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顺着元数据的逻辑,今天轮到标题专栏啦!在应用商店中,标题包括主标题和副标题,是 APP 的“灵魂”所在。前者是指应用的名称/品牌名,后者则是指在主标题下方新增的内容,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既然它们这么重要,那咱们速速进入正题!
其实,标题和 icon 一样都具有强烈的吸晴效果,只是侧重各不相同。从展示方式来看,标题是以文本角度让用户形成记忆点,同样承载着产品信息和功能。一个标题如果命名得当,将有效信息顺利传达至用户,那么会进一步引导用户阅读应用描述、截屏、App预览等其他元数据信息,从而大大增加用户了解甚至是完成下载的概率,尤其是那些此前对该 App 并不了解的用户。
此外,从用户使用习惯来看,他们非常依赖搜索功能来寻找符合自己需求的 App,这种场景下用户输入标题作为索引关键词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标题涵盖的字眼与用户输入的关键词一致或意思相近,那么推荐给用户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这对于 App 开发者而言可是抓住目标用户的好机会,因此标题的 ASO 优化工作是非常有必要做的!
01 简单易记,长度有限
开发大大们不如设想一下在平时生活当中,你们经常使用的 App 主标题都有什么基本特征?支付宝、微信、淘宝、知乎、小红书……从长度上来看,它们无疑都是简短的——知名度高的 App 大多保持在 2-5 个字符之间,这样的命名方式抛开应用商店的规则不说,也是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当今碎片化特征显著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越发明显。既然要让用户记得 App 名称,那么显然过于冗长的主标题不利于迅速形成瞬时记忆,甚至是累积为长时记忆,更别说引导用户进行下载了。用最短的时间让你的面向用户记住你的 App ——成为优质 icon 首要法则放在主标题上也同样适用。
根据有米有量团队研究表明,主标题和副标题字数分别控制在 12 个字以内,能得到最佳展示效果。开发大大们必须时时代入用户的使用场景,因为手机屏幕大小的限制,再加上还有其他要素内容随标题一起展示,篇幅明显过长的标题无法完全显现在用户面前,后面的字符会被系统用省略的符号隐藏起来(如下图所示)。米队长在音乐类 App 中就发现一些主标题明显过长的 App,最长字符高达 83 个!根据 App Growing 的数据,后者近一年每日下载量均保持在 100 以下,鲜少被古典音乐用户安装并使用。

02 彰显独特,突出重点
在主标题上,开发者可以突出公司品牌和产品功能。如果所属企业已经发展成为相对成熟的品牌或者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建议大大们直接借助品牌词打开 App 可见性,继续深化用户群体,也能省下一定的推广成本,比如“腾讯视频”、“京东”等等。在这里也需要提醒开发大大们,一旦选定品牌词最好不要频繁更改,以免适应并熟知你的用户找不到更换品牌词之后的 App ~

我们还可以通过副标题补充说明产品品牌,比如“韩剧TV” App 的副标题“韩剧TV官方出品”再次强调了“韩剧TV”这一品牌词,加强用户对品牌的印象。在应用商店中,我们其实能看到不少无法一眼判断其功能或亮点的 App,但他们在副标题上做功夫——使用功能关键词突出亮点点。比如“花吱” App,用户很难通过“花吱”识别该 App 的具体功能,但其副标题“声音恋爱交友互动平台”就将功能和使用场景说明清楚了,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03 添加后缀,提升权重
常见的后缀符号除了“–”还有“:”,比如“ApowerREC: 屏幕录制”、“VSCO: 照片编辑和视频编辑器”等等。
04 顺应优化,保持更新
应用商店每天都在上演着 App 之间的“厮杀搏斗”,开发大大们必须掌握主动权,及时更新 App,不断优化升级功能/内容框架来吸引新用户和挽留老用户。新功能或者新活动的推出也意味着主标题和副标题都需要实时跟进,以便产品能够覆盖相关的关键词,提升被搜索到的可能性。比如京东 App 在“618活动”就进行标题的改动,“618”、“188元购物礼包”等关键词的展示有助于提高下载转化率。


有量说
细节决定成败,开发大大们可不能小瞧了标题,不了解你产品的用户是不会首先去研究你的 App 结构的,而标题作为 App 的一张名片是吸引新用户的重要突破口,做好吸量工作能减少后续不少的推广成本,为品牌打出佳绩做好基础工作。
* 文章数据图片来源:App Growing,图片来源于App Store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