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加薪是计划经济,跳槽加薪属于市场经济。公司内加薪有两个原则:1是外部的竞争力,2是内部的公平性,以及一个隐藏的加薪周期。公司内加薪实在是太难了。公司处于上升期还好,如果公司都不怎么赚钱,加薪之路更是难上加难。于是很多人就想通过跳槽来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20岁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海投去找工作,那30岁的我们难道还通过海投去找工作么?答案显然是不是的。那30岁+的职场人该如何找工作呢?
20多岁找工作和30多岁找工作的区别:
1、考虑的纬度不一样
20岁的职场人找工作,可以肆无忌惮的海投,不断的试错。毕竟年轻没有失败,年轻的我们就是要在30岁之前找到一份我们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而大部分30岁+的职场人都已成家立业,身体和精力远也不如从前,不仅有经济上的压力,而且要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2、职场势能不一样
20岁+的职场人找工作,没有任何背书,完全是一张白纸从0到1。
而30岁+的职场人因为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行业人脉和背书(比如公司背书、项目背书等),这些都是20岁+的职场人所不具备的。
30岁+的职场人该如何找工作
找工作和营销很相似。核心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定位,第二件事是找准受众。先弄清楚自己定位是什么,然后找到自己的优势推给他们。比如说在可口可乐称霸的年代,百事可乐刚出来,他怎么办呢?他就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针对年轻人,它给自己贴的标签是年轻,把自己定位为年青一代人的饮品,也通过这种方式再可口可乐称霸的年代下,杀出了一条血路。30岁的人找工作也应该如此,有个清晰的定位,然后找适合的受众。
1、定位
说到定位呢?就是给自己贴标签。
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男生对女生说。我是最棒的,我保证让你幸福,跟我走吧。这叫推销。
男生和女生说,我老爸有三处房子,如果你跟我好,以后这房子都是你的。这叫促销。(就是买了我这个产品,你还能附赠三套房子)
如果男生根本就不向女性表白,但是女生被男生的气质和风度迷倒了。这个就叫做营销。
如果女生根本不认识男生,但是他身边的所有朋友都对这个男生夸赞不已,这个就是品牌。
30岁+的职场人应该找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给自己贴上行业专家的标签。比如你是做数据产品经理的,那就贴上数据分析、数据产品经理的标签;你是做用户增长的,可以给自己贴上用户增长专家、用户增长产品经理的标签;如果你是做策略产品经理的,你可以给自己贴上策略产品经理、策略运营标签等。
此外你还可以通过一些社交媒体,比如微信公众号、知乎等一些自媒体渠道输出自己的行业见解,来加深别人对你的印象,同时也起到了宣传推广的作用。
2、搭建求职渠道
在搭建好自己的标签之后。我们第二点就是搭建自己的求职渠道,有了标签,你要找合适的渠道去推广他,我听说过一些关于如何争取机会的鸡汤故事,说一个人投递了岗位,但是没有得到回复。所以他直接冲到这家公司,要求给一个面试机会,最终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机会。讲故事的人希望给我们讲这样一个道理,你应该尽力去争取,这样会发生奇迹。如果你不争取。就不会成功。
道理我是赞同的,但是你放在面试这里是不合适的,大部分企业遇到这种情况,的确会安排一次面试给这种人,但是大概率为了安抚这个求职者,对于顶级公司来说,招聘人才的渠道太多了,拿到简历的渠道也太多了,对于一个自己冲上门来的求职者,他能够被选中的概率很低,如今正处于互联网寒冬时期,甚至出现了找工作还能促销的形式。很多人在网上求一些大佬和高管给工作,开除的条件是每个月3万的薪水里,他会拿出7000给上司,表示还能签订合同。正常来说,一个拥有七八年经验的职场人,海投推销自己,降低薪资去促销自己,都不是理想的方式。就算你不海投,有针对性的投递简历,依然会是一个困局,因为当企业受到求职者简历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这个人挺资深的,还需要自己投递简历?是不是因为能力不够,或者被裁员了,作为一个30岁+的职场人,你需要别人来替你宣传,谁呢?猎头!
首先第一件事,把自己的简历更新出来,放在三个网站上,猎聘、脉脉和领英。这三个网站都是猎头云集的地方,猎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需要定期更新就可以了,脉脉和领英是商务社交平台,你需要不断的添加好友,来扩充自己的人脉,记住,你要把自己核心的关键词也放在自我介绍里,方便大家搜索。在投递岗位的时候,专注投递一些猎头发布的岗位,通过这些方式去认识猎头。如果有猎头来找你,你需要和别人客客气气打交道,多交一些猎头朋友(每次猎头找我的时候我都会让他们加我的微信,如果他们需要我帮助,我都会尽力帮助),让他们把你的简历推荐给企业。企业从猎头哪边拿到简历的时候,他认为是猎头主动找的你,而不会认为你主动把简历塞给猎头的。
3、搭建自己的人脉圈
-
自己以前的同事、身边的同学、行业的朋友等
我认识的一个产品总监,直接通过以前的领导进入新的公司做产品总监,这也是大多数30岁+的职场人找工作的方式。不过这种方式有个要求,就是你的职场口碑要好,别人为啥愿意介绍你过去?还不是觉得你以前在公司表现不错。很多人可能会抱怨自己现在的工作在公司无足轻重,都是边角料的工作,其实你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的出彩了,领导才会交给你更重要的任务,而不是在本职工作没做好的情况下在哪边抱怨。
-
参加行业活动
30岁+的职场人是应该有自己的职场圈子的,如果已经有了行业圈子,认识了不少行业内的大咖,是好事。你还可以通过饭局或者其他活动来拓宽这个人脉,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并没有好的人脉圈子,那就需要多参加行业内的人脉活动,或者圈内的各种社交场合。一场线下活动是有他自己的独特之处的。我自己也参加过很多产品经理圈子的活动,一般来说定期参加线下活动,一定会遇到很多机会。首先参加活动的人是抱着开放心态。他愿意帮助陌生人,我经常在看到有主讲人在分享之前,先给自己的公司打个招聘广告,同时在活动中交换名片,加微信好友都是很普遍的事情。很多嘉宾把自己微信号放在分享的ppt里面,甚至和同行交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加过微信了,在一个群里认识一个大咖,算不算是人脉呢?对不起,这种方式不算人脉。只有别人把你和你自己预设的那几个标签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想到标签就想到你的时候,那才是人脉,如果仅仅只是加个微信好友,对方可能连你长什么样子都不记得,更别谈给你贴上你想要的标签了。在每次参加社交活动面前,我给大家的建议是给自己定一个小的社交目标,做好预习工作,谁会参加,我要去认识谁,我的目标是什么?尽可能多的认识人么?还是我要有目的的去认识某一位同仁。见面的时候怎么去沟通,怎么让对方记住我的标签?甚至想一想我在哪里可以帮到对方。准备好自己的名片,或者是电子名片,现在的app和小程序都很多,企业微信都是自带名片夹的,领英也自带名片夹,在设计自己名片的时候,需要尽可能把自己的标签融入其中。你现场难以给别人发简历,但在交换名片以后,就很方便未来发简历了。此外通过活动加来的好友会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你也需要打理好自己的朋友圈。让外人看起来你的朋友圈非常专业。
最后,如果一个人混到30多岁还需要通过投递简历去找工作,只能说这个人在职业生涯是犯懒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