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探讨互联网转型的第二阶段——产品创新战略的小众号
只有371位企业高管关注
他们来自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华为、
中建钢构、顺丰、步步高、深交所、美的、金蝶、诺普信、
K米、无限极、广发、华润、OPPO、VIVO……
每次上课,我都会把微信从1.0到6.0的版本历程当做教科书式的产品规划来讲,每次大家都会惊叹不已。由于涉密不便写出,但确实每一步走的都极其精准、极具目的、极为坚实。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来看看刚刚发布7.0版本背后的用意。
现在微信的地位已经无可撼动。前一段火爆的“**短信”便是例证。无论有多大的V站台,有多细的体验优化,都不可能了。这就是社交产品的恐怖之处——关系链锁定了每个人,而且越锁越紧。除非再有一次和移动互联网同样量级的变革,这至少要等到十年以后,看看5G有没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巨变。
但微信还不止有关系链,他还有生态,填满了你线上的时间,又占据了线下的场景。于是地位更加牢不可破。所以艾老思预言,就算5G也改变不了微信的强势。这一点和当年的QQ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微信只要躺着数钱就可以了,这一千多号人是闲不住的。那做点什么呢?
有高度的人认为腾讯迫于业绩压力,要微信承担更多责任,比如担起短视频的大任,抢回被头条系占据的用户时间领地。这么想的人内心都有一个词“竞争”。
竞争战略曾经是所有商业的主战略,一切企业行为都是围绕攻城掠地展开,所以才会有各种“战”:价格战、品牌战、排名战……但那从来都不是微信的逻辑。
我承认腾讯之前有很多产品的设立是基于竞争卡位的,但是微信不是,特立独行,从不改变。即便在腾讯总办的重压之下也坚持不变。
微信的逻辑就是“用户”,用户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别人没解决好的,我来做的更好。
然后在满足用户的基础上,顺便获得商业回报。
那么现在的微信用户需要什么呢?

先看社交。
微信现在可以通过文字、语音完成异步短消息强沟通,可以通过音视频通话完成实时同步强沟通,可以通过朋友圈完成异步广播式弱沟通,用户还有什么社交需求未被满足?
强沟通这项任务微信已经完成的很好了。它已经完美替代了过去的电话、电报、短信、彩信、视频会议。但这都是目的很强的沟通,它满足不了我们的强烈的社交需求。
身处都市中忙碌的我们,仍旧感觉到强烈的孤独感(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孤独的文章,你要是有想法请告诉我)。我们都很向往像过去一个院子的人相熟的感觉,随时能够碰到朋友、亲戚、同学,见面一句“吃了吗?”,感到浓浓亲切感。更加向往没有理由没有预约的走到朋友家楼下大喊一声:“安红,下来喝酒!”。
但是朋友圈没有满足我们的这种需求。
朋友圈是一种主动告知的休闲式聊天。和向往的社交最大区别是,前者仍旧带来较强的目的性,后者完全是偶然的,随意性的。偶遇式的社交让双方都没有压力。
但是朋友圈有!很多人为了发一条朋友圈,要修半个小时的图,再措半个小时的辞。好不容易发出去,有心心念念的看着有没有人点赞,有没有人评论。这种形态必然导致“晒秀炫”。
这不是小龙的本意,他是一个闷骚的男人,他并没有预想到这样的局面,但是似乎已难修改。他不是神,他只是比大多数人思考的深,但是不可能什么都对。
他希望的是在强沟通之余,能够让用户获得贴近真实的社交体验。但这很难!非常难!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朋友圈是现在能够做到的最好状态。
他仍然在思考,如何实现理想的社交状态。7.0的时刻视频是一种尝试。
之所以,限制在24小时之内,就是想要有偶遇的即时感,就像今天在路上遇到了一样,过了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再说就没有意思了。
时刻视频会出现在你和朋友可能偶遇的每个“地点”:群、通讯录、朋友圈。在微信里也就这么多了。遇到就看一下,看到就聊两句(冒个泡)。

而且只有一个时刻的视频,就是此时此刻,不是历史。
时刻视频最大化模拟了生活中的真实熟人社交状态,但是受制于微信现有条件,只能说是尝试,如果用户反馈好用,下一个大版本一定会把入口提前,并基于它开发更多还原真实社交的特性。
这样分析,你也许可以感觉到时刻视频与抖音的巨大不同。抖音是视频版的朋友圈,它仍然是强目的性的社交,甚至都可以不归为社交,它具有更强的媒体属性。
自然,时刻视频和朋友圈里的短视频也是完全不同的。

再看资讯
微信公众号真的是太优秀的创新,把资讯生产者也当做一种社交角色,为用户提供比短消息更长的深度资讯。但是由于马太效应的形成,以及入口的下沉,让小众优质内容难以传播。
很早就布局的“看一看”和“搜一搜”,实话讲没用心做,很鸡肋。用户并不能通过它获得与自己相关的资讯。于是只能通过朋友圈好友分享来获得,但是因为朋友圈刷新速度太快,信息太杂,好资讯再一次被埋没。
为青睐阅读高品质资讯的用户,开辟一个没有娃和景的安静场所,成了一个有价值的特性。这就是“好看”。
这仍旧不是为了和头条干仗,完全是站在一类用户的需求出发,并基于现有产品空间的设计。
但是,这个特性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这要看能否建立用户使用“看一看”的习惯。从现在看,很难。
不过艾老思预测下一步微信会取消那个已经没有流量的聊天界面里的“订阅号消息”,让文章阅读的消息入口全部归拢到“看一看”。基于用户订阅、好友推荐、算法推荐提供瀑布流式的阅读体验。到这一步,微信的资讯内容会重新焕发活力。
(另外,强烈要求微信能够提供一个“阅读历史”的特性,方便查找过去看过的好文章。)

最后再来看其他
微信设计的最差的地方就是“钱包”和“我”,一个是垃圾堆,一个是逻辑错乱。这次在不改变用户习惯的前提下,进行了微弱的改版,目的是为后面的改版进行过度。
至于那个?和扁平风格,放弃竞争论,回归用户,你认为微信需要一个新界面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