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震惊君

来源:广告也震惊(ID:guanggaoshock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或许很多朋友以为它距离我们很远,相反,它很有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

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据江苏南京吴医生表示,老年痴呆症现在是全球高发疾病,每隔3秒就会有一个新病例。近年来,老年痴呆症有年轻化的趋势,她遇过最年轻的患者只有30几岁。


老年痴呆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这不仅意味更多的患者失去了爱的记忆,同时,在这些患者的背后,更是无数个家庭夜以继日的苦痛与折磨。

患者不易,患者的家属们更为不易。

基于以上现状的深刻洞察,于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之际,京东健康将镜头聚焦到了罹患阿尔茨海默的病人与其家属身上,策划了一支令人声泪俱下的短片:

《十八岁》

1

 悬念伏笔环环相扣,永远十八岁的人很不幸!

谁人不想永远十八岁?

没有抬头纹、没有生活压力,只有青春欢颜,只有无忧无虑……

青春岁月总是有太多太多美好,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眷恋着那段温柔的时光。

而这支短片的男主人公却不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或许是一个永远活在十八岁的人。但他的实际生活,却并非人们想象之中那般美好。

家中的老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忘记了他的模样,唯一记得的是他十八岁时,穿校服上学的样子。

为了唤醒被母亲遗忘了的爱与美好,男主人公不顾他人异样的眼光,穿上了校服,辞去了工作,专职在家陪伴母亲。

整支短片催人泪下,整体上完成度很高。并且在讲好了一个故事的同时,导演运用了设置悬念、伏笔等创作手法,将故事的感动营造的更加深入人心。

比如说,短片一开场男主人公滑稽的一幕,他是公交车上人们眼中的奇葩,是同事们眼中异装癖。

没有给出原因,让观看者产生了强烈想要了解的冲动,这样的悬念设置为情节的推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为后来男主人公的反转人设,起到了铺垫。

再比如说,当公司领导和男主人公在办公室沟通的那一幕,开头时给人的感觉是领导辞退了男主人公,而后来给出的画面解释是,男主人公为了陪伴母亲,主动递上了辞呈。

结尾和开头两相呼应,以“十八岁”为主线贯穿整支短片,结构上酣畅**,不仅能让观看者心生感动,还能够有效增加观看者的记忆力,很容易引起讨论与传播。

2

洞察源于真实,真实传递感动

短片中有一个细节,很值得大家深思。

记得当男主人公,刚开始发现母亲患上老年痴呆时,曾向他的小姨打过一通电话,而男主人公母亲的血缘之亲却是这般回应的:

“还是把你妈送疗养院吧,你听小姨一句,你的路还长着呢,你得为自己打算呀。

但男主人公却没有这么做,有句话说得好:“父母伴我长大,我陪父母变老。

陪伴,在中国式家庭中永远是不变的主旋律,一如短片中的文案所说:

每3秒钟,世界上就会新增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他们的记忆被疾病慢慢偷走。

在这些患者背后,是千万个疾病卷入的家庭。

据报告表明,90%以上的患者家属选择居家照料。

对他们而言,陪伴就是最漫长的告白。

他们与记忆赛跑,起点却一直在倒退。

可能最终还会回到原点,

但爱会把原点变为终点。


据悉,京东健康的这支公益短片改编于一个真实的社会新闻。正是由于深刻的洞察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所以当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之时,才能如此感人肺腑。

见过有很多的视频广告,创意十足、角度清奇,但就是效果一般,得不到用户们的青睐。

很明显,这就是脱离于真实生活导致的,广告可以拍成电影,但广告又不能完全拍成电影。

作为用户而言,他们看广告的第一准则就是:要与我有关。

3

 营销的下一站:公益广告

近几年来,唱衰广告行业的声音,不绝于耳,尤其今年,什么4A广告公司已死、KOL已死等诸如此类的观点,喧嚣尘上,让很多同行不禁琢磨:成天这个死哪个死的,我们是殡葬行业吗?

虽然部分观点有些言过其词,但近几年来广告行业萎靡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正在快速失灵,时代更迭,广告行业又踏上了一个新的节点。

那么,广告营销的下一站,又会是什么玩法呢?

在如今五花八门的广告玩法不断的新生与覆灭之际,部分品牌们提供出了一样的新的可能——公益广告。

就拿京东健康的这支短片来说,当我们的心弦在跟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之后,当片尾京东健康的slogan“京东健康,陪伴每一个阿尔茨海默家庭,共同面对”亮出时。

作为普通观看者,你不可否认,在无形之中,你对京东健康产生了认知与好感,以及记忆点。

再比如,前段时间腾讯的公益广告《一块做好事》,再到支付宝的《小而伟大》,以及小米策划的公益活动《为大山里的孩子作诗》等等,不仅受到的广泛的关注,并且引起了不同圈层人士们的广泛讨论。

细细思索,其实广告永远都是品牌的必需品,大到BAT、**等巨擘,小到街边叫卖的路边摊。只不过,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产生了变化之后,广告被人们接收与接受的门槛提高了。

单从这一角度分析,营销的下一站,以传递感动、唤醒真善美的公益广告的确成为了一种新的可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