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不止文案。 文案君(Mrcopywriter)你的文案学习站!
题图来源:Ritratto di signora
本文为作者投稿授权文案君独家发布
来源:文案君(ID:Mrcopywriter) 作者:Nocandy
编者按:
认识Nocandy很是巧合,因为我个人喜欢#手拍文案#,凡是在街头巷尾看到有趣的民间高手作品必定“立此存照”。刚好Nocandy也有随手拍文案、拍有趣店名的兴趣,经常把她这几年在很多城市“积攒”的存货与我分享。
Nocandy,是一位地产文案,善吐槽也擅于隐藏自己,闲聊时会告诉我她所经历的一些广告圈的趣事。时间一直在往前走,他们这些“老”广告人知道的,我们不一定知道,可她依然相信好东西会传承下去。
下面这篇是从她QQ空间中转载的一篇日志。她说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职位的小文案,不想向任何人传递价值观,只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和一些小感想。
一个地产广告文案如何一年读完100本书
不用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已经完全能够做到。
今天看见一个同行QQ群里的群友在抱怨“基本上天天加班到晚上11点”,顺手就回了一句“这好意思叫加班吗?”
对一个在这个苦逼行业里折腾了13年的人来说,晚上10点以前根本不算加班,我们这些加班汪的人生,都是从晚上10点才刚刚开始,怎么好意思跳出来说“天天加班到晚上11点”,哥们儿,乖,别闹了。
接下来就进入本文的中心内容,在加班这么多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地产广告文案怎么一年读完100本书?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上天不会因为地产广告很苦逼,就额外每天多给一小时,半秒都不会!
去年我一共读了119本书,全是纸质书(不算各类杂志,不算网络阅读,不算碎片化文章),且全部做了摘抄。内心刚有些小骄傲的时候,在网上马上就看到一个本行业大佬竟然读了199本,而且很多都写了读后感和评论。看来,单就读书这一项来说,和行业大佬之间就还有80本的距离之远。
经常会有些朋友问我这个问题,一年之内怎么读完这些书?那就叨叨一些自己的亲身感受吧。
1. 首先,不依赖智能手机阅读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把别人“以为用来读书”的时间真正用来看书了。
经常要承受很多人问我一个相同的问题:“为啥不用智能手机?”说实话这个问题我真的已经听够了!
这还不算完,接下来这个问题之后对方往往都是千篇一律的“布道”言论——“你不知道,手机上有很多有用的知识,很新的知识,速度最快,是看纸质书看不到的,而且还可以把书下载下来在手机上看,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然后一口气BALABALA个没完!
就这一个问题,我想说一个现象,再说两个自己的观点。
A、用智能手机的人,都是在低头看书吗?
现在的地铁里一般都会听到这样的广播:“请抓好扶手,不要低头看手机……”任何时候放眼望过去,不管是在走路,还是在等人,哪里都是低头看手机的人。在大家都没用智能手机的时候,这些人难道都是在地铁里低头看书的人吗?
如果真是这样,中国人均阅读量怎么可能每年只有4.39本,只是日本人的一半?!大多数人在手机上到底看什么?自己知道就算了。用手机在看书,只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借口罢了。这个话题,不宜辩论,也不想辩论。
据我观察,大多数用智能手机的人,不但没有利用了碎片化时间,反而被智能手机把时间碎片化了。
B、“有用的知识,最新的知识”不一定从智能手机上获得。
2015年的某一天,老板兴冲冲地拿着手机跟我说“赶紧来看看这个广告真好,你没用智能手机,肯定没看过!”我拿过手机看了一眼,话没过脑子就回了老板一句,估计把他气到了。——“这个广告就在公司某个书架上的某本书里,我两年前就看过了,而且做了摘抄,有我的摘抄本为证。”
后来,老板就很少跟我分享“最新”知识了。(我这绝对是看书把自己看傻了,不嘚瑟不会死,这一条大家别学我。)
在信息量超载的今天,寻找、过滤、筛选有用的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能力,如果真想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和知识,智能手机并不是唯一选择。
手机上每天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都会让你深陷其中,不知不觉浪费了太多时间!很多人都和我说过这样的体会,“今天一天没事,到晚上发现自己竟玩了一天手机。”
2. 其次,没有任何职位在身
这意味着你可以把别人用来听下属汇报工作、告状、拍马屁的时间,把领导用来拍老板马屁、陪客户吃饭喝酒唱歌洗澡的时间用来看书。
在地产广告行业里,如果30岁之前没做到指导级或总监级别,35岁的时候没做总监或副总,或者开公司当老板,就别在这行混了。从这个角度讲,我应该算是个LOSER。
说起来,我真的是个奇葩,在这个都是年轻人的行业里,30岁才入行,一直做到今天,到现在连一张名片都没混上,而且在职位上,前面没有加过“资深”,后面没有加过“指导”。我只是个年龄很大的小文案,而且根本不想指导别人。
至少到今天为止,我还没见过和我年龄一样大的人在坚持写文案,从十几年前的报广、软文、户外、道旗一直写到今天的微信,具体到每个标点的校对,事无巨细。
无形之中,时间就比那些在行业的阶梯上非常“上进”,非常“求进步”的人多出了很多时间。身为一个小文案,很少有人会主动走近我,只会有人偶尔因好奇而打探“这个人年龄这么大怎么还在做文案?”。平时基本没有社交关系,我也不必为了升职加薪这事去老板面前刻意表现,时间就是这么多出来的。
3. 再次,把不如意的时间都用来读书
这意味着你可以把和本来用于和同事拉关系的时间用来看书。
13年来,我呆过很多公司,不少城市。就像“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句话一样,在这些年到处流浪的过程中,让我感觉满意的城市和公司都很少。
在不满意的生活里,读书是让自己不致和环境一起堕落的好方法之一。成本很低,低到几乎不花钱。虽然存在北京的书大概有10箱,但现在我已经很少买书,每到一个城市就办一个借书证,就拥有了一整个图书馆的书,无论呆半年还是呆一年,绝对读不完!
很多读书的人内心都有点清高,估计我多少也沾染了这个缺点。当身处一个渣环境的时候,很难说服自己浪费时间去和周围人搞好关系,有时候甚至连假装都做不到。我的做法是干脆远离,就节省了出很多用来和别人相处的时间。
回头想想过去的这些年,那些不愉快的日子里,读书量确实要比人际关系和谐的时间里读书量要高很多。
4. 出门尽量坐地铁和火车
每次交通时间也都可以成为你的读书时间。
一方面,地铁快,是最靠谱的交通方式,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如果路途很远,在地铁上正好可以看书,无论站着坐着都可以,但在公交上看书就不可能。
飞机速度比火车快,但非常浪费时间,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恕我不在这里展开来说了。2015年从重庆坐火车去广州,来回的路上,把密密麻麻全是字、厚达432页的《中国园林美学》读完,车还没到站。
这是我记忆中效率最高的一次阅读,同时成功避开了车厢里一直主动来搭讪打发时间的人。那么厚的一本书,如果在平时,最快估计也需要一星期。
5. 只收看固定的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
这样你就不会拿着遥控器或鼠标在电视和网上浪费无底洞般的时间。
回想最近这5年,我固定收看的电视节目先后有过《非你莫属》、《最强大脑》、《金星秀》、《奇葩说》,其他的电视节目几乎都没看过,无论当时有多火,都没看过,对错过的那些所谓的好节目,不后悔,没遗憾。
6. 周末尽量去图书馆看书
在家里看书,一会儿去动动这,一会儿去摸摸那儿的经历,估计很多人都有体会;在床上靠着枕头看书,基本用不了多久,就出溜进被窝去了。
因为现在在看的书,大部分都不是学生时期那种点蜡或打手电筒熬夜也要看完的小说了,大脑是一个很懒惰的器官,在舒服的环境里,会“放弃”思考,看一会儿就睡着了这种事,在我身上也都发生过。这种情形在图书馆,基本不可能发生。
今天暂时想到以上这么多,就先写到这里。
当然,我至今是个LOSER,很多人会质疑,你读了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到现在也没见你升官,没见你发财。
不错,到我这个年龄,仍然在做一些很多人看来根本没用的事,比如,读书这件事。有的人说,这是心态年轻的表现,有的人说,这是傻,读书读成了书呆子的表现。
人这一辈子,抵御名利的诱惑真的很难,我不是圣人,也不例外。要说我没羡慕过别人,那肯定是假话。但关于读书这件事,我可以试着来说一下自己的一点小体会。
1、“读书的目的,为了要与好的东西见面:好事、好情、好人、好物。”
——这句话摘自台湾女作家萧丽红的小说《千江有水千江月》。除了考学考证时必须要读那些书以外,这些年来读的书,有一部分是出于兴趣,有一部分是出于好奇心,基本都无关功利,直接和广告相关的比较少,但也正是这些非广告类的书,给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让我在至今不用智能手机时,仍然跟得上别人的脚步,让90后的同行和我聊天没有和父母辈聊天的感觉,让我能在自己所到过的城市里有幸认识一些自己以前非常仰慕的人。否则,谁会花时间和我这样一个“社会闲杂人等”见面呢?
2、是为了老年以后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世界。
这句话一点也不虚,看看身边那些热衷于扎堆儿跳广场舞,一天到晚抱怨儿女不回家、不打电话的老年人,小时候看到的那些冬天窝在墙根儿晒太阳聊国家大事的老年人,现在在城市里看到扎堆儿钓鱼的老年人…….这些人大都没有自己的精神世界,需要儿女或别人的陪伴,才能找到安全感和存在感,一旦只有自己一个人,难免会觉得日子非常难熬。
我老了以后不想做这样的人,就要在还不算太老的时候,尽量培养一个独立的个人爱好,形成自己独立的精神小宇宙,才不需要来自外界的陪伴。打球还需要两个人,读书自己一个人就够了。
3、高晓松在《如丧》中写过这么一段微语录:
其实没几个孩子长大真成功了,而且成功是命无法教育。所以最需要最实用的教育是:如何在没能成功的人生里随遇而安,心安理得地混过漫长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这时候,那些“没用”的东西就变得弥足珍贵。
深以为然。
无论一个人多“唯物”,都必须承认一个现实,成功无法复制,即使用了相同的配方。举例来说,即使2005年以后的超女们再优秀、再努力、再漂亮、唱得再好,中国也不可能再有第二个李宇春了。
成功是大量偶然事件的集合造就的产物,就像人类的诞生一样。如果时光倒回亿万年前重来一次,已经不可能再产生人类这样的物种,最现实的例子就是今天的猩猩和猴子再也不可能进化成人类了。
记得有个人类学研究学者的演讲主题就是:社会是一群失败者的集合。虽然没机会到现场去听细节,但这个标题不正告诉了我们,成功才是最偶然的事嘛。
在鸡汤文和成功学遍布的社会里,如何面对我们都必将是“失败者群体中的一个”这个现实,如何坚定内心,在世界上咬着牙活下去,比做学问还难。
前段时间和苏州90岁的鲍老师通电话,他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内心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块心田,慢慢浇灌它,否则你没办法在这样的社会里生存下去。”时至中年,对这一点已经有了不少亲身体会。而读书,无疑对安顿身心有巨大的帮助作用。
曾经看过这么一段话大意是:抬头看看四周,身边的人都在低头玩手机,证明机器已经赢了人类。
所以至今仍然不愿意依赖用智能手机完成阅读。但是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近期的愿望是,求神赐我一个不嫌弃我用非智能手机的公司吧。
Nocandy:
对一个地产文案来说,人生的真相往往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可能只是为一个LOW B开发商写户型解读。但罗曼.罗兰早就说过: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THE END—
文案君推荐阅读温柔点戳以下链接
文案老司机的64种修辞主义(上)
再见4A,可是广告人还能去哪?
不要把广告当作救赎
好文案是什么鬼?他们都死哪里去了?
我分析了100篇文案痛点发现:99%不是真痛!
如何用一句话激怒文案?
用我八年写文案、做PPT的经验,教你如何治疗“没思路”这个病
文案,是一种信仰
☞ 文 案 入 门 热 文 推 荐:
回复 25 查看:知者解悟 | 文案到底是什么?
回复 40 查看:文案新人18招 | 快速养成初计划
回复 117 查看:古董级70页PPT | 我是怎样写文案的?
凡转载原创文章:请标注:微信公众账号:文案君(ID:Mrcopywriter)作者:那口虫(ID: wenanjun01)并附二维码,非经同意禁止转载,否则一律视为抄袭。
关 注 文 案 君 就 是 一 场 冒 险,至 今 我 仍 不 觉 得 安 全……
新 浪 微 博:@ 文 案 君-
投稿 ▏商 业 ▏文 案 合 作
那口虫(Wechat ID: wenanjun01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