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师傅出道了。
一袭青衣,似笑非笑,马师傅站在华山派(出所)的面前,一闭眼,开始做起他的“白日武林梦”。
这是马云荧屏首秀《功守道》的片头,他在片中饰演的角色叫马师傅,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分明演的是金庸笔下的风清扬。
| 马云和王菲推出合唱单曲《风清扬》,很多人说“马云声音污染了天籁”,也有人说,“这首歌最大的亮点还是马云。”
马云的荧屏首秀串联了整个双11的预热期、爆发期、收尾期。如果这是一场营销,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不仅带起了双11的节奏,而且顺利引燃了优酷和虾米的流量。
对此,网络最多的评论是,“马云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
然而信马云的人都知道,马云从来都是有梦想就可以为所欲为。
十年一觉,马云的功夫电影梦
马云出生在1964年的杭州,在那个娱乐活动欠缺的年代,马云小时候常跟父母去听大书,尤其喜欢听侠义故事。“金庸先生的小说更是让我痴迷,总梦想有一天也能行走江湖,行侠仗义!”
也许是受了太多金庸故事的影响,这个武侠中二少年瘦弱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争强好胜的灵魂。他经常和人打架,用他的话来说却是“没有一次是为自己,都是为朋友。”这是他从书中学来的义气。
可惜的是,马大侠学习却不怎么好。初中考了两次,高中考了三次,大学则是凭着英语出色而破格被录取。
马云曾连写了4个怕来形容高考失败对他的打击: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家人埋怨,怕自己会永远抬不起头,怕自己没有未来……
因此他遍读金庸,却偏爱令狐冲。只因他冤枉、委屈、倒霉,却要一路打过来。“要成为高手,就必须经历千辛万苦。”这是马云总结的金庸大侠套路,也是他自己的信念。
或许是出生于9月10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年轻的马云曾经以为自己的使命是做一名老师。教英语那些年,他常常在课堂上讲令狐冲和风清扬的故事,那个时候,他以为自己是风清扬。
但是学校稳定温吞的环境却容不下他的野心,很快他开始折腾创业。
第一次创业是开翻译社,第一个月收入600,入不敷出的业绩让很多社员灰心。但马云却不放弃,他不惜背着麻袋坐火车去义乌批发鲜花礼品,在杭州街头穿梭售卖,以此补贴翻译社。
这样坚持了3年,翻译社才盈利。
也是这次创业,他得到出差美国的机会,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成了他第二次创业的契机,创办了中国黄页。
| 1996年,马云在中国黄页
第二次创业他离开杭州去北漂,四处贩卖他“互联网可以连接世界”的理念。但没有人听得懂什么是“高速信息公路”,他们只觉得眼前这个大头大眼的人,说起话来有点疯狂。
马云北漂失败了,他在夜晚的大巴车上,望着窗外北京的灯光,喃喃地说道“再过几年,北京一定不会这样对我。”
马云回去了杭州,却从来没丧失希望,他说除了风清扬,他还喜欢侠客行里的石破天,因为他简单、执着。
马云的执着让他开始了第三次创业,他创办阿里巴巴,把创业看做闯荡武林,带领18罗汉开始行走江湖。
这支曾被吴晓波评为“乌合之众”的队伍,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先后从美国高盛和日本软银那里先后拿到共2500万美元的投资。
美国福布斯杂志注意到这个突然从中国崛起的年轻人,并将马云印到了这本全球最具经济影响力杂志的封面,马云从此一战成名,阿里巴巴的发展也势如破竹。
他从不吝提及金庸对他的影响,杨澜曾经在访谈中问她,是什么造就了他的商业天赋,然而他却答“我不觉得我有什么经商天赋,我只不过喜欢看金庸小说。”
金庸的武侠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马云理想的寄托。在梦想暂时没有成真的时代,他从那些故事里,源源不断地汲取着能量和养分。
“金庸的小说充满想象力,充满浪漫主义和侠义精神。尤其是侠义精神,替天行道,铲平人间不平之事,给我个人的影响非常深,对阿里巴巴文化影响也非常深,我觉得男人一定要看金庸小说。”
| 2006年,马云在淘宝三周年的江湖大会上cosplay风清扬
创业成功后,马云的武侠梦一直没有断绝。阿里巴巴刚创立的那几年,他常常开玩笑说,“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你们也别奇怪,因为我一定去拍风清扬的电影了。”
这个功夫电影梦,一做就是十多年。
马云的逆境太极
马云的中年危机发生在2011年,他46岁,再次上了福布斯杂志封面。
不同的是,这次他被描述为:“46岁的马云最近度过了一生最难熬的日子,企业价值观的崩溃困扰着中年马云和他的企业。”
这一年也是马云的本命年,他似乎在劫难逃。
他自己出现在了三次发布会中。一次是因为中央电视台曝光淘宝出售假货,一次是支付宝股权转移风波,第三次则是因为当时的淘宝商城修改规则遭到巨大反弹,引发所谓“十月围城”。
社会舆论开始一边倒,人们不再着迷“马云教”,而是开始指责马云自私、没有契约精神、不懂江湖侠义……
甚至有极端的反对者在香港公开为马云设立灵堂诅咒他,对他的同事亦是如此。
马云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用闯江湖的硬碰硬打出自己的天下。
这也是马云那些经典语录常常给我们灌输的鸡汤,“今天很黑暗,明天很黑暗,后天就是光明,但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夜晚。”
但46岁的马云却有点撑不动了。“在遭遇到这些困境时,你翻看中国商人古往今来的历史,发现他们都是不能善终的,只有我的一个老乡例外,那就是在传说中与西施一起归隐江湖的范蠡。”
他前后遭遇7次致命性的打击,这七伤拳太痛了,他想到像风清扬一样归隐。
以至于熬过这最艰难的一年后,他把整个阿里巴巴的理念定为修身养性。他开始不太出现在公司,把更多的时间回归家庭。
他甚至,剃了个光头。
这是他这个热血中年面对危机能做的最不理智的事情。
“该容忍的容忍,该放的放,该下手的时候下手,而不是像一些年轻人一样,直接冲上去。我48时,不应该像28时那样做事。48岁的人,应该要更加讲究策略、道理、胸怀。”
这一战太痛了,一直到2014年,阿里巴巴纽约上市,马云还没缓过来。他当了首富,他却仍然不开心。
“我希望人们把我看作是企业家,这是一个自娱自乐的人,我希望成为我自己。”
| 只有登过8000米的高峰,才知道那一刻有多想要逃跑。
马云开始看道德经,开始将打太极的领悟渗透到阿里巴巴的管理里去。如果商业是务实,那么太极就是务虚。
人总要通过一些看不着摸不见的东西去调和生命的节奏。
“我静下来,公司就会静下来。慢慢去思考。有些问题在慢的时候反而会变得清晰。”
这是马云的逆境太极。
攻守道的的攻是30岁前的马云,他年轻、努力,为肩上的责任,他需要三十而立,所以任何事他勤勤恳恳努努力力,去干,去挑战。那个时候他不拍电影,是时候未到,历练不足。
功守道的守是50岁后的马云,他有了钱,但他更想要做个大侠,回报社会。他知道他的天命,他从他的生日9月10日就能推测出,他命中注定是风清扬。
所以他的微博名字是“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而不是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
所以他要投资1000亿做达摩院,要做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台上他还是那个字字珠玑的马老师,然而台下,他知道自己该退了。
正如他在2013年接受李翔采访时说的一样:
“我的体力不行了,体能不如当年。我对无线互联网的理解,对互联网接下来的理解,对年轻人的想法,思路跟不上了。
所以,今天我以从道家里学到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去培养下一代的领导人,培养生态系统,无为的生态系统。让它慢慢、慢慢生长。
至于退,其实心里面,我已经退了。我已经退了。”
*本文素材均整理自马云公开采访和微博记录,文中叙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馒头商学院立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