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带上耳机听着老歌,慢慢品尝笔记。


dang dang dang 敲黑板,搬凳子,
这是智远的第022篇关于职场的笔记
今天早起打开抖音,
看到了一名老朋友的抖音短视频。算法都已经推荐到我这里了,
看了下他短视频的点赞量,有15万+
真为他感到高兴
翻阅了他账号过往的视频
越来越感觉到他拍VLOG的专业
依稀记得3个月前,我们在一起吃饭聊天
还记得他说:“我打算注册一个短视频账号,拍些视频”。没想到,短短的3个月时间,他居然坚持了这么久,年轻人,多一些尝试
可能“有些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1 
有些事情尝试了才知道

关于我的成长,有这样一个故事想和你分享:

回头看5年之前,我做的一个决定,进修中国传媒大学,考普通话资格证,主持人上岗资格证,面对现在得到的这些证书,突然觉得有些事情一旦开始之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2013年的10月份,还记得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参加一个行业的大会,看到台上有一个年轻的帅哥主持人站在台上“游刃有余”的讲话和主持,吸引到了我,当时脑袋里面出现一个念想“我是不是也可以挑战一下”

但是对于我并没有任何

“主持”功底和“普通话”功底的人来说,

这太难了,似乎是一件不能达到的事情,

既然心里有这个“念想”,

我就想去尝试下。

在2013年年底,经过各种途径的打听,

我报名了社会上的“一个培训班”,

就这样步入了这个“主持圈子”。

经过一个月的培训,我对基础的“知识”有所掌握,但是在培训结束,启蒙老师告诉我,我的功底太差了,如果想做好,需要训练自己的基本功,每天要锻炼发声,微笑,口腔共鸣,唇齿的运用等,建议你去报名中国传媒大学,系统性的学习。

直到现在,我报考了中传,拿到了证书。回头发现,我当时因为“普通话不标准”,曾经在两年之内坚持早起练声而努力,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幻想当时,身边有一群热爱学习的朋友和伙伴,

都有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心态,非常的努力,随着圈子的升级,当然身边也看到一些专业的台里的主持人老师,看到他们有“较为灵活的即兴发挥主持”“和专业的资格证”,心里在想,我是否也可以挑战一下,考主持人上岗资格证。

考证路上走过的岁月:

资格证的考试分为笔试+即兴发挥的主持两个部分,

笔试就是传统的理论答卷,而即兴主持是随机现场抽取话题,5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对着镜头去主持一档节目。

于是在2016年的年初开始,我就通过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去读一些关于记者,传媒,影视,即兴发挥,相关的书籍,筹备了近一年的时间,然而2016年底考试,很不幸,第一次没有过,当时的心情确实遭到了挫败。

后来想了下,我并没有放弃,在2017年的一年的时间内,依然是通过下班的时间,对着镜子在家里锻炼口语,模拟主持,以及背诵大量的理论知识,10月份考试,顺利的通过了,拿到了“主持人上岗资格证”。

其实回头看一路走来,觉得这个事情确实挺难的,在传媒那么多专业领域有那么多厉害的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拿到了双证”,现在看,觉得那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而已,过去的事情也不足以炫耀,有些事情一旦选择开始,似乎现在看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坚持,终究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2 
领盒饭的女设计师

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只是我们自己习惯性给自己的内心设定“障碍”
一个设计师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前一段时间听他有分享,希望在这里能给更多读者。他在一个乙方公司上班,前几个月,客户那边换了设计师,发来的订单。上面附有些其他要求,全是英语的,领导拿到这个需求订单,一并发给了L负责。
这个怎么搞啊,完全不会呀!L先生他拿着那张需求单,一顿吐槽,一脸的苦大仇深样儿。旁边的同事来了一句:“不会可以学,有事找度娘,万事好商量,我们网上搜一搜吧。”
是吗?那我试一下吧!
十分钟后,L就过来哭诉:“完全不懂啊,算了,我不管了,等领导有空,让他翻译一下”。就这样,一张需求单,一张A4纸,不超过100个专业名词,搁在他手上,愣是一天没动。
真的有那么难吗?隔天,他把这个单子上报给了领导,自己不会搞不定。领导把这个需求单给了另一个同事M负责。
M拿到单子,看了一下,说到“就这个,有多难”在网上翻译一下不就得了么!”说干就干,不到2个小时,M就把单子翻译完了,虽然不全对,但是大部分还是有用的。

同是一个翻译英语的工作,

为什么一个做出来了一个却没有做出来?

难道是后面的这位同事M比前面那个同事L英语水平好很多么?

NO.NO.NO.他们两个的英语水准基本相差无几。

只是同事L,遇到事情,还没开始做,习惯性就给自己设定了障碍,夸大了事情的难度,然后就觉得自己搞不定,最后卡在了翻译资料的时候,心烦意燥,最后,没有完成。

而另一个同事L,对待事情,他抱有积极的心态,克服问题的心态,没有夸大任务的难度,反而把事情给做好了,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在去“克服”简单问题,先追求“完成”,在追求完美。前段时间,我在去问那个朋友,他说L被公司优化了,原因可能都知道。

 3 
我不会,但是我可以学。

美团CEO王兴曾经分享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原话是这么讲的:

“上周五开会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女同事一句话至今还在我的耳中回荡,当时大概是晚上12点,讨论接近尾声,需要有人整理会议记录,涉及流程图的部分用VISIO画比较好,我问他会用VISIO吗?她毫不犹豫的说,我可以学,这四个简单的字里面有无穷的力量”。

在职场中,我们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关注,
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合作本事都是存在风险价值的,
无论任何人,别人与我们合作都是需要承担风险的。
如果自己做的好,同事或者上级领导也会欣慰,觉得我这个人比较靠谱,如果一件事情交给我,我没做好,但是在过程中得以反馈,相信别人还会信任我,假设一件事情交给我们去做,我们反馈给别人,我不会,那么下次同事或者领导就不会找我们了。因为他知道,你给他的反馈是“自己不会”,与其麻烦辛苦你,都不如自己去做了。
我可以学,
其实透露的是一个人积极向上,渴望成长的过程。

市场经济下滑,互联网行业不景气,大部分人在年底,都担心公司优化会轮到自己的时候,公司优化肯定不会优化那些业绩好,还很努力向上的人,相反,那些“天天混日子,混时间,而又不愿意成长的老油条早晚会被淘汰,没有价值,还站着坑位,是最危险的。

知乎上有篇文章是这么说的
“我36岁了,什么也不会”
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
一大把年纪什么都不会,会的那点东西还没用。
曾经,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铁饭碗
稳定,长期的工作,
但是步入社会才发现,创业公司的危机很大
动不动就可能“被淹没”。
去大公司工作
发现如果不积极成长,
背后会有更多比自己还努力,还年轻的90后追杀。
淘汰我们的,从来不是别人
而是我们不愿意进步成长的自己。

和朋友聊起此事,我朋友说,怕啥,我们公司早就IPO了,倒闭不了,我在体制内,怎么也轮不到我失业,大部分人可能认为,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殊不知,高薪高技能的人也会遇到职业的危机。
不会不可怕,可怕的是除了本岗位的其他都不会还不愿意学,比这个更可怕的是,自己放弃了自己,觉得自己学也学不会。

这个时代,一切都只是时间的问题,想要不被淘汰,没有危机,就要不断的成长。因为社会在进步,行业在进步,年轻人在进步,思维在进步,身边的一切都在进步,假设自己的脑袋因为短暂的舒服而停留,会发现,不努力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倒退”。

 4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高效人士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无论是职场中解决问题,还是生活中“锻炼身体,这套模型都可以使用”。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
千万不要给自己的内心设定一道墙
我不行,我不会。
而是要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
“怎么才能达到结果,解决问题”。

我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并不会写作,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如何排版”“如何撰写文章标题”“没有流量,没有用户”“我每天都会为了没有内容撰写而发愁”,这些种种的问题,都是因为“我把事情想复杂了”“我对自己的要求在开始太高了”,后来我尝试把标准放低一点,比如:

我从要求自己每天写一篇文章改成了3天一篇。

我从思考排版和内容和标题问题

聚焦成,我先把内容做好。

经历了半年之后

我发现

那些急功近利

能够快速达成的“事情”

往往到最后,都是一地鸡毛,根基不稳。



创业也是一样,我们看到市场上很多创业者的品牌活不过半年或者一年,智远觉得这些人可能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创业,解决哪些问题,而可能一开始就把眼光放的太远,觉得真的像别人说的那样,做数据,融资,烧钱,补贴,做数据,周而复始。
而没有注重于当下什么最适合自己,
什么是核心价值,什么是用户想要的。

没有一个人上来能吃个大胖子,就像是健身,“智远也想拥有8块腹肌”,傲人的身材,但是“一顿操作猛如虎的狂虐”,是达不到结果的,唯有把“任务”或者“复杂的事情进行拆分”,简单化,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许才是解决困难最本质的答案。

与君共勉:

1.公司搬家了,工位要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公司预算紧张,需要自己搬,想象着外面寒冷的冬天,加上东西又多,还要收拾,觉得很艰难,最后还是搬完了。
2.同事升职了,要负责一个独立项目的开发,老板要求要在1个月内交付出产品的基本模型,以为压力很大,肯定交付不了,最后还是准时交付了。

3.程序员朋友打算自己想注册一个公众号,写写自己的开发笔记,觉得自己才华不够,写不出深度文章,结果坚持更新了半年,每篇文章阅读量也有2000+了。

有些事情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努力试试,可能真的就成了。只是我们习惯性,在没做之前,先否定了自己,把自己看的太过于渺小,相对的,夸大事情难度,给自己造成压力和障碍,比完美更重要的前提是完成在执行中找方法,行动才是最好的答案,干就完了,年轻又不是没那条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