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都知道来龙去脉了,不知道的可以直接看新闻。

这里只说两个事情:1.关于“筷子”;2.关于“DG爱中国”。

1。筷子

       
     

给大家看一条广告片。

这是某一年春节的央视公益广告,由台湾导演孙煜菁主导,创意人是被誉为“中国广告四大教父”之一的莫康孙,广告片的名字叫《筷子》。

启迪、传承、明礼、关爱、思念、睦邻、守望、感恩

一双筷子,承载中国数千年的情感

有滋有味,幸福中国味

片子用八个与筷子有关的生活场景,结合八个关键词,诠释筷子的涵义。

看完这条片,我会想起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到了饭点母亲总是很热情的叫客人留下来吃饭,每次客人担心给我家添麻烦,母亲总会说一句:不麻烦,不就是多双筷子嘛!

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筷子,就是连接所有中国人生活与情感的精神桥梁。

这样一个文化icon,这样一双承载着中国数千年情感的筷子,怎能容许被人说是:“这种小棍子形状的餐具”!!

Fuck Off!!!!

2。“DG爱中国”

“DG爱中国”是去年DG在中国发起的一次品牌传播,用了强烈鲜明的对比手法,将中国人刻画得low丑土,这在当时已经引起一小部分的争议。

就别说现在是8102年,将时光倒回25年前,那会的中国才应该是上面的海报呈现的情景吧。但你看别人家的大牌vogue是怎么在中国做传播的?

   

以上图中模特的名字是Linda Evangelista,照片摄于1993年12月。

这两组照片的对比,表达出一个道理:只有当你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你才会呈现美。反之亦然。

果然许舜英老师说得精辟:

服装就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政治就是一种高明的服装



既然提到许老师,最后再分享几句前辈的经典语录,我觉得有点应景了。也跟大家共勉。

1.虽然我们已经花了许多年去对抗愚蠢的坏广告,它们仍然生生不息,层出不穷。

2.在西方广告文化霸权中,中国只有一种符号,一种可以被恣意操作、解读、再现与消费的对象,观点依然西方。

3. 中国文化其实存在着很多深具“现代性”的观点,然而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形成一个文化机制来释放它的意义。

4.我们需要的,不是在广告中一千万次再现已被西方化的中国视野,而是思考Antonio Gramsci身为知识分子对文化霸权的自省:我们需要自己的文化主导机器。

5.紫禁城、黄山、西湖、长白山、长江、黄河、塞外风光、山水画、瓷器、毫芒雕刻、兵马俑、地动仪、汉书、史记、战国策、西游记、西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祖冲之、张衡、老子、庄子、孔子、周公、黄帝内经、论语、本草纲目、李白、兰亭序、围棋、豫剧、旗袍、少林寺、北京烤鸭… …我们的文化给了我们什么?要看我们懂不懂跟它要什么。


最后,我觉得,请不是故意制造仇恨和挑起事端。

Peace & Love!


但请继续抵制D&G!!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