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自己刚开始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偶尔会遗漏一些内容异常情况的页面,后来自己尝试着利用用户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形式来梳理数据加载相关的页面,我发现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遗漏的情况,大致思路如下:

  • 初次进入时,页面内容为空;

  • 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内容开始增多;

  • 内容过多时,需要加载了(加载机制是什么,加载状态是怎样的,数据的来源是什么,规则是什么)

  • 内容更多了,需要开始分类、筛选、搜索;

  • 内容过载了,需要开始内容的清理。

是不是不太容易记住?那是因为我们人类比较擅长通过故事的形式来理解这个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经常在讲故事的原因,故事便于理解,也容易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我也尝试着将这串东西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解一下,方便加深印象。

小A开始使用了印象笔记,刚刚进入App时,发现没有什么内容,只有系统创建的一条笔记,于是Ta便创建了自己的第一条笔记。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创建的内容也逐渐增多,刚开始的时候还能够直接查找到所有的笔记,后来每次查看的时候都需要手动刷新很久才能找到或者需要使用搜索功能。
再后来笔记越来越多,没有办法了,小A就开始创建笔记本来进行分类。就这样维持了一段时间后,笔记本也不够用了,于是小A便开始给笔记添加标签,通过不同的维度来进行内容的分类。最后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于是小A就只能将一些不重要的笔记删除了。
这就是我们小A的故事,归纳出来可以得到关于内容的这么几个阶段:
  • 没有内容(初次使用,引导创建);

  • 内容不多(直接展现);

  • 内容过多(分类、标签、搜索);

  • 内容过载(删除)。

可能在上面讲述这个的故事时,有一个被大家忽略的细节,这个细节就是我在说初次使用的时候,特意强调了一下,没有什么内容,只有系统创建的一条笔记。其实这个才是本文想要表达的重点,也就是内容为空的设计。
一. 为什么设计为空页面
为什么需要进行为空页面的设计呢?先看看下图:

如果你是一个新使用某App的用户,看到这两幅图,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么?你知道接下来需要做什么吗?这样的一个页面,没有给出来任何有用的提示,对于用户而言就相当于进入了死胡同,而我们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不是么?
想象一下在这几种类型的产品中,如果新用户初次使用时,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景会是怎样的:

在社交型产品中,用户初次使用时,发现没有任何好友,App也没有给出相应的好友推荐,并且也没有添加的引导;


在内容型产品中,用户初次使用时,发现没有任何内容,没有默认关注的内容和系统推荐的内容,需要先关注才能看到内容;

在电商型产品中,用户初次使用时,发现没有默认推荐的人气产品和活动精品,需要自己先去找商品。

毫无疑问,如果一个新用户进入到这样的一个App内的话,大多数人很有可能会怒卸App…接下来让我们先看一下可能出现内容为空的场景都是怎样的。
二. 常见的内容为空的场景
根据用户使用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内容为空的页面可能出现的场景有两种。一种是初次进入时,发现没有任何内容,一种是未加载出内容,下面我们就这两种场景进行简单的说明,并且说一下常见的应对方案。
1

初次进入时

初次进入时,遇到最多的就是内容为空的问题了,因为用户刚刚使用产品,没有任何的行为数据,所以内容很有可能是空的,所以需要想办法给这部分新用户展现一些内容。 

然而在想出来对应的解决方案之前,我觉得我们需要先弄清楚问题是什么,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场景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

下图为常见的用户生命周期全过程,和我们经常说的AARRR模型很像,而初次进入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户为什么要来,以及来了应该怎么上手的问题,大多数产品都会为新用户默认推荐一些内容或者引导用户完成一些任务。

以上文提到的电商产品为例,用户为什么要来?主要的目的就是浏览商品并产生购买,那对于初次进来的用户应该如何上手呢?对此电商产品通常都会有着Banner轮播、活动推广、热门商品推荐来帮助新用户上手,而且在一些空页面中也会进行商品购买的引导。

其他的产品也是类似的思路,比如用户使用社交产品就是为了社交,而新用户初次进来时,并没有相应的好友关系链,所以针对新用户进来之后更多的就是基于好友关系的引导。而内容型产品初次进来更多的就是关于内容的推荐与展现,比如推荐热门的作者与内容、默认的栏目关注、默认在书架上放置几本书等。
2

未加载出内容

未加载出内容其实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加载过程中还没有加载出内容,一种是加载完之后没有内容。我们先看一下前面这种情况,在未加载出内容的时候,大多数的App都会选择使用默认的占位符,从而避免出现白屏的情况,在内容加载完之后再显示具体的内容。

另一种情况是没有加载出来数据,可能是网速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内容本身并不存在,而内容不存在的原因又可能是内容本身就为空或者说内容已被删除,然而不管是哪一种场景,都应该避免用户走进这种死胡同,需要能够给出用户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说给个404什么的…

如果是网速原因造成的,需要告诉用户发生当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给出的建议方案是什么,是重新加载还是建议看本地的东西。如果内容本身不存在的话,也需要告诉用户发生了什么,以及当前还能够做些什么,或者进行一些内容的关联推荐。

三. 小结

因为内容为空出现的场景不同,用户的目标不同,造成的解决方案也会不同,比如在初次进入时,要解决的就是用户为什么要来,以及来了之后如何上手的问题,所以更多的是为了引导用户,引导用户去消费内容或者完成任务,可以通过隐喻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默认推荐的形式。

而在未加载出内容时,更多的是需要告诉用户当前发生了什么,用户能够做些什么,需要能够给出建议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最高层次的肯定是在解决问题之上的情感化设计。

由以上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到,在不同场景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问题的不同也会造成解决方案的不同,但是核心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就是避免用户走进死胡同,对此可能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 默认的推荐内容;
  • 引导用户消费内容或者完成任务;
  • 告知用户发生了什么(使用用户能够听懂的语言);
  • 给出建议的其他解决方案;
  • 情感化设计。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主要都是围绕内容为空展开的,欢迎斧正、指点、拍砖…

产品学习|交流分享

公众号ID:产品经理从0到1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