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圈里流出一张截图,关于微信下一个版本就会上线的新功能:

经“小道消息”冯大辉向微信大佬确认,图是真的。微信十分体贴地分出了三类“不常联系的朋友”,以便于用户对他们做出下一步动作。但“下一步”具体是什么操作?一键删除还是相互屏蔽朋友圈,没有人知道。

对一些观察者而言,新功能的意义不在于本身,而是微信所迈出的这一步。在冯大辉看来,这是固执的微信在加快步伐转变的迹象。

但紧跟着,三表推文《微信这新功能让很多人来尬聊》,直接点出新功能给人的感受:我屁股痒,微信却挠了我的脚心。

事实上,微信近一年来确实更新了不少功能,但许多功能上线后,大多反馈都是:隔靴挠痒,没能戳中要害。

公众号界哀鸿遍野的当下,“心里有戚戚焉”的内容创业者也在自我反省后,反观起平台方的问题:

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新功能作用有多大?

功能本身的限制将让内容创业者面临怎样的瓶颈?

微信公众号真正能唤醒用户的大招是什么?如何促活?

有时候,自身以外的原因,或许更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


微信公众号的成熟和停滞

前两日,微信官方公布公众号最新数据为:超过2000万,算是对于这一众说纷坛的数值,首次给予确定的回应。

庞大的数值、叠加的增速之下,微信公众号看起来并不像一个未满五岁的“孩子”。但事实上,从内部生态、平台功能上看,不少观察者已经发现了公众号的不成熟之处,和成长停滞的迹象。

微信公众号

顺着近一年的时间轴捋过来,公众号在功能上的更替和变化仿佛克制到“停滞”。新榜统计,自2017年以来,微信公众号的变化如下:

在自媒体人看来,不少新增的功能像是“泄气时给来的三瓜两枣,逗你开心,等你下肚了才发现是鸡肋。”

三表在《裹足不前的微信》中谈道,“譬如‘定时发送’这功能,有啥用?你文章‘定时’了,但我人是‘钉死’的,我的文章发出后第一时间互动啊,我得哄着这帮祖宗啊,我得打滚要赞赏啊”。

而“定时推送”功能推出之前,运营者已经呼吁两三年了。

助力微信公众号的大招:看一看、搜一搜

5月16日晚上,微信实验室推出“搜一搜”、“看一看”,新增的流量分配和内容分发入口,让自媒体人兴奋难眠,当晚就有人将“看一看”比作微信内的“今日头条”。

但这两个带着无限可能性的产品,并没能缓解自媒体人的焦虑。

李俊在“俊世太保”在《留给“看一看”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中提到,曾对微信做内容信息流充满了期待,但看到成品后,心中充满了失望。信息冗杂,难以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不符合用户期待。

借冯大辉在“小道消息”中提到的观点:小问题上别纠结,大方向上给点力。才是用户期待的。


微信公众平台已经落后于内容创业者的生长


微信的功能设定是否已经限制了内容创业者的生长?又是如何限制的呢?

先天性的问题,是微信公众号所处的阅读场景,社交性强,容易被打断和干扰,难以进行深度阅读。

魏武挥此前在新榜发布的文章《内容创业者做App,是时候了》中提到:社交链条的存在,使得文章的传播(表面上的数字)得以极大促发(无论是点对点聊天还是朋友圈),但也使得文章的阅读完成率(实际达成的完整传播)堪忧。

另外,作为公众号文章“二次传播”阵地的朋友圈,自推出“最近三天可见”功能后,也使得不少自媒体人心头一紧:这不是等于间接遏制原创内容输出者的积极性?如果所有人都对你“三天可见”,你还会那么肆无忌惮地分享内容吗?朋友圈里的氛围也变得难以言喻。


像魏武挥、冯大辉、三表等这样的行业大V,屡次推文对微信平台的功能进行探讨,呼吁新变化,背后是无数内容创业者面对强势平台的无奈。


如何促活沉睡的用户?不妨开开脑洞

微信公众号运营主需要怎样的功能?在《微信这新功能让很多人来尬聊》一文中,三表表达了自己的期待:

一键清理单删好友功能:简单说,这个人性逻辑在于:明月照沟渠的删掉,明月照我的留着,不说话也留着。

一键清理公众号沉睡读者:有些读者2013年就点了关注,而后毫无互动和赞赏,看着来气,留着降低打开率。

公众号留言自动回复功能:面对说我**、写软文的读者,能够关键词回复,一键反弹,持续羞辱。

如果不考虑实现成本和技术限制,小编们最期待的功能是什么?微信公众平台释放出怎样的大招才能促活粉丝?榜妹结合小编们的呼声,进行了些“开脑洞”的猜测:

脑洞一

 “推文发布五分钟内可撤回或修改” 功能

今年年初的一场奥斯卡乌龙,引发了一起公号界的“连环车祸”,手速快的小编均无一幸免,奥斯卡颁错了奖能立马更正,但对于只能推送一次的小编来说,想彻底挽回错误,却要等到第二天太阳的升起。

如果推文发布五分钟内可撤回或修改呢?至少给了这种特殊情况一次挽救的机会(当然也就看不到那么悲壮的“车祸现场”了……),小编们并非“完人”,每次心惊胆战推送完,却发现手抖有疏忽,能及时更正错误不也挺好吗?

脑洞二

订阅号精选到聊天页面功能,免受“折叠”之苦


相较于服务号,微信订阅号常年忍受着消息一不小心就被埋没的苦痛,就算是“置顶”也帮助不大,常常需要足够标题党,才能获得点击。

当然,这样的设置很符合微信“克制”的理念,但也不妨给用户更多一点的选择:对于喜欢的订阅号,可以精选入聊天页面,而不是被折叠在“订阅号”的窗口里。

脑洞三

公众号分类功能

“能上线公众号分类功能吗?现在的订阅号页面太乱,导致一个都不想点开。”

一直以来,有不少用户都呼吁过“公众号分类功能”,如果能够分类,用户的阅读效率也会提高。

脑洞四

公众号留言区相互@功能


微信文章评论中,常常能看到有用户留言说“二楼的那位,我觉得说得很……”但尴尬的是,该留言被放出来后,原本位于“二楼”的留言已经移位到“一楼”了。

如果留言的粉丝能够相互@呢?一方面能让粉丝之间直接进行沟通,探讨观点和问题(需要经过运营者筛选上墙,@才能奏效);另一方面也能促进粉丝活跃度,也许促成一段佳缘也未必……


脑洞五

公众号运营者赞赏粉丝功能


都说“赞赏”功能会影响原创作者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创作者也能赞赏粉丝呢?是不是能增加粉丝积极性,提高公众号文章打开率和留言率。

例如,文末选择性放入限额红包,最先阅读文章的粉丝便能获得一点点奖励;又或者赞赏粉丝的评论,也算是公号主和受众之间一种最直接、最真诚的交流。

脑洞六

一键导出粉丝,社群化运营


粉丝对于公众号的意义毋庸置疑,新榜在询问自媒体人对于功能的诉求时,发现不少功能建议都与粉丝有关。

一方面,不少运营者希望粉丝画像能够更精准,增加用户的ID,以便有需求时能够联系上;

或者是给予到粉丝更多好玩的小权利,让他们有存在感,例如增加粉丝勋章、增加粉丝留言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后,留言时头像处能显示一颗小星星。

另一方面,也有运营者希望粉丝能社群化运营,例如“一键导出粉丝,建立微信群”。

或者在公众号文章内能实现更多社群类的玩法,例如读书类账号,能直接在菜单栏实现签到打卡,而不需要通过第三方应用,真正让运营者和粉丝玩起来,发挥公众号垂直聚合的作用。


脑洞七

增加文章过滤机制,保护未成年人和老年人

微信文章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许多文章为了吸引注意,都有夸大事实的嫌疑,如果能增加一层过滤网,对于传递给小孩和老人的内容多一层筛选(类似腾讯新闻少儿版),也不失为一个贴心的功能。

还有更多、更多……


希望给公众号某篇文章留言时,能匿名评论。

在公众号后台编辑内容时,不能一键回到顶部吗?每次都要滑很久滚轴……

改版后的公众号后台页面真的太丑了……真的不能再改改吗?

功能改进上,平台方能做的或许还有很多,例如微信公众号App和付费阅读,虽然如今已归于沉寂,有人却依然期待着,因为微信公众号依然能让人看到无限的未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