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身份背书看似风光无限,然而在实际上对于那些外包人员却在权限限制、身份歧视、转正渺茫种种围城中不断遭受到无形的歧视,甚至是在小小的工牌上也会加以区分。

揭秘互联网大厂工牌的秘密,区别员工最明显的方式

 

揭秘互联网大厂工牌的秘密,区别员工最明显的方式

 

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求职不顺所以想先找一个工作过渡一下,而互联网大厂自带光环,高薪、光鲜,那里的机会是年轻人们所青睐的,这也是很多人最开始愿意以外包人员的身份进入互联网大厂的原因。以我们熟知的百度为例,虽然工作的地点是和正式员工在一起,但是合同却是和第三方签署,而最先让人感到与正式员工差异的,还是每天携带在身上的工牌。据悉,在百度,外包员工工牌是红色,而正式员工是白色工牌,通过这一小小的工牌就将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区分开来,这一行为不仅是对工牌的区分,更是对于权限的限制,甚至是活动领域的不同。

字节跳动的工牌火了。其实大厂工牌也不是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了,脉脉上有一名认证为腾讯某员工的匿名网友就曾发言称:「昨晚带孩子去吃海底捞,结账时问腾讯员工可有优惠。掏出工牌后,服务员愣了一下,最后给减免一盘羊肉,望着儿子骄傲的目光,我瞬间以我司为荣。」此帖一出,立即引爆网络,大厂员工纷纷以“工牌”为题开始自嘲、自黑和自嗨:

  美团员工:「我上次亮字节的工牌,别人直接把店给我了。」

  商汤科技员工:「我司刷脸,服务员看到立马免单。」

  拼多多员工:「上次我亮了工牌,服务员立马给了我一包纸巾。」

  网易云员工:「上次我掏出网易工牌,别人跟我请教养猪心得。」

工牌,其设计初衷是企业员工一个简单的身份证明,但是近年来工牌在一些大厂中逐渐演化发展成了一种文化产品,甚至成为了有些年轻人之间新一代的“时尚单品”。不少大厂员工下班后也工牌不离身,朋友圈里更是时不时地秀一秀。而有的网友则称下班后还戴着自己公司的工牌想想都有“羞耻感”,更有甚者表示要不是因为公司罚款办公时都不想戴。是什么让打工人们对它们的态度如此天壤之别呢?就让我们来看看互联网大厂都是怎么利用一张小小的工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

众人平等,细节走心的字节工牌

这次字节工牌的走红起因是有人在脉脉上吐槽说在哪都能看到字节员工戴着工牌的身影。随着有相同经历的人越来越多,字节工牌就突然激起了大家的共鸣,于是各路网友、其他大厂员工就开始了无厘头的“文学创作”:“可以刷公交、地铁,还可以刷ATM机取钱,丈母娘见了都要倒贴彩礼。我有大厂工牌,你有吗?”尽管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网友们的“阴阳怪气”,但字节跳动却把握住这波热度,在官方公众号中发文将自己工牌体现出的企业文化宣传了一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