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的广告,多将男性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以至于甚至有了一些反三观的广告。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西南航空的宣传广告。

 


一名穿着制服的空姐向乘客提供饮料服务,乘客却把手放到了她的胸上。如今看来,这很像是一个拒绝“猥亵”的公益广告对不对,但在当时,这张海报没有任何正向的启发意义,也没有任何的警示作用,它仅仅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商务男性顾客。60年代末期,航空公司的主要营销手段,竟然是性暗示。

 


而像是“性感才是最卖座的”、“你老婆知道你在跟我们一起飞吗”这样**的营销手段更是比比皆是,因为司空见惯,反倒再正常不过。那个年代,这样的广告并没有引起很大的争议。

 

但到了今天,可以看到,品牌们都反其道而行之,各种宣扬女性力量、女性魅力,用尽各种办法取悦女性,并且在方式上,一定要是让人赏心悦目,自然而然的。毕竟现在的女性,眼睛可都是锃亮锃亮的,脑瓜都是极其聪慧的。

 

有人说,品牌只有“取悦”了女性消费者,才能快速占据市场主导。诚然,女性消费群体对购物消费营业额的贡献,对人流带动作用超过一半。当女性在家庭、社会上拥有更高的地位,这也意味着在消费上,她们开始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决策力。追求多品类、个性化的商品,同时又拥有更强大的社会购买力,品牌们当然都趁机掉转方向咯。

 

越来越多的品牌帮助女性做自己,但想要直击人心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震惊君也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两个优秀的案例,借以让大家看看,品牌们都是如何鼓励女性的。

 

多芬 肌肤如我 美敢不同

 

去年10月,双11战役正式打响之前,多芬请来了包括郭晶晶在内的6位女性代表,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她们在追求热爱的道路上,肌肤是如何改变,并让她们对肌肤有了新的定义的。


 

当然,仅仅只是请来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来讲述她们的故事还不够,重要的是如何让她们的态度让更多人知道。为此,多芬进行了一番多圈层的传播。和优质短视频创作平台二更一起,以丰富、真实的视频内容向广告女性消费者传递品牌理念。


 

再同兴趣类、美妆类意见领袖一起,通过多样的社交方式一边向消费者传播内容,一边通过互动将品牌理念根植其心。不仅如此,多芬还联动网易新闻平台以街头采访形式,让更多人说出其对完美肌肤的定义,进而去强调品牌理念。


 

内容深耕+多圈层传播,多芬此次活动的主题很快就引起了女性消费者的共鸣,不少用户都响应KOL,说出了自己对完美肌肤的看法。多芬能够跳出品牌的盒子,挖掘女性消费者真正需求,并以兴趣为切入点触及年轻人,用真实内容打动她们的心,难怪多芬在之后的双十一战役中能够取得良好成绩。

 

耐克 Stop At Nothing

 

为了鼓励更多女性能够勇敢迈出自己的步伐,为了自己的热爱不要停下追求的脚步,耐克邀请了没有四肢的意大利轮椅击剑手 Beatrice Vio 及另外三位运动员拍摄了一支广告视频,鼓励女孩永不放弃自己的梦想,Stop At Nothing



相较于多芬的多渠道联动传播,耐克的此次营销就要显得简单多了,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它在用户中的影响力,因为这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将女性在社会上受歧视的场景**地摆在大众面前,更重要的是,它鼓励女性将这些蓄谋已久的偏见连根拔起

 

毫无疑问,女性在消费中开始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决策力、消费力,而她们多品类、多类型的消费模式,也更容易吸引不同类型的品牌。品牌显然也更愿意去大胆创新,由此去迎合更多的女性用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