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多数的广告投放优化在有了大局的操盘想法后,剩下的大多都是在看细节,这也是我常常提到媒体算法里面需要关注那些影响要素的主要原因之一。

2、有些媒体合适24小时连续投放,有些媒体就不合适,需要投放后对着数据去看哪个时间区间合适。

有些媒体在流量高峰期去获客量级会明显增加,有些媒体在这些节点去获客,获得回来的用户往往是渣量。

比如,在早晨时分投放穿山甲流量并且用激活出价,或采用优选模式的时候,用户质量你可以对照看看,大多数时候是不理想的。

此外,投放的时间区间流量表现也会变化的,就如上一篇我所讲的,当双11双12这些营销节日到来的时候,如果你的产品不是电商类的,往往新产品新账户投放出来的流量质量会很一般,媒体在这个时间点会优先照顾电商,电商行业的广告主的预算、ecpm等都会明显高于其它行业。

3、有些媒体你通过后端注册成本去对照,能看到里面被混量的大致规律,那如果反着来效果其实还是挺好的。

比如,我的交友产品在某个商店投放按着传统的投法,1000元预算去投可能一天就只有50多个注册用户;

但是,我反着媒体的规律进行投放,结果是50元50个注册,接近1元1个注册用户(当然这个也存在前一天的曝光所带来的用户延迟),但是这种情况下加预算、怎么加、加多少等就成为需要考虑和数据验证的,因为这种情况下无论怎么加,注册成本肯定上升,只是上升多少的问题。

所以,这个时候做总体考虑,不用一味去考虑要加大更多的量,去把那1000元预算、2000元预算都花完,我们要的是有效的、高性价比的用户,而不是为了用户量而要用户量,这也是遵循媒体里面的一些赚钱规律,我们没必要一味”迎合”上去。

4、oppo和vivo两个商店广告投放的量我们知道主要是来自分发推荐的广告计划,搜索计划能获得的量相对有限。

很多人会觉得搜索计划虽然有限,但是毕竟是用户主动搜索的行为,用户质量相对比较高,可以多拓词多投放,能有多少是多少。

这个想法没错,不过有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况,因为多建计划本身也暗合了媒体的一些策略。

如果这个时候懂得在出价,以及时间点等媒体要素上做一些配合,效果会超出自己的想象。

5、之前的一篇文章《如何控制计划的消耗速度?》提到了一些手段,这里补充下如果能有人群包、ocp*等功能的配合,这个消耗节奏也是可以由优化师去把控。

第5点的这个投放策略是属于特殊功能、预算、出价、计划类型和时间点的组合,这里提到的计划类型是如在vivo的cpd计划结合了这些要点后,效果上、消耗节奏上都出现了多样性、可控性以及效果性。

这也是我们可以看到为何信息流媒体里面也会有优先放量、均衡放量里面的一些功能配置,这些功能的存在背后还是有它的道理的。

以上5点,结合投放实践去验证,收获会颇丰!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