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们公司的年度OKR目标出来了,刚开始不太清楚OKR具体指的是什么,后来简单的了解下,觉得这个东西不仅仅是方法论,也可以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善用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于是打算写篇文章和大家一同探讨下。

 

先声明下,我接触这个东西的时间也比较短,本着输出就是最好输入的原则,我就来简单的谈下个人的一点理解,一方面是把这个比较好的思维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另一方面也加固一下自己的认知。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会简单的说明下OKR是什么,第二部分主要是OKR的使用原则和方法,第三部分是一些碎碎念…

OKR是什么

OKR是 Objective & Key Results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关键目标结果,最初由 Intel 发明,随后被包括 Google 和 Zynga 在内的大公司广泛应用(资料来源于wiki)。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说明了OKR之间的层级关系,首先是基于使命和愿景制定的目标,然后是针对目标设立的若干关键结果,最后是基于关键结果制定的一系列待办事项。


素材来源于互联网

 

KPI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可能也会有人对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些疑问,所以就附录一张在网上看到的KPI与OKR的对比表格,感兴趣的可以详细看下。

 

素材来源于互联网

 

因为本文的重点不在于帮助梳理清楚OKR、KPI这些概念,所以这些东西就简单略过。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用OKR这个方法,它有什么好处,和其他的方法相比它最主要的优势是什么?我对这块的研究并不是太深入,个人觉得它最主要的好处在于以下几点:

  • 能够将不清楚的目标转化成清晰可量化的子目标;

  • 能够进行路径拆解,并且帮助找到核心路径与关键要素;

  • 能够面向过程进行管理,达成关键结果,最终结果便能比较容易达成;

  • 便于统一整个组织的目标;

  • 等等… 

利用OKR思维进行目标拆解

OKR思维的核心思路其实很简单,核心就是分解与量化。


首先,要设定一个“目标”(Objective)  ,这个目标不必是确切的、可衡量的,例如“我想提高产品的销量”,“我想做一款好的App”等…

 

然后,需要围绕着目标来进行子目标的拆解,最后需要结合具体的子目标来设定若干个可以量化的“关键结果” (Key Results),如果目标无需拆解的话,那直接针对目标设定KRs即可。

 

整个OKR的制定过程可以参考下面这个流程图,主要可分为目标拆解、KRs制定、To do制定与落地、定期复盘这几部分。

下图为整个OKR的一些制定原则,有的目标可能无法继续分解,而有的目标可能还需要继续进行分解,为了便于说明,就将一级目标称为大O,二级目标称为小O。

 

 

首先是大O的制定,这个就涉及到具体的战略规划了,可能是基于愿景和使命,也可能基于年度KPI,也可能是基于现状和我们想要达成的目标等等…

 

大O的制定可以是一个相对模糊的目标,目标最好能设立成相对有挑战性的标,但是努力一下还是有希望达到的那种。

 

然后需要基于大O来进行目标的拆解(如果能够拆解的话),比如假定大O是提升日活用户的数量,而通常情况下DAU=新增用户+活跃用户+回流用户,那就可以结合这个公式再尝试着对这个大O来进行适当的拆解。

 

总体来说,小O应该是从属于大O,并且需要能够和大O相关联的。可以先梳理大O相关的系统角色和业务流程,然后再尝试按照不同的维度来将大O进行拆解。

 

之后是基于O来制定具体的KRs,由于每个人对结果的理解都不同,所以需要通过SMART原则来定义最终结果,包括:

  • 具体的(Specific)

  • 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 可以达成的(Attainable);

  • 和目标之间有相关性(Relevant);

  • 有明确的时限(Time-bound)。

 

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可作为衡量的具体指标,比如小O为提升购买转化率,那作为KRs可以这样来描述,截止到X月份,提升购买转化率至XX%,页面跳出率降低XX%,页面停留时长提升至XXs等等…

 

然后是基于KRs来制定后续的一系列待办事项,待办事项也需要明确到具体的行为、干系人、时间节点、产出物等,比如一个好的To do可能是这个样子的,下周二和设计沟通需求方案,明确设计稿时间点。

 

最后是基于KRs的复盘,具体可以按照季度、月度和周这些时间长度来进行复盘,针对设定不合理的KRs要及时进行调整,尽量避免调整O,因为调整O意味着前期的方向存在问题。

 

最后结合一个拍脑袋的案例来简单回顾一下OKR的整个流程,假定O为提升30%的成交额。我们先来简单的分析一下成交额都与哪些因素优化,然后再结合相关因素找具体的提升方法。

 

成交额可以用这个公式表达,GMV=访问人数*购买转化率*客单价,那想提升这个指标就可以从这3个数据指标来进行着手。KRs的制定就可以拆解为提升访问人数至XX,提升购买转化率至XX,提升客单价至XX…

 

针对访问人数的提升,可能需要先分析目前的流量渠道来源,明确现有的渠道数据和相关的用户行为,然后结合具体的数据指标来进行对比分析,明确现有渠道是否有优化空间,或者是看有没有办法能够获取新的流量入口…

 

针对购买转化率的提升,主要需要分析当前的购买流程,明确各个购买环节的转化率,看整个购买漏斗有无哪个环节存在优化空间,或者可以考虑结合限时、限量等策略来刺激用户产生冲动消费;

 

客单价通常和商品属性、购买习惯、配送门槛等有关系,提高客单价的话可以后续从这些方面来进行考虑。

 

上面这部分内容就是利用OKR思维拆解目标的整体流程和具体方法,核心的思路其实就在于分解与量化。

最后

说实话我自己对OKR的运用也并不是很熟练,目前也在尝试着使用OKR来制定一些个人规划,具体效果好不好我也不是特别清楚。

 

个人觉得OKR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将模糊的目标拆解成具体和可量化的目标,后续的事情只需要按照既定的计划去落地就好,保证各个关键结果都能达成的话,目标自然而然的也就能够达成了。

 

整个目标拆解的过程相当于分为了两个阶段,一个是思考的阶段,也就是制定大O、小O、KRs这些准备工作,一个是执行的阶段,分别是后续的To do和定期的Review。

 

整个思路其实和PDCA有些类似,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ction)…

 

然,知易行难,真的。

 

以上,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欢迎斧正、指点、拍砖…

产品学习|交流分享

公众号ID:产品经理从0到1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