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OMG的郑坚就腾讯新闻之海量服务探讨中对产品、开发、运营都做了分享,如下:——产品篇1. 聚焦核心需求,少既是多。
基础需求做到极致,再考虑做别的,否则做了效果也不好。腾讯新闻客户端现有专题、直播、图文、离线都是都是后来根据用户需求加的。2. 不要过度设计,考虑普适性:
海量产品是要接受所有用户群的。App的自由度会陷入怪圈。新闻的切换频道功能,一开始所有的客户端都是把导航栏平铺的。后来很多App把导航系统改成了左划的方式。有一个问题,就是会导致用户要去想。对于比较新的设计,我们有一个简单的衡量方式:看看家里的老人能不能用这个App,只需要观察一阵就知道适不适合上了。 所以腾讯导航栏还是平铺没有改。3. 宁要90%,不要80%
腾讯新闻一共四个tab页面,图片跟视频占两个,用户点进去之前预期是什么?点进去之后预期能不能达到?第二天用户会不会回来?腾讯新闻90%的任务是在第一个新闻页卡完成的,后面的tab都没有做到90分。资源就这么多,哪个能做好就专注做哪个;用户的注意力有限,不要用不好的东西转移他。4. 功能多闭环,多问一个now what
社交化、个性化的演化?——腾讯有qq关系链,有人提议新闻客户端做好友阅读圈,看别人阅读过、评论过的东西。有一个问题:读了之后干什么?这是新闻,不像小说,新闻的特点是短、时效性强,用户进来好友阅读圈,看几天前看过的东西有什么用?个人中心,做个性化?——点击别人的头像可以打开这个人发表过评论。又一个问题:进去一看,质量不高,内容老,流水账居多。用户下一步做什么?这样的个人中心设计就很不好。所以,如果没想清楚一个东西做出来能干什么,就不要放出去,否则收不回来。一旦放出去就会有很多挑战和压力,团队难以控制。——开发篇1. 快速迭代,小步快跑(开发模式):push系统优化;2. 快、稳定超过精巧性;3. 快、允许出错超过慢,不出错;4. 边重构边生活 : 评论系统升级,图片,LBS,各种聚合新闻客户端的后台从是腾讯网延续过来的,有很多基础服务,比如评论是5、6年前构建的,很老,像是聚合回复、带上地理位置、支持上传图片和短视频,都是升级迭代上去的。这些功能的加入过程可以说是客户端和后台团队互相牵拉着走,有时候我们客户端送到苹果应用商店审核时后台都还没做好,可能审核通过的时候是后台刚出来的时候,而且刚开始上线的时候机器、容量都没有放到最大,都是在运行中提高的。——运营篇1. 快速灰度策略
腾讯新闻客户端是按天甚至小时来做灰度(常规则是周)。为什么这样做?第一,新闻客户端本身的迭代速度比较快,一般4~6周就有一个东西出去;第二,一个功能放出去如果不能很快灰度到一定数量级,就看不出表现,因为我们的技术功能跟运营商分布、网络稳定性有关,灰度太小,即使放到20%,这20%里面又有20%的波动,误差太大,真实的效果就看不出来。所以我们的策略就是快速推出去,实在出问题就回滚,责任我这边担着。
2. 有损服务
3. 先扛住再优化 :新评论体系
4. 立体监控(我们是按5秒的监控级别)PS:市场几分天下,大家都在抢用户,也重运营,但核心还是在用户体验上,用户用的不爽品牌传播做的再好,产品一用push慢、功能bug多、体验差,不出一天照样被用户毙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