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来介绍这个栏目,那就是——那些我在上下班路上、跑步、吃饭、洗澡、发呆和阅读的时候突然想明白的事情。无主题,也不文学,有时甚至尖酸刻薄,不留情面,戳了自己,也刺伤你。但万一有一句半句话对你有用,我会感到十分荣幸。

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读读《高效时间法》、《麦肯锡工作思维》、《高效能人士的笔记整理术》、《搞定Ⅱ》、《OKR工作法》和《吃掉那只青蛙》等等,但最管用的是,倒扣我们那个每分钟弹出50条信息的手机。


每天以咖啡续命,也许会显得工作很忙,我们很拼,但也可能仅仅是暴露我们还不能胜任当前的工作而已。

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喜欢喝咖啡,只不过手边有杯星巴克会让自己显得更像这个时代的精英。然而这种浅薄的从众心理,正是他们成为精英的阻力。

“Be yourself”、“勇敢做自己”之所以吸引年轻人,并不是因为彰显了他们的个性,而是因为这种口号可以让他们名正言顺地保留身上的臭毛病。

为了获得关心,我们时常无病呻吟,因为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痛苦。等经历了几次像样的痛苦,反而沉默了,因为知道别人再多的关心也无济于事。

25岁的时候期待35岁的成熟物质,35岁的时候追忆25岁的简单日子,我们很少跟现在的生活好好相处,因为它伸手可得。

生命并不短暂,只是我们把日子过得太雷同。

把个人遇到的困难,归责于某个糟糕年份和行业环境,在任何时候都会得到共鸣,因为这是一种最舒适的自省。

我们乐于相信自己身陷一个艰难的时代,这样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维持现状,而不需要去面对自身的问题。

相关推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