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微推客主办的“超进化”第三届移动互联网营销峰会如期而至。

去年小程序刚出来不久,真正能把小程序应用到刷屏级别的公司,这家公司叫“朋友印象”,本文是由朋友印象的刘海涛演讲内容整理所得。

 1. 在小程序刚推出一周时,罗振宇就宣布不做了,大家很困惑很迷盲,不知道是不是要跟着罗振宇的脚步。

下面这个是小程序上线一个月之后的统计结果,仅有9.2%的开发者选择继续开发,其他的开发者要么是观望,要么是放弃,要么是短期不考虑,整个小程序从发布到后面一个月,大家都是观望的态度。所以套用网上的一句话“小程序=没用的东西”。

 2. H5时代,朋友印象在和微信不断的角力中,做出了很多的爆款。入口缺乏和分享途径的缺失让小程序在开始时确实很弱。但在微信不断的版本迭代中,多样化二维码分享,用户通知等功能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机会。我们通过不断的研究,最终成为小程序的破局者,小程序的第一个爆款,就是我们朋友印象制造的。

 3. 今年5月份,我们的小程序匿名聊聊在五个小时内创造了1700万PV。当时整个互联网圈都爆炸了,被多个互联网大佬朋友圈转发,还被36氪评为“新物种”,正是这一事件大家重新认识到小程序的价值。通过对小程序的不断研究和迭代,我们接着又推出了另一个小程序“群印象”,群印象成为阿拉丁小程序排行榜前10名中的唯一的社交公司。

 4. 接下来介绍一下朋友印象小程序的矩阵。朋友印象为什么做小程序矩阵?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是小程序是一个新的事物,现在正好是流量的洼地,可以0成本海量获取流量用户;

二是基于品牌宣传的目的,可以不同维度让朋友印象的知名度迅速扩大;

三是通过不同UGC获取,获取精准用户画像;

四是让我们的小程序用户尽可能熟悉APP使用环境,因为我们小程序矩阵的功能都是在APP中直接使用的,并且小程序的数据和APP是完全打通的;

五是不断积累微信用户的关系链。


 5. 基于上面这些目的,我们不断推出不同的小程序完成我们的小程序矩阵。首先是匿名聊聊,匿名聊聊因为5小时疯狂传播后被微信封杀。后来经过我们后来的改造,把匿名聊聊改成了走心聊聊,突出了走心把匿名因素去掉了,整个的APP10天之后也获取了300万+的用户。后来我们接着推出了群印象、朋友猜猜、朋友看啥片、朋友秘密,都取得很大的成功。


 6. 我们做的任何一个小程序,基于MVP的准则,一般都是先做一个最简单的版本快速试错。当需求设计出来之后,整个的开发测试周期基本上是一周左右。然后我们会在核心用户群产品体验测试,收集反馈意见修改测试上线后,再发送5%~7%公众号用户进行灰度测试。

接下来我们就紧盯用户访问曲线,通过几款产品的成功,我们基本上对曲线的敏感度真的和股票一样精准,根据曲线短期走势判断这个小程序是否会火,然后我们再做第二版第三版的快速迭代。

举个例子我们的朋友猜猜,我们在短短2天周末内做了三个版本的迭代,差不多有37个改动。因为这种执行力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朋友猜猜上线获取了450万的用户,没有一分钱的运营推广的成本。


 7. 为什么99.9%的小程序都不温不火?其实很多人有三个误区:

第一,大家以为小程序就是天然的流量入口,每个人都能获取,其实只有万分之一的人能真正享受到流量入口的红利。这个流量是存在的,那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产品,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才能获取这些?我是做社交的,我从社交领域剖析。(第二,第三在下文中哟~)


 8. 上图是艾瑞社交应用需求的白皮书,用户使用社交应用的七大核心需求是:1.荷尔蒙、2.工具性、3.孤独感、4.抒情、 5.炫耀、6.发泄、7.自我提升。

是不是把这7点抓住了,我们的产品就能获取巨大的流量红利?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用户核心需求的满足深度凸显了产品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这个深度怎么理解?深度决定了产品的独特性和差异化。


 9. 整个社交里面做匿名的产品有很多,我们的匿名聊天怎么做到差异化?我们发现了朋友圈中,你有的时候很想和你的朋友的朋友聊天。抓住这个场景,我们在匿名聊天加了匿名群聊,通过朋友圈的方式,把我朋友圈的所有人聚在一起群聊,解决了差异化需求。这就是对用户核心需求的深度的理解。

 

10. 群印象是解决孤独感问题的。每个灵魂都是孤独的,在某个时刻,朋友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解决这个问题。群印象原来是通过PVC的添加标签,后来我们鼓励用户自定义标签,达到更加真实透明的目的,让用户更加积极方便地进行互动,最终俘获了400w+的用户。

11. 第二个错误认知,在小程序刚出来的时候都是“用完了即走”。比如点外卖,骑摩拜单车,用完了就走。我们认为只要单纯做到极致,也可以高频长时间使用。例如:我现在是小程序的忠诚用户,很多的APP都用小程序,就像现在我看视频,基本上用腾讯视频的小程序,用户体验上上小程序和APP完全一致。

现在比较火的高使用时长的小程序,比如说饿了么、美团外卖,资讯场景的,工具场景的,大家理解的误差,认为小程序用完即走,其实现在很多小程序都是高频率重复使用。


12.  第三个错误认知,小程序会伤害自家的APP。可能会用小程序了,就不会用自家APP。我们把小程序也算我们的用户,很多的场景用户,他觉得下APP太麻烦。而小程序更简单更方便,小程序在微信中有30多个入口,基于现在的使用场景,如果体验做的足够好。体验式消费,完全可以为APP导流,带来用户量。


13. 对小程序的几点改进建议:

1.小程序的置顶能力需要增强。

2.小程序推送通知的能力要增强,现在小程序的推送通知的模板太单一。

3.小程序放在微信首页不是个性化。

4.小程序列表,从横条排版变成矩阵排版。我们希望它像APP一样排列,矩阵式的排列。

5.小程序的服务号能在对话聊天中出现,现在做不到,用户互动后在小程序中留存不了。

6.希望允许用户将小程序下载在本地,这样用户体验会更好,而且有一些比较Q的功能会做的更加极致一些。

7.小程序无法分享到朋友圈。如果这点做到的话,小程序的张力和爆发力可以得到完美的释放。


希望这些建议能被微信看到,我们觉得这点对小程序的爆发,或者小程序最终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微信有自己的考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