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创意领域,在用人方面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

从事创意行业的人,必须是个“文化杂食者”。

什么叫“文化杂食者”?

顾名思义,就是对不同文化感兴趣和好奇的人。

这个潜规则,在文案岗位上,更是硬件标配。

记得以前在面试文案的时候,

创意总监或者文案指导们,

总会看似漫不经心地来个三连问:

“平时有什么爱好?

都听些什么音乐?

喜欢看些什么书?”

放在现在估计还会再加上两问:

“平时都活跃在哪些社交平台上?

手机上装着哪些有趣的APP?”

对于文案来说,之所以要涉猎各种文化领域,

很大一个原因必须是:

积累观点表达,汲取写作灵感!

电影、音乐、阅读,作为三大全民文化载体,

不但是文案人的灵感来源,不夸张地说,

更是灵感喷泉

豆瓣的影音书榜单,一直以来被大众所认可。

今年,豆瓣2018年度影音书榜单中,

在三大榜单揭示的过程中,

**了许多优秀“文案”在其中:

电影台词、歌词、文章段落(还划出重点),

看完我觉得还蛮值得分享的。

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文案”,

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其中也不乏一些具有普世价值的观点和洞察,

或者一些充满想象力的鲜活表达,

而这些,都是文案人应该汲取的“好文案”。

甚至由于2018年实在太多文化界名人离开了我们,

豆瓣在每个榜单的最后都给予了纪念。

看到那里的时候还蛮温馨的,一起来看看吧。

豆瓣2018年度电影榜单中的“好文案”


1.

“到那边去吧,那边风景更好。”

——《冷战》

2.

“子女是没法选择父母的,所以自己选择的羁绊更牢靠吧。”

——《小偷家族》

3.

“仇恨解决不了问题,但冷静可以,思考可以,试试吧。”

——《三块广告牌》

4.

“我想虽然现在是太空时代,人们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远无法探索别人内心的宇宙。”

——《大佛普拉斯》

5.

“谢谢你玩我的游戏。”

——《头号玩家》

6.

“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人生苦战。”

——《奇迹男孩》

7.

“智者将建立桥梁,而愚者则建立高墙。”

——《黑豹》

8.

“捍卫新闻出版自由的唯一方法,就是出版。”

——《**邮报》

9.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我不是药神》

10.

“没有眼泪这个证据,就无法判断那是不是悲伤的情绪了。”

——《燃烧》

11.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罚,而是那无爱的未来。”

——《血观音》

12.

“如果连出门看星星都做不到,那么教他们追逐星辰还有什么意义?”

——《她说:女性人生瞬间》

13.

“只要不找对象,一个人的生活简单得不得了。”

——《疯子》

14.

“有工夫绝望的话,还不如吃点好吃的去睡觉呢。”

——《非自然死亡》

15.

“与其受人喜爱,让人害怕才更安全。”

——《利器》

16.

“一头大象,每天坐在动物园里,它他妈就一直坐那。你真不想去看看?”

——《大象席地而坐》

17.

“几乎没有人会去自杀,但几乎所有人都在自我毁灭。”

——《湮灭》

18.

“上网第一条原则,不要看评论!”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

19.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

——《后来的我们》

20.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豆瓣2018年度音乐榜单中的“好文案”

1.


“可以看起来不伟大,却要善良”

——李荣浩.《贫穷或富有》

2.

“**的歌难免会走音”

——陈升.《愚人之诗》

3.

“愿我生未够荣耀,亦算美妙”

——杨千嬅.《一二三,三二一》

4.

“在这个现代世界你开心吗?”

——LadyGaga.《Shallow》

5.

“与其抽丝剥茧,爱一根头发,不如消耗能量”

——徐佳莹.《现在不跳舞要干嘛》

6.

“我被虚度了的青春也许还能活过来”

——王心凌.《大眠》

7.

“你是我的青春期,永远不会再接触到”

——my little airport.《再杀一个人》

8.

纵使生命终止,音乐还会继续下去。

所以朋友啊,请别为我唱悲伤的歌,去享受人生好坏每一刻。

如果你愿意,请记住我,还有我的音乐。


豆瓣2018年度读书榜单中的“好文案”

1.


“在成都这个城市,别说实现计划了,制定计划都根本不可能。”

——《鱼翅与花椒》

2.


“妻子就是那些消失了的人。”

——《单身女性的时代》


3.


“他们甚至有肯能压根儿不知道人类的存在。如此彻底的漠视,比任何蓄意侵犯还要恶劣。”

——《与罗摩相会》

4.


“我现在完全理解了关东煮的心情。”

——《北野武的小酒馆》

5.


“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6.


“现在进入老年,她开始过上了另一种生活,那是她年轻时,别人不允许她过的,她自己也不愿意过的生活。”

——《失踪的孩子》

7.


“1953年3月5日,普罗科菲耶夫去世的同一天,斯大林也去世了。花都被卖光了,于是这位作曲家的墓前只摆了一根松枝。”

——《娜塔莎之舞》

8.


2018年,他/她们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留下文字、图画、思想与话题,与时代持续共振。谨以此纪念这些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叩击过我们心灵的书写者们。


后记:

当然啦,毕竟这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告文案”。

我们不能像看广告文案的眼光那样,

去看待这些所谓的“文案”。

我在这里分享,只是碎片化知识的一个缩影,

大家如果对上面出现的某一部电影、某一本书、某一首歌…

有兴趣的话,还是应该进行精细化摄取

只是我觉得哈,

在看惯了那些具有“鲜明企图心”的广告文案之后,

偶尔看看这些,是一种很好的跳出思维陷阱的方式。

以上。

文案怪谈,下次再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