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站、小红书、公众号当前流量投放战况


花钱能获取流量的地方:(按照DAU排期)快手、抖音;B站;小红书;公众号;初创团队应该从底往上开始投放



B站


B 站最大的内容是游戏,当然时尚美妆很适合 B 站,目前在 B 站上种草没有选号的意识;


一看评论;二看弹幕数(三连:点赞、收藏、投币),点赞和投币持平说明UP主非常好,用户粘性高;三看转化率。


做 B 站投放要关注已有内容的类型,一般我们投放都是用「如何用 30-50 元穿大牌」,「500 块可以买几套」作为视频的标题


B 站的转化怎么 Tracking?刚发 1h 之内,UP主置顶一条评论:不写优惠券,只说关注公众号,输入兑换码,弄进池子,再进一步的草用户,交易平台的转化路径就是长的,关注路径和领券路径是比较漫长且细节的;



公众号


17年后水分很大。


第一是选号,可以通过买西瓜数据等机构的产品来选号,判断号是否进行了刷量,可以看公众号阅读量的曲线:正常的曲线应该是一个好看的弧线,不应该有明显的拐点。


第二是要求号主截图在看和评论数;看源群,山东人就不适合服饰,广东适合


第三是标题封面,非常重要。标题是第一道转化、封面是第二道转化。


最后是转化,投小程序不建议放小程序的二维码,放公众号码;做小程序的话要关注小程序的打开路径,把用户黏在公众号上。



抖音快手


1.抖音在做信息流和达人;快手都在做达人


2.抖音的信息流投放找3-4家代理,一起跑,同时自己做星图投放


3.星图捡漏博主,价格不贵、知名度高、粉丝不多;拍完之后再来拿达人素材投放信息流


4.信息流投放要通过星图申请小钻石,转化率提高3-4倍,就可以有 App 的直接下载链接


5.快手私信交易几万粉的素人号,导流到私域


6.找一个快接单的服务商,选号即可,50万以下的粉丝尽量不做,关注千次播放的费用,看评论和点赞,点赞超过4%就是非常好的,视频留72小时,短平快



小红书


小红书的算法只照顾内容,投放是艰难的,因此小红书我们不做个人,还是做信息流。


目前小红书的信息流的功能比较简单,小红书不会让你直接下载 App,只能接商品或者接表单,我们最早做信息流,或者之后做搜索,优衣库、试衣间,做卖家的投放,一个 leads 成本不超过 10 块,然后是我们的供给的来源。


目前小红书也在做小程序,可能会有交易闭环,但目前不知道


——来自群响Club闭门会整理


二、出海电商的江湖格局


整体格局:


阿里整个生态所有电商+支付宝5-6千亿美金的盘子,腾讯5千亿美金不到,亚马逊1万亿,fb6-7千亿,谷歌8千亿,还不包括线下的各种业态。


出海的赛道有无限想象力。



电商出海有两种流派:流量打法和产品打法;


产品打法:TP-link,就是那个卖路由器的公司是深圳纳税前十强。小蚁;


流量打法:基于AMZ和fb的算法、渠道做各种运营卖货。



中国企业出海的优势:


商业模式上领先,移动互联网领先全球;


中国人勤奋,除了以色列人没有比中国更勤奋的;


中国的资本环境好,印尼整个投TMT的VC可能不到10个;



出海公司如何高效管理跨国团队


1,当地的分部用当地人做头目


2,CEO本身至少要有一半的时间待在那个地方


3,挖华为的人,贵但是勤奋靠谱,缺点是很多人适应互联网比较困难,做好一半一半牺牲的准备


4,不同国家的人管理技巧不同



中国人做跨境电商优势本质只有2个:


最核心第一个依托于中国制造使得我们供应链优势


第二个是中国京东淘宝等培养了很多相关人才且中国人勤奋天下第一。



供应链是本质,但我们把技术系统化排第一,供应链管理也需要系统提要效率先不说。


多数电商(卖家和b2c)死在库存多,也是系统不好占很大原因,数据前后端不通不智能,各仓库各部门各自为政。


库存多导致现金流断、库存多后面不止不是资产而是负担(扔掉垃圾要处理费、继续放仓储管理费贵)。


而纯平台(b2b2c)则拼资金资源,门槛太高一般公司没有这个机会进入,当然越平台系统越更重要。京东干不过淘宝和技术/产品关系很大原因之一。

——来自群响Club闭门会整理


三、创业公司必看——何为「无限连带责任


什么叫做「无限连带责任」?


若签署了无限连带责任,意味着投资人可以让创业者穿透地用创业者的钱赔吗?


合伙企业是连带责任属性,和有限责任公司对应。

合伙企业直到还清债务,除非人嗝屁了,不收公司破产清算等影响



这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1) 公司清算的时候,所有股东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没有什么无限连带责任。


(2) 只有涉及到对外负债,创始人签了个人担保的,才有创始人的责任。看借款合同怎么签的。跟投资人是没有关系的。



无限连带不是常见的,提出这种要求的机构可以直接说88,股权融资,又不是做债。


除此以外最应该小心的是优先清算,国外创始人都对这个条款避之不及,国内不知道为啥成了常规条款,


国外是直接分优先股和普通股的,投资人都是优先股,本身就是优先清算的,但一般可以以出资额类似的作为上限。国内是不分的


建议在公司融资强势的时候怼掉,上次听大成的律师说,kid很早就把优清怼掉了



优先清算是基本的条款


(1)实际中,破产的时候,优先清算本身其实意义不大,真破产清算的时候,还是根据公司法,先付工资,付各种税费,然后付债务。然后才到股东。这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可分配的了。


(2)对创业者有意义的就是,优先清算,创始人不要给各种保底就可以了。别“未清偿投资款X倍的部分,创始人补足”什么的就行,就真的是借钱了。



创始人需要知道,自己在融资强势期完全可以请牛逼的律师,把所有不利条款都怼掉。


特别是 ofo 摩拜这种,不然最后一优先清算,创始团队只能分到很少的钱(印象中摩拜都没有完全按照优清走)。


再往远说豌豆荚结果就是,只有几个高管分到钱,中层都没赚到一分钱。最后还是创始团队给大家补贴了一些。



所以牛逼律师和业务本身才是关键


业务牛逼是一切,业务牛逼决定姿态牛逼,姿态牛逼决定谈判成功。

 

——来自群响Club微信群讨论整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