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一件事,总想着把某个产品历史的版本都拿出来把玩把玩,看看别人是怎么一步步长成现在这样子的,在这个过程中再看看有哪些经验可以吸取,哪些教训可以避免…
我首先扒的一款产品是即刻,理由很简单,它是我在社交产品之外用的最久,使用时长最长的一款应用。
这是一款资讯聚合类产品,通过主题将内容资讯聚合起来,核心业务逻辑是用户关注特定的主题,然后收到基于该主题的相关内容和推送。
之前的产品逻辑是这个,现在的产品逻辑是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社区和社交,主题也已经更名为圈子。
先说下本文的局限性,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分析报告,也没有考虑对应的用户群体、数据指标和运营节奏,仅从产品迭代的角度来看,此外也有比较大的主观性和后见之明…
然而我还是会写,一是自己感兴趣,二是在这个过程中能观摩别人的产品节奏是怎样的,背后的操盘逻辑是怎样的。
PS: 想看正儿八经的产品分析报告可看下这两篇文章
-
究竟到底该如何进行产品分析?
-
重磅 | 摩拜单车深度产品体验报告
本文主要分为即刻的产品迭代、连接内容、连接人与人以及一些感想这几部分。
即刻的产品迭代
这部分主要是一些版本号和重要的功能点,内容来源于从安卓应用市场下载的历史版本。顺便说一下,1.0-2.0之间的版本没有找到,这部分东西断掉了。
按照版本迭代的顺序来看,主要功能迭代有:
V 1.0 按照主题的形式进行内容聚合,支持收藏主题
V 2.5.0 新增评论
V 2.7.0 新增个人页、关注、资料编辑、用户搜素
V 2.7.1 新增黑名单、举报功能
V 3.0.0 新增机器人实验室、支持用户自定义创建主题
V 3.3.0 新增推荐页、消息盒子改为关注
V 3.4.4 新增转发功能,可以直接把消息发到自己的动态里,在消息-关注的人**现
V 3.5.0 “动态通知-关注的人”并入关注页,关注页分为消息和关注两个tab。发现页改版,增加排行榜、分类、即刻小报、创建主题突出强化。推荐主题模块强化,新增动态精选(主题流改为动态信息流)
V 3.5.2 新增动态发布(3张图片、链接)
V 3.6.0 可以把动态发到特定主题里了,也可以转发别人的动态了
V 3.9.0 强化发布入口,固定在关注右上角
V 3.10.0 “大神帮我P个图”“你问我答”等部分主题开放评论上传图片功能,主题由消息和全部动态改为精选和广场,精选增加发布按钮,评论开放上传图片、评论时动态默认转发
V 3.11.0 新增发现通讯录里的好友功能
V 3.12.0 发动态时选主题展示更多分类、通知页可以快速关注
V 4.0.0 首页改版(推荐改为首页,关注、推荐、热门),关注从动态从分拆出来,热门从动态从分拆出来,增加单独tab。增加热评,原关注更名为动态,发现页的精选动态移到动态、找朋友从我的移到动态、新增发现即友功能模块
V 4.1.0 视频沉浸式播放、新增问答功能、发布时支持选择位置
V 4.2.0 首页新增附近tab,热门tab移到搜索入口内,关注用户时新增相关推荐,支持发现即刻里的微博好友,动态新增相关推荐
V 4.5.0 新增私信、个人卡片分享
V 4.8.0 发布按钮放在底部导航栏,动态左上角放找朋友
V 4.9.0 首页主题样式改版(弱化人、强化主题)、个人页改版(强化了背景图、发布的数据、增加档案)
V 4.10.0 主题页改版(样式改为顶部大图覆盖、新增最近活跃排行榜),新增游乐园,创建主题移动至我的
V 4.12.0 “主题达人”初登场,在试点广场活跃有机会获得达人勋章,发布流程强化主题、位置,动态页新增推荐好友关注卡片
V 4.13.0 首页新增明星榜投票、新增搜索建议
V 4.14.0 支持发送9张图,新增@功能,新增动态发布引导,主题详情页新增关联主题、置顶贴
V 4.15.0 首页改版,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主题到首页
给喜欢的用户头像点赞
V 5.0.0 首页新增扫一扫、主题页改版(关注居中、tab改为动态、热门,之前是热门、广场,增加主题直接置顶功能),发现页由主题推荐升级为探索页,增加个人勋章墙
V 5.1.0 “主题”概念全新升级为“圈子”,每个主题都是一个圈子
这么多功能迭代,而且也没截图,想必只有少数人愿意认真阅读下每个版本的功能迭代,总结下上面的迭代过程,下面是简化版:
V 1.X 主要通过主题聚合内容,吸引用户,验证模式;
V 2.X完善体验,搭建基础设施,V2.5的时候上线了评论,V2.7的时候上线了个人页、关注;
V 3.X 前面的版本主要增加机器人,丰富内容,支持用户自定义创建主题。后面的版本开始做内容分发、基于关注关系、热门、附近和个性化进行内容分发,引导UGC内容的产生,同时开始帮助用户发现好友;
V 4.X 提升互动、关注,做了一堆建立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功能,V4.5出了私信,再后面就是勋章体系激励UGC的产出;
V 5.X 发现页由主题发现变为探索页,主题更名为圈子,强化社交属性。
可以看到整体的路径是内容聚人,形成社区,引导用户生产内容,建立用户之间的连接,做社交…
内容和人,是最核心的两个部分,所以我们下面就简单的说下这两部分。
连接内容
观察下来发现内容主要来源于以下几部分,分别是爬虫、PGC、UGC,其中PGC又分为KOL自生产和转载授权。PGC、爬虫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故不探讨…
即刻的核心架构是主题,所以本部分主要会从主题和UGC这两部分入手,简单的说下内容部分。
主题聚合内容
整个内容从生产到消费的流程是生产内容,按照主题进行内容聚合,用户关注主题,消费内容,收到相关内容的推送,这部分内容会按照这个流程来梳理。
首先是主题聚合部分,即刻最开始的形态就是关注主题,后来做了一系列的动作来强化主题,比如首页主题卡片跳转页面改为主题流,首页结构改版强化主题,发现页改为主题广场…
用户关注主题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帮助用户发现主题,一部分是帮助用户发现关联主题。
前者做的动作主要是新增新用户引导、新增主题推荐模块、利用排行榜机制、主题分类筛选,支持自定义主题等动作来引导用户发现并关注主题。
后者做的动作主要是增加关联主题推荐,关注主题后引导关注相关主题…
之后就是用户的内容消费了,在用户关注主题之后会请求是否添加推送通知,由于订阅是个主动行为,而且主题的内容也是你比较感兴趣的,所以推送的时候大概率会产生点击行为。
引导UGC
这部分我没有仔细研究,而且我自己也不是很擅长这个,所以只简单写下…
社区类产品有个1/9/90定律,大致意思是一个社区的内容由1%的用户生产,9%的用户会产生互动行为,90%的用户都只是围观…也就是说大部分用户其实只消费,不互动更不会生产内容。
不靠谱的观察下来,即刻引导UGC的路径主要有3条。
第一,通过消费》互动》转发》内容发布的生命周期路径来引导用户,先让用户明确的感受到价值和产品氛围,再引导用户去发布;
第二,通过一些互动话题,让用户之间产生互动,进而刺激用户生产内容,典型的主题如一画换一画、求大神P个图、假装情侣扩列;
第三,通过一系列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来刺激用户,物质激励如周边物品,精神激励如勋章、精选、点赞、回复、关注等…
至于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也就不好说了,毕竟也只是盲人摸象。
连接人与人
观察下来,连接人与人主要是通过三部分实现的,一部分是内容产生连接、一部分是找朋友引导,一部分是功能建立连接。
内容产生连接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内容建立用户之间的连接,因为即刻的形式本来就是广场性质的,广场与广场之间天然就是有分割线的,能进入到同一个广场的人,大概率兴趣爱好是相似的。
一方面即刻通过个人页的不断迭代,逐渐突出强调个人的特色和喜欢的主题,让用户能够更快的发现同好。
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在不同的场景下引导关注,比如发现页精选动态增加关注按钮、关注的人列表支持批量关注、关注的人新增关注来源,支持直接关注、强化关注按钮,导航栏置顶显示等…
此外还通过一些产品结构、互动行为、消息通知让用户能够直接产生互动,比如评论从最开始的一级回复后来改版成盖楼模式,后来逐渐增加的点赞、评论、转发、@功能,以及对应的消息通知功能。
通过主题+个人页+互动行为+通知的形式,即刻完成了内容聚人,产生连接互动的第一条路。
找朋友引导
即刻的找朋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支持搜索用户、新增通讯录好友推荐、新增微博好友、新增关注的人引导模块、新增关注人之后的关联好友推荐。
最开始增加关注关系的时候,同步上线了用户搜索功能,支持找特定的人…
后来开始拿关系链数据,然后推荐相关的好友,比如微博好友、微信好友、通讯录好友,或者是即刻的高活跃用户。
再之后开始在各种地方插入找朋友的模块,比如信息流中、动态流中、聊天界面,甚至是弹窗引导。
再再之后就增加了关注好友之后的相关用户关注引导…
通过这种帮助用户发现好友的形式,用户完成了自己的关系链构建,同时也实现了一部分现实中社交关系的迁移。
功能建立连接
主要表现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功能来帮助用户建立连接,典型如假装情侣功能、三人匿名聊天、屋顶聊天室、扭蛋机、一画换一画、即刻中的另一个你、情侣头像匹配助手、动态探索等…
总之,就是通过种种形式帮助用户帮助用户建立连接。
对了,还有一些线下的活动,我没参加过,具体不太清楚。
通过以上部分,我们能够大致了解到即刻的迭代逻辑,内容的组织形式以及连接人与人的方式,有些东西还是挺值得我们借鉴的,最后一部分简单的说些感想。
一些感想
这部分主要就是产生的一些想法,不一定对,也不一定完善。
核心功能要不断优化
即刻最核心的功能就是主题,我们可以看下围绕着这个主题他们都做了哪些东西:
-
增加主题排行榜、主题内增加关联主题、首页增加推荐主题模块、首页更改为主题流、主题推荐支持直接关注、关注主题后新增关联主题推荐、发现页更改为主题流、支持用户自己创建主题、发布内容时支持添加主题…
对应到我们自己的产品里面,你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如何不断的强化以及让用户更快感受到核心功能的价值呢?
每一个动作都是前一个动作的预动作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标题这句话了,即刻就是这样做的,有3个小的案例可以思索下:
-
做附近之前,先增加天气功能,请求获取位置权限,增加附近tab之前,先在发布动态时支持添加位置;
-
先上线的关注关系,后续上的转发功能,再之后上线的动态发布功能;
-
先上线的主题内的活跃用户排行榜,之后做了主题内的活跃用户勋章。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一看二想三,先想清楚路径,再看如何如达成。
快速验证猜想
也就是我们说的MVP,很多时候我们的决策都是建立在某些假设上的,假设是否成立直接决定着我们后续的行动是否成立,所以要用最小成本尽快验证猜想。
以即刻为例,主要案例是:
-
先利用H5功能进行快速聊天,后续上线聊天功能;
-
先在部分主题内增加评论添加图片功能,后续在所有主题添加;
-
先在部分主题内增加勋章,后续在所有主题内添加,再后续个人页增加勋章墙。
不在1.0版本做2.0该做的事情
和上面那点有些类似,我们要定义清楚边界,明白哪些东西是可以没有就能上线的,而不是要等到什么都开发好了才能上线。
即刻就做了一些在某些人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
-
最开始无账号、无昵称、头像修改等功能,只有内容消费,点赞,后面做的分享功能,追加的评论和账号系统;
-
最开始没有个人主页,后面才加的个人主页;
-
先上线了关注,后续出的拉黑、举报功能。
善用引导
有些功能是我们希望用户去做,但用户又没有去做,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能够合理的去引导用户产生我们希望用户发生的行为。
比如对新用户的引导,如何让用户快速上手,即刻的新用户引导至少迭代了6个版本,最后才完全固定下来。
比如新功能上线的时候如何告诉用户这是个什么东西,在用户为空的页面,如何引导用户产生对应的行为,在用户产生了对应的行为之后如何再引导用户去产生关联的行为…
以上,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愿你有所收获,欢迎斧正、指点、拍砖。
对了,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