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商运用新策略助力 \”双十一\” 销售 全民购物节——\”双十一\” 今年迎来了第 8 个年头。我们来看看零售电商是如何极具创意地利用这股疯狂购物潮来实现盈利的。 ▼ 虽然今年已经是第 8 个 \”双十一\”,但这个在中国规模最大的在线购物年又一次打破了纪录。 “双十一”来源于\”光棍节\”,最初是由 90 年代的中国大学生创造的一个未婚青年庆祝单身的节日。之所以选择 11 月 11 日这天,是因为这个日子的全部数字都是 \”1\”。但是后来这个日子成了零售巨头阿里巴巴的专属节日。年复一年,这个日子不断地刷新着中国零售市场的销售记录,甚至开始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尽管诞生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 \”双十一\” 的规模已经超越黑色星期五,销售额从 2009 年的 5200 万元 (760 万美元) 飙升到如今的 1207 亿元 (177 亿美元)。 今年的 \”双十一\” 大幕正式拉开之前,移动端就早早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一进入 10 月份,零售商们便纷纷开始对这个为期一天的购物盛典进行宣传。据 App Annie Intelligence 统计,在 10 月 21 日至 11 月 11 日之间,中国有 500 多万 iPhone 用户下载了淘宝,有 100 多万 iPhone 用户下载了天猫。 \”双十一\” 不仅仅是一场折扣狂欢,还是一场技术盛宴。随着消费者的期望不断提高,零售商们竞相探索全新移动技术和策略来应对今年的 \”双十一\”。 今年 \”双十一\” 的销售额远远超过了 2009 年。 ▼ 零售商更深入地探索移动支付 中国在线支付服务的繁荣与在线零售电商的发展密不可分,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淘宝快速发展的同时支付宝的迅速普及。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并非今年才出现的新现象,但是在 2016 年我们看到,零售电商开始更深入地探索移动支付,努力拓展支付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 蚂蚁花呗作为阿里巴巴的金融信用服务,由于为在今年 \”双十一\” 购物的阿里巴巴消费者提供额外的信用额度而备受关注。活动从 10 月 18 日开始,截止到 11 月 12 日,蚂蚁花呗共送出了 100 亿元人民币的信用额度。由于该信用服务主要通过支付宝提供,因此在 \”双十一\” 前夕,iOS 的 \”蚂蚁花呗\” 下载量激增。 \”蚂蚁花呗\”提供的额外信用额度提升了\”支付宝\”的下载量排名。 阿里巴巴最大的竞争对手京东也立即采取行动,利用自身的金融应用京东金融 (Jingdong Finance) 向消费者提供了 200 亿元人民币的信用额度,力压 \”蚂蚁花呗\”。京东的反击再次说明了中国零售电商正在尝试通过自身渠道开拓移动金融市场。 ▼ 运用 AR,捕捉折扣 今年的 \”双十一\”,淘宝为了提升应用的用户参与度,借鉴了 Niantic 的做法。淘宝在一个与《精灵宝可梦 GO (Pokémon GO)》类似的游戏中,借助高德地图的数据匹配支持,鼓励用户在各种不同的地点中捕捉淘宝的吉祥物,不同的吉祥物组合在 \”双十一\” 这天提供不同的折扣。 淘宝和苏宁使用增强现实技术提高店内客流量。 作为中国领先的线上线下结合型零售应用,苏宁努力通过线下方式提升在线体验。利用自身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内卡片收集游戏,不仅为玩家提供在线购物折扣,还鼓励玩家到苏宁实体店寻找游戏中的稀有卡片。正如我们在一份有关零售应用的最新报告中指出的那样,这是利用移动技术提升客流量的明智方式。 ▼ \”双十一\” 走向世界 今年是阿里巴巴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正式推出 \”双十一\” 购物节的第一个年头,允许消费者通过本地支付方式在淘宝和天猫上购买商品。参与活动的商家会将商品直接送到两地消费者的手中。 而我们在去年介绍过的国际批发平台全球速卖通 (Aliexpress) 也证明了阿里巴巴正在全力将 \”双十一\” 购物节推向海外的移动消费者。该应用不但隆重推出 \”双十一\” 购物节专题,而且引入了大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新技术,例如视频直播。 全球其他市场的零售商也顺势打起了 \”双十一\” 这张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法国护肤品零售商 l’Occitane (欧舒丹),这家零售商在 Snapchat 中针对美国消费者隆重推出了以 \”双十一\” 为主题的促销活动。 ▼ 移动创新是关键 过去几年中,中国的在线零售业已全面移动化。实体零售商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来磨练吸引消费者的技巧,而主打线上的零售电商开始开拓移动金融和增强现实等全新领域。 中国的零售业持续增长,并且随着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一些富有经验的国际零售电商向中国市场推出了更加成熟的服务。例如,亚马逊近期宣布向中国消费者提供 \”Prime 会员服务\” (Prime Service),其中提供了海外订单无限次免费配送及其他各种特权。 要获得这样的增长,需要包括移动端在内的所有渠道的创新,这对于零售商能在 \”双十一\” 继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