桥走成华大道,到“富贵庄”不该走邪门歪道。
不得不说,《谭谈交通》内容下架,让人想到李子柒们和MCN那些事。
李子柒和微念闹掰,“朱一旦”和张小策分手,大胃王浪胃仙和MCN公司撕逼等。
就拿李子柒来说,去年7月停更,到后来与微念对簿公堂,陷入账号、李子柒商标归属等纠纷。
李子染、谭Sir等作为IP的人物,创作了烟火气的内容,自己没捞着啥油水,却被版权限制,失去了话语权。
这就好比明星演电视剧电影,最后版权都不在自己手里,而是在发行方那。
说得不好听一点,“李子柒们”只是高级的打工人而已。
回到《谭谈交通》问题上来,无论版权归谁,成都电视台和谭Sir本来是相互成就,电视台不念及谭Sir多年的合作,还反过来到处起诉索赔,吃相多少有点难看。
而且如今将内容全网下架,大家无法观看,受伤的终究是用户。
毕竟《谭谈交通》节目能火,终究是因为谭乔诙谐的人设,因此网友们买单的是谭乔这个灵魂人物,而不是成都电视台的版权。
来自小红书
试想一下,要是平台可以借助节目热度,联手谭乔为大众推出更多民间内容策划,既能继续公益普法,秀一波电视台品牌好感度,还能给IP做商业化运营,那岂不是双赢。
离开谭乔的推广,《谭谈交通》也未必会被人认可。
参考资料:
1、中国企业家杂志:谭乔独家回应侵权纠纷
2、暴走漫画:再看 《谭谈交通》,我笑不出来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