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做题:
你猜小黄人与史努比,谁更受欢迎?
你猜对了。
将《史努比:花生大电影》与《小黄人大眼萌》上映期百度指数作对比,前者只是后者二十分之一。

为什么小黄人更受欢迎?
毕竟小黄人的「梗」足了,打红圈圈的都是——
请看小黄人的百度需求图谱:


而史努比没有「梗」——
请看史努比的百度需求图谱:


是啊,如果你的品牌像史努比一样,只是一只萌萌哒但没啥梗的白狗,混迹于101忠狗、闪电狗、刘看山、刀刀、天才眼镜狗之间,拿什么骗受众眼球,骗情感,骗行动?
而小黄人,通过《卑鄙的我》让受众能联想到神偷、奶爸;通过《大眼萌》让受众能联想到大眼、爱吐槽;通过小游戏《小黄人冲冲冲》让受众能联想到小黄人冲冲……
有「梗」才做事件营销
这就是事件营销的价值——像小黄人的《卑鄙的我》、《大眼萌》、《小黄人冲冲冲》一样,给品牌抢眼、走心、爱传的梗,进而名利双收。
如何找梗?无非赋、比、兴三种玩法。
● 所谓「赋」,违和感
用违和感赋予人事物不同的意义——就像丁磊养猪,北大屠夫杀猪;就像如果有一天大黄鸭进了全聚德,还出了限定版烤黄鸭;就像海伦凯勒太阳镜,用《假如给我一天光明》的盲人作者命名做太阳镜的包袱,用黑色幽默巧妙带出太阳镜的遮光。
● 所谓「比」,做类比
用其他人事物,类比你的品牌与产品——就像神州专车Beat U的事件营销,将神州专车类比为好叔叔,将Uber司机类比为怪蜀黍,让一个叫神州专车上天堂,叫Uber下地狱的梗跃然纸上。


● 所谓「兴」,树联想
从其他人事物,联想到你的品牌与产品——就像神州专车「冇一例」的深圳报纸头版刷屏事件,从自己的司机冇一例吸毒前科或重大刑事犯罪前科,带人联想到这3086例都是滴滴、Uber司机,又是一个叫神州专车上天堂,叫滴滴、Uber下地狱的梗跃然纸上。


在事件营销前,先想藏什么梗——或赋(违和感),或比(做类比),或兴(树联想)都好——没有梗就别玩了。
就算玩了,结果也不会好过那萌萌哒白狗史努比。
原作者:波旬文章来源:他化自在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