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每一个互联网产品,都有它的一个生命周期;
在它的生命周期到来之前,我们会不断为它引入用户,尤其以南方互联网模式为代表的买量投放模式,更是如此。
但是,当投了很久的产品,意味着很可能引入了很多用户,那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这个注意点,往往是从甲方的角度出发,去指引到优化师这端。
最主要的就是:“两个一”!
“一个规避,一个判断”!
1、一个规避
规避投放到老用户,这里的老用户特指曾经安装并卸载了的用户、而且超过一个月的时间。
如果我们的产品,这些用户曾经卸载了,这个时候通过广告投放或新的促销活动,来引导这批用户重新安装产品,而产品本身并没有产生本质的变化,或者产品压根就不是他们喜欢的,那么这块的投放意味着成本会浪费掉了,从而导致Roi的降低。
在头条的投放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功能去进行规避,当然这些功能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杜绝,但是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
a、针对app,选择过滤一定时期内的老用户。
b、针对老产品,过滤掉低版本的操作系统(低版本操作系统存在一些隐患)。
c、针对逐步退出市场的机型(旧机型不适配产品,比如字体等),进行过滤。
d、通过素材、以及各种差异化创意分类和兴趣定向,去尽量找到各类可能不同的用户。
2、一个判断
判断这款产品在市场上是否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用户,如果是,意味着接下来的买量投放中,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
加之,广告平台在为产品推荐目标用户的时候,主要通过包名的方式去进行匹配,所以当有这样的判断的时候,就该更换新的产品或马甲包(马甲包产品未必要等到存量市场已经快吃完的时候才介入)了。
这个是属于对产品用户市场规模判断的问题,除了专业性,还有信息敏锐度要足够,能了解到外部竞争对手在这块的用户规模情况,也是一个参考依据,做到知己知彼!
当然,也还有存在一些其它的点,但这个就更加会涉及到广告平台在推荐用户、转化用户的内在算法机制,就不在本文做详述了。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