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小美新开了一家女装店,新店开业后,第一要务就是找客流。
于是,小美找到当地的传单业大亨李老板。
刚开始,小美以1000张/20元的出价请李老板代发传单,李老板很快就把传单发完了。
但是小美很不满意,因为传单很多都发给了大爷大妈,根本没有给店铺带来实际的客流和收入。









客户 | 预算 | 转化出价 |
小美 | ¥1000 | ¥10 |
小丽 | ¥1000 | ¥10 |
小可 | ¥1000 | ¥15 |

三个人都要将传单发给美女,但是这条街从早到晚,美女也没这么多,我还要保证转化成本,到底应该怎么发呢?
李老板进行了缜密分析:
小美家的海报设计挺不错,估计看到订单去店里的应该能有25%,她家衣服也挺潮的,到店里下单的也能有25%吧~
小可家的海报太冷了,到店率估计能有15%,衣服中规中矩,到店后的购买率估计也就20%,但是,小可接受的引流成本是15元,比小爱高,1000元只要有66人购买即可,也可以试试。
至于小丽家,到店率和购买率估计都一般,价格也不高,看情况吧,有时间再发。
李老板为了能够更好的消化三家的订单,凭借对三家服装店的日常观察和自己对三份海报的喜好,拍脑袋设计了两个预估指标。
第一个是美女拿到传单后到店的概率
第二个是美女到店后的购买概率。
定完指标后,李老板拿出计算器,一阵啪啪啪,计算出了自己派发传单的份数。
第二天,李老板严格按照计划去发了一天,其中小美的1600份和小可的2222份传单全部发完了,而小丽的2500份因为天黑了,一张都没发出去。
第三天,李老板找到了小美和小可去结算。

这波可是亏大了!
小美家的到店率和购买率都没有预估的好,反而小可看起来很土的海报招揽的客人最多,服装卖的也最多,早知道就少发点小可家的海报,多发点小美家的海报了,这样就能赚更多钱了。







三家服装店老板都比较认可李老板的模式,于是又都给李老板下了订单。
李老板痛定思痛,拿到三家新的订单后,不再拍脑袋定概率了,而是派出得力属下去各家店里测试真实的到店率和购买率。


于是,第二波订单中,李老板准确的摸到了3家服装店的到店率和购买率。
并根据两项数据,重新为三家奶茶店制定了派发传单的数量。


哈哈,果不其然,还是小可家到店率和购买率最高,只发了1066份就完成任务了。
小美家的任务也完成了,这次发了2000份;小丽家也给发了700来份,不错不错。

-
保证计划预算的充足,避免还在学习期中预算就跑完了的情况;
-
同一个计划尽量少修改出价和定向,每一次变量的修改都会让系统学习期变的更复杂。
同理,广告主也应该不断的优化广告和内容,来提高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以此来提升eCPM值。
eCPM值越高,广告系统计算出来的实时竞价的出价就会越高,即广告的竞价优势越大。在获取同等流量的前提下,出价就可以更低,节约更多成本。
以FEED直投直播间为例,直播间的装修精致度,主播颜值等,就是影响广告点击率的因素,而商品的折扣力度、主播的引导话术则是影响转化率的重要因素。


好的,那小爱你打算为一个购买花多少钱呢?


行倒是行,不过你这个是新店,我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等我把他们的传单都发完,就来发你的


好的,明天一早我就去发,咱们再来看看效果。

小爱,传单效果还不错吧?


要不你做点促销活动,然后重新做一批海报,我去给你多发点,咱这回就以人气为目标,不考虑购买转化了,我也给你便宜点,怎么样?


行,明天一早我就去发。
新来的小爱总觉得自己的店人气太低,除了李老板传单带来的顾客,很少有新的顾客了。于是找到了李老板,从已购买为转化的订单预算中,拿出了一部分请李老板专门为店里增加人气,转化条件改为只要到店即可。


哈哈,恭喜小爱,合作愉快哈~




小美和小可都是基于真实购买的顾客提出的要求,而小丽完全是拍脑袋定的用户特征。
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小美的店转化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小可的店因为要求太细,传单根本就没有发出去几张。小丽因为拍脑袋定的用户特征,最后的转化率反而下降。
总结
其实,对于广告主来说,抖音投放并不复杂,很多朋友不知从何下手的原因,更多还是因为不了解oCPM竞价机制的原理。
本文的目的也是尽可能的把原理讲的更浅白一些,案例纯属杜撰,其中并没有涉及到智能调节因子、竞价排序策略等内容。如有不妥,还请指正。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