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篇标准的新闻稿构成,并不是像新媒体运营写作“自媒体文章”一样,较多的PR人会陷入这3个问题之中:
1.瀑布式流水稿,像写作文一样
2.“主题较多,抓不住重点”,
抒情一样,一篇稿子要写好多模块
3.“内容空洞”不能够深入浅出,直击要害,宏观词汇较多
智远来详细的进行拆分下“倒金字塔结构”撰写稿件的方法,倒金字塔结构通常是按照“新闻价值从大到小,依次将新闻的事实写作出来的一种结构方式”。倒金字塔结构模型如下:
通过对上市企业通稿的观察,智远总结:标题通常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导语是最重要的信息构成,主题是次要和一般性信息,结尾通常是加以深度强化和补充,用倒金字塔模型写作,读者通过对标题和导语的阅读,能判断出该文章要表达的核心要素,也利于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内容的梳理”“快速完成写作”。
智远曾经写通稿有一个习惯,通常是最后写稿件的标题,因为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最后“总结”,深化的内容提炼经典,作为标题,当然也有朋友习惯在开始写标题,内容创作围绕“标题”为中心展开。
稿件的标题创作和自媒体不同,最重要的几个部分,我经常采用的是标题“有效信息”+“具体”+“行动”的方式去撰写,而不是“标题党”也不是“华丽字眼的堆叠”。我据几个案例大家来看下:
1.刚刚,iphone重磅宣布,全国手机厂商沸腾了。
2.坚持创新,共建IOT万物互联新时代。
3.阿里“中台”体系,打开互联网下半场全新平台思维。
1.明确对谁讲,一篇稿件完成,我们肯定有投放渠道的选择,面对受众的选择,所以稿子的完美要注意“对谁说”,明确这篇文章重心对”媒体记者“还是“自媒体KOL\”,还是用户,如果是用户,对专业的用户,还是普通的消费者思路都是不同。
假设受众是“媒体记者”,媒体记者可能更关注与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化,格局变化,市场潜在机会,战略方向。假设是KOL,可能更多的关注意见性指导,假设是消费者可能更关注产品的性能,体验感等。
2.明确要说的核心,我们搞清楚了对哪些受众群体讲了之后,在创作的时候就知道写作的角度了。什么什么的环节,主要是改善内容的深度和宽度,同时也是对稿件创作主题的明确,用什么风格,什么文笔来写。但是要注意的是,尽量少用形容词,多用名词或者动词表达,尤其是在“财报纰漏”的稿件中。
最后总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