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永亮

 

上个星期四晚上,做皮鞋的刘总在学员群寻求帮助,希望大家能给他出谋划策。

刘总在鞋业里摸爬滚打20年,过去3次成功预测到漆皮牛津鞋、布洛克和德比鞋的趋势,并加入市场投入,让公司大赚,规模一扩再扩。

最近几年,预测越来越不准了,5次尝试都未能踩中,导致公司持续两年销量走低,货物堆积。他想把以往3次成功的经验提取出来,这样提前知道市场的走向。

在一个行业做了20年,真的可以做到预测市场吗?

01
如果你在预测市场
那么你就是在**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前,分享一个去年11月份《艾永亮超级产品》线下课的学员故事。

胡总从18岁开始做装修,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

过去该做什么产品,决策来源于市场的动向、行业的数据报告、自己以往的经历和同行的探讨,然后开始提前布局未来一年的产品线。

研究该采购什么材料、用什么新的风格、研发什么新的产品,消费者才会喜欢,市场才会青睐。最后,遇到的情况是经销商经常埋怨,销售时好时坏。

胡总和刘总遇到的问题都一样。在一个行业里干了很多年,对行业内所有的风吹草动都能了若指掌,但是为什么没办法抓住每一个机会,提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做出他们想要的东西。

这种依靠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决策就像**,根本不知道自己预测的准不准。

甚至,你明明已经拥有了决定未来的产品,还是会白白错过,根本无法预测。

大多数人把柯达的失败归结于它没有成功转型为数码相机。然而,1975年柯达工程师史蒂文萨森推出了世界上首款的数码相机。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时候,萨森表示,“管理层不喜欢这款相机,因为不用胶卷”。

 

11月29日,我在《产品决策是不是应该老板来做?》的文章中说到:

 

以老板作为直接的决策者,决策依据都是老板的个人经验。考虑市场也只是宏观市场,产品满足的是与老板相同的人群需求。

 

于是,经常出现产品决策很随意,做出了大量无效甚至自嗨的产品。

 

如果市场不能被预测,我们就无法预判未来用户需要什么,无法预判什么产品会火,那么我们只能靠运气去试。

 

我们却看到腾讯从QQ、QQ农场、QQ音乐、微信、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等爆火产品相继诞生。

如果腾讯没有预测到市场,他是怎么做到的?

02
市场的趋势变化
源自用户需求的满足

我把腾讯的成功经验写到《腾讯之道》的书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为了让你更短时间掌握其中的诀窍,我继续用胡总的案例讲述。

“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未来喜欢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从研究报告里,从同行里拿到的都是二手的,经过加工的数据,这根本挖掘不出来什么东西。

以往能踩中风口,是因为一些同行知道用户需要什么,所以做了某款产品,而他刚好也认同,也着手做。

 

“必须走到用户身边去,我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去年他用了4个月的时间,走进近100位用户的家里。早上9点出门,晚上10点才回酒店,回来又马上做分析。

 

“如果你去走一圈,你到最后就会发现,你想的跟用户想的完全不一样,自己所有的想法都是闭门造车。为什么产品老是卖不好,原因就是在这里。”

当走到用户的家里,胡总并没有问太多东西。因为他知道用户的回答里有一些不真实的因素,如果产品勉勉强强过得去就会跟你说这个东西做得很好,给你一个面子。

胡总直接观察用户使用产品的实际情况,记录讨论每一个问题、每一件事情的时候,用户面部表情或者眼神的变化。

“做装修有风格的问题。今年可能流行现代风,明年流行轻奢风,后年流行北欧风。我刚开始也是跟着这些流行在做,但是风一过,市场就不行了,材料积压了一大堆。

我们在洞察需求的时候,不能只关注产品本身的需求,一定关注产品背后这个用户为什么有这种需求,他其实是源于生活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自内心的这种情感需求。

我们抓住了这个,就不用去看今年流行什么,明年流行什么,他们未来的需求你都拿捏得死死的。”

 

4个月走访回来后,胡总便开始着手规划产品。当第一代产品调整后,在几个用户家里试装,用户和经销商就主动发朋友圈宣传。

 

因为经销商有自己的圈子,没多久便有三十几个经销商过来,有的开7小时的车,有的坐12个小时的火车专门过来看,一批看完又一批。产品还没生产,就已经预定了两个月的量。

 

未来市场趋势的变化,并不是用户想法变了、审美变了,而是需求被一个个挖掘出来,被一个个产品满足。

 

腾讯为什么能做出一个又一个超级产品,原因也是如此。

这不是预测了市场,也不是预测了用户的需求,而是做好了用户洞察,精确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做出一个个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

如果靠着行业研究报告、靠市场的动向、凭自己以往的经历和同行的探讨,就推测用户需要什么、未来什么产品会流行,这与**无异。

因为刘总面临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涉及商业隐私,下文我仅为你提供一个解决的思路。

 

  • 在茫茫的人海中找到自己的用户群体,识别每一类用户的角色,并把所有的用户进行分类。

  • 挑选出6-30名用户进行深访,挖掘用户的特征,需求,价值观,心理意义等。

  • 对用户进行细分,排出优先级,刻画用户画像,确保后期所有的决策都来自用户。

  • 通过还原用户场景,发现仍未满足的需求。

  • 扩大用户群体,验证已经发现的需求,验证完毕后开始调整产品。

这个过程中,本质上我们做的就是用户洞察,用户洞察可以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如果你想知道用户需要什么产品、想寻找新的创新点想要找到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想要做出差异化的产品想要验证自己的产品想要优化用户体验想要精准选择高转化的渠道和广告投放方式……

如果你想要快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方老师咨询和探讨,我将竭尽全力帮助你一起渡过难关。




图片来源网络,无法联系到版权持有者,侵删。本文为艾永亮超级产品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ailaosi01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