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持续壮大的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使用媒体、与他人或品牌互动的方式以及我们的生活的方式。 变化已不期而至。10 年前,iPhone 尚未问世,预测移动端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消费者格局是件很难的事。因此,许多发展迟滞的行业至今仍不能完全驾驭移动带来的机遇。 通过 App Annie Intelligence 可以发现,移动端已成为消费者的第一屏幕,即首选平台——移动设备明显超越了所有其他平台——也就是说,忽视这一渠道会将企业置于极其不利的境地。 ▼ 使用率持续走高 自 2014 年第 1 季度以来的短短两年内,全球应用使用时长已增长一倍多。 背后的主要推动力是设备(尤其是新兴市场智能手机)用户群的不断壮大。但即便是看每个用户的平均应用使用时长,同期也有近 25% 的增长。生活中处处有应用,使用时长也远超以往。 ▼ 应用互动时间增加 随着应用功能越来越成熟,用户的互动时间也在持续增加。从 2014 年第 1 季度到 2016 年第 1 季度,全球 Android 手机的单次平均应用会话时长增长约 35%。更持久、更复杂的应用互动已渐成常态(尽管该平台仍为快捷或简易互动的最佳选择),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来获取音乐和视频内容、购物甚至运行中重度游戏。 事实上,众多应用成熟度的提升以及功能集的扩展,让移动端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对搜索、电视媒体、零售等众多传统产业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 ▼ 移动设备逐步取代传统平台 智能手机已成为众多体验的首选平台——且此趋势已蔓延全球。 例如,移动端现已成为人们首选的上网方式。据 Google,几大市场的移动端搜索量都高于电脑端。最近的 Ofcom 数据也表明,智能手机已取代笔记本电脑,跻身英国“最重要的”互联网访问设备行列。 移动端甚至还插足老牌电视领域,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化逐步抢占美国市场视频消费份额,这主要归功于在移动端观看的用户。 在新兴市场,传统平台并未被取代;这些市场完全是由移动新生代消费者构成的移动先行经济结构。App Annie 之前提到过,移动端是中国等主要增长型市场的首选设备。移动先行企业重新定义了印度零售业,而且,随着移动网络与 Wi-Fi 长期基础设施投资开始有所回报,预计全球将迎来新一波移动端使用大潮。 这意味着移动端已成为全球消费者的第一平台。成熟市场正处于临界点,新兴市场向移动端的倾斜也有了很长时间。老牌平台和传统渠道再不复往日辉煌。 ▼ 移动带来巨大机遇,企业仍需继续适应 移动数据使用量的持续增长,表明移动端已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首选方式。为了最大程度挖掘移动潜力,需重视下述事项: 移动广告:规模庞大,晋身主流 有相关研究预计,移动广告收入到 2020 年将赶超电视广告。社交巨头 Facebook 于最近透露,其 82% 的广告收入来自移动平台。您的营销战略是否充分利用了移动广告带来的知名度? 应用推动购买 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首选应用(而非移动端浏览器),并通过应用做出购买决策。2016 年第 1 季度,应用用户 90% 以上的时间投入到了应用中(而花在每月平均用户数 (MAU) 全球榜 10 强移动浏览器中的时间仅占 10%)。 对于应用(而非移动网页端)的偏好也影响到了零售行为。据 Google,2016 年有 50% 的应用用户借助应用做出购买决定,45% 用应用查找产品信息,且有 29% 借助研究类应用完成了购买(无论线上还是线下)。2015 年的黑色星期五即为明证,其时美国市场的在线与移动平台均已成为用户的首选购物渠道根据 App Annie 2015 年末对于多家西方市场零售商的采访,应用内购物金额已超过移动端浏览器,有的甚至高于台式机浏览器的购物金额。 除交易优势外,许多零售商还借助应用来增强零售体验、提高客户参与度和忠诚度。无论是提升个性化、精准投放通知(以及许多其他技巧),还是由其生成的有价值的消费者数据,应用始终是提供最佳客户体验的关键。 应用对用户消费有巨大的影响。您的数字战略是否有助于推进应用中心化趋势? 消费者希望通过移动端与商家联系 随着消息类应用使用量的持续增长以及聊天机器人和“单击发送信息(click-to-message)”广告等新型工具的推出,第三方消息类应用也成为了企业传播的有力工具。多年来,亚太地区一直盛行借助人气消息类应用(如 LINE 和 KakaoTalk)进行 B2C 传播,而在西方市场 Facebook 对消息类应用的重视程度也是有目共睹。如果想要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地点投放正确的信息,则一定注意:相比众多其他传统渠道,许多消费者会首选消息类应用。 ▼ 移动先行的未来出路 消费者移动化已非趋势,而是现实。无论是发达市场还是新兴市场,智能手机都已成为用户工作和娱乐首选的第一平台。勇于思变的发行商和企业也才刚刚开始获得回报。 最后还有一点不容忽视:据 App Annie 的用户特征数据分析显示,年轻用户群体的移动先行行为特征更为突出——这也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动先行趋势只会越来越普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